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论新能源车圈首席预判员,非欧阳明高莫属

文|Dedee


最近,新能源车圈的著名专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由于一段关于“新能源车自燃率远低于燃油车”的讲话,彻底出圈,不仅上了热搜还被网暴了。

即便之后他很快做了解释,网民们依旧不买账,甚至有人怀疑有“境外势力捣乱”。

有媒体认为,这场针对欧阳明高的网暴背后,实际上暴露出最近一些针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格局的新舆论导向。

当然了,还有一大批人是针对欧阳院士本人的。毕竟这也不是他第一次被攻击、网暴甚至人肉了。

因为十年前,他就在车圈疯狂推广新能源车,并广发各类新能源车产业的预判,知名度和曝光率极高,成为了新能源车圈的首席“预判员”。

甚至有人认为,他早已从专业科研人员转为战略科学家。他也曾自称自己是“非主流科研人员”,某些程度上更像是一个“技术革命家”——因为除了呆在实验室,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到处奔走演讲、呼吁、预判。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欧阳院士这10年来,为新能源车产业到处奔走,发出的一些知名言论和著名预判。



2014年12月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采用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产品的‘酝酿’期,第二步是产品的‘导入’期。


希望能在第二步结束的时候,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能达到汽车总销量的1%左右。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这个目标将在2015年或2016年达到。届时我们将实行第三步的发展战略。”

2014年底的湖南长沙“新能源公交车示范推广与商业模式研究项目中期研讨会”上,欧阳明高成功预判了“三步走”战略的部分结局。

当时大部分人都不敢相信——2013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只有1.7万,新车总销量突破2100万;2014年也就只有8万多辆,新车为2349万辆,前者只有后者的0.3%。

可仅过了一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就超过33万,汽车总销量为2460万辆,前者是后者的1.3%,超额完成欧阳院士的预判。



2016年1月


“我相信,我们完全可以实现202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00万辆的目标。


增程式电动车……它的发展滞后,可能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增程型小型发动机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测试标准。


目前增程式乘用车跟插电式乘用车用的是同一个测试规范……建议只按城市工况,不按郊区来,另外10万公里的排放耐久性也不太合理。”

当年百人会上,欧阳明高宣布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站稳脚跟,并对未来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发出预判。



即便由于2020年遭遇疫情,使得500万辆的保有量小目标没有达标,不过距离预判也只差了8万!

他还感叹,大环境对增程式乘用车过于严苛,如此下去这一类型的新能源车将无法发展。

2年后,理想汽车用一款1.2T涡轮增压三缸发动机,成就了划时代产品理想ONE,并提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质保方案:整车质保5年或10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 ;三电系统质保(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 8年或12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

如今,增程式跟插电式用的依旧是同一测试规范,但前者数量早已是几何倍增长。



2016年5月


“新一代的电动车底盘回归车身轻量化……将来智能化之后,碰撞的可能性也大幅降低了,所以我们的车身不用做得那么结实,这样为车身的个性化、定制化以及花样翻新的多样化都提供了技术基础。既然车身这样了,3D打印也不是问题……”

2016年的清华大学汽车产业高峰论坛,欧阳明高做了主题演讲。

其中这段关于车身轻量化的设想,诸如“碰撞可能性大幅降低”、“车身不用做得那么结实”之类的话——真有点像当年的马斯克。

后者曾说未来15年到20年,美国SpaceX公司计划将8万名地球人送往火星殖民,他们将在火星上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并在火星上休养生息,繁衍后代。



2017年12月


“现在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有点早……竞争得差不多了,该出局的已经被淘汰了,这时候,真正的市场主体才能形成,才有可能出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这应该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自主自强发展到突破跨越的标志之一……我觉得再过10年时间应该能到达这个阶段。”

在接受原中国汽车报社社长李庆文采访时,欧阳明高的预判过于保守了。仅仅2年后,长城比亚迪、上汽等几家老牌自主品牌,就开始在世界上拥有一席之地。

长城投产了中国第一家海外整车工厂。

比亚迪与丰田签订合约,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纯电动车型,以及上述产品等所需的动力电池,并计划在2025年前投放中国市场。

上汽集团整车出口及海外销售达到35万辆,占中国车企海外总销量的33%。

更不用说2020年后,各家车厂的新技术新销量新出口等各类亮眼表现了。



2019年3月


“特斯拉的核心技术中国都有,并不是它的核心技术对中国有多大冲击,而是它的产品所带来的冲击。中国的电池很好,特斯拉的电池技术对中国没有什么冲击。而且通过它这么‘一搅和’,说不定会倒逼中国车企转型升级长本事。”

当年1月,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上海浦东。

2个月后的两会,欧阳明高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认为特斯拉入华是好事,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量大便宜的特斯拉肯定会促使消费者用电动车,带动行业良性发展。

事实也的确如此。

2020年,特斯拉通过时不时上热搜,时不时降价的国产Model 3,疯狂地收割了一大批韭菜,并以近15万辆的成绩,傲视国内电车市场,逼着五菱、吉利、长城、比亚迪疯狂发起错位竞争。



2019年7月


“一个主要且紧迫任务就是如何把安全的平衡点提升到300Wh/kg的高比能量电池。


我对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化路线图大体预测是:2025年会出现性价比的转折点,然后迎来大发展,国内领先公司,如BYD可能会提前达到。当然,2025年,电池每千瓦时100美元,价格650块钱甚至还会更低。”

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欧阳明高对未来10年的锂电池技术做出以上预判。如今看来,是相当有诚意的。



不仅因为BYD的确提前达到。之后没过两年,欣旺达、国轩高科就做出了300Wh/kg的高比能量电池。宁王更是在2022年推出350Wh/kg的麒麟电池,去年还在上海车展发布了单体能量密度达500Wh/kg的凝聚态电池。

就在凝聚态电池发布后一个月,知名大宗商品价格报告机构Fastmarkets公司认为,磷酸铁锂电池组或将在2025年达到100美元/kWh,成本更高的三元锂电池的价格,将在2027年降至100美元以下。



2020年1月


“纯电动过去一年的很多焦虑都是伪问题。

以前是里程焦虑,现在变成安全了。但实际技术上已经有解决方案,因为我本身就是做电池安全的,我们在清华有电池安全实验室,我们今年也召开了国际电池安全会议,技术上这是有方案的,今天时间关系我也不在这儿讲我们的研究成果。”

当年百人会上,欧阳明高就提出电池安全是伪命题。

根据2019年公安部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是0.0049%,而传统燃油车年火灾事故率约为0.01%~0.02%。

这也是近几年来,他被反复争议和网暴的重要关键点。



2021年1月


“如果某一位说它既能跑1000km,又能几分钟充完电,而且还特别的安全,而且成本还非常低,那大家不要相信,因为这在目前是不可能的。


我们曾经提过很高的指标,到最后其实没有达到。那么,我还要说一句,是从行业政治运作向公司商业运作的转型。现在主要是公司商业运作,大家知道近期有很多的发布会,都谈到电池的创新。”

那段时间,续航1000公里成新能源汽车领域热门数字,短短半个月内,智己蔚来和广汽埃安分别发布了续航1000公里的车型。

对此,欧阳明高直言“不要相信”。不出意外这段话迅速上了热搜。不少网友和业内人士认为,他的质疑是正确的有预见性的负责任的。

因为之后广汽集团发了一则声明称:所谓的“快速充”和“长续航”特性,将分别体现在两种电池上,并非是在一款电池上同时兼顾两种特性。



2021年6月


“建议北京研究出台禁售燃油车政策,逐步将汽车指标全部改为新能源车指标,以促进碳减排。


建议我们要逐步将汽车指标全部改为新能源汽车指标,研究出台全面禁售燃油车的政策。早一点出台,引导大家的预期,不要临时出,马上就实施。这样可能大家有点不好接受。”

当年的“碳达峰碳中和北京行动高端论坛”上,欧阳明高艺高人胆大地说出了这一设想。

此话一出,立马让院士感受到网络舆论的强大威力,只不过,当时的质疑声不像今年这次来得那么剧烈。

当时,网友们都认为他的建议过于绝对,完全不考虑南北差异,电动车和电池本身的污染、便利性问题。甚至还有网友人肉他,发现和他相关的公司有13家,包含了董事、股东、法人和董事长四种身份……



2021年9月


“新造车应学特斯拉,自主车企学比亚迪,前者走纯电+智能路线,后者并行发展纯电动和插电。


对于新造车势力,我不建议大搞插电(从技术上讲,增程也是一种特殊的插电),因为发动机是新造车势力的弱项,很难像比亚迪研发出一个效率43%的发动机。


所以我建议,还是走纯电+智能路线,这应该是新造车势力一个不错选择,说白了就是技术上学特斯拉。大型自主车企纯电动和插电要并行发展,要学比亚迪。”

“新造车应学特斯拉,自主车企学比亚迪”这句话,无疑是欧阳院士的首席名人名言。

不少网友表示,乍一听很有道理仔细一想,如果真按院士的思路,理想汽车和华为智选车系列就不应该诞生……


2022年10月


“刚开始有一些电动汽车,在2009、2010年,最开始出现烧车的事故。


老百姓一看,这种车会发生这样的事故,他也不敢用,所以我在清华建了一个电池安全实验室,从各个方面来研究电池安全,开展关于它的机理等等各种各样的课题研究。在国际上,关于电池安全方面的研究,我们是全球最集中的一个实验室。


不是光我们,在全中国整个电池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下,现在已经把安全事故控制到了大家可以接受的程度。燃油车每年的燃烧事故,大概有一个比例,就是万分之一。现在新能源汽车也可以做到万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以下。”

2022年,欧阳明高接受凤凰卫视专访。

当时他就已经明确表示:“电动车烧车事故概率,已做到不比传统燃油车烧车事故的概率更大”。



2023年3月


“由于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总量已经很大,今年相关增长率会有所下降,2023年纯电动汽车增长率将从接近100%降到30%-40%,总产销量接近1000万辆,动力电池增长率也将下降,需求紧张的局面会大幅缓解。”

又是一年百人会,欧阳明高再次发布精准预告。

今年1月,中汽协发布2023年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迈入950万辆规模,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 和37.9%。

其中,汽车销售668.5万辆,同比增长24.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280.4万辆,同比增长84.7%。

在不少数据预判方面,院士基本上是回回精准,从不落空,比不少投行机构的专家厉害多了。



“5至10年内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会有所提升,从去年的22%提升到30%至40%是可能的……2030年后,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会逐步降低。”

依旧是去年百人会,欧阳院士认为:全面电动转型还需10年,至于再远一点,可能是氢燃料也有可能是别的。但是现阶段,增程式技术将作为优秀的过渡产品,发挥较大价值。

近两年来,多家车企都加大了混动领域的布局。比亚迪、长城、吉利、奇瑞、华为智选车、理想和零跑等,均已在这一领域推出了自己的王牌产品。



2024年1月


“有一年十一长假,有电动车因为充电排队堵在路上,因为我是推动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的代表人物,就有文章讨伐我,‘欧阳明高你在哪里?’。


……被攻击已经是常态,说实在的得罪人比较多也无所谓了,反正我也不认识。”

今年1月,欧阳明高接受某家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早已习惯被人骂上热搜,尤其是2021年提出北京制定禁售燃油车的规划时。



他解释并不要求立刻禁售,但是一定要有一个退出目标时间,比方说以十年为期。他还记得当时被人肉说关联了多少公司,是为公司做广告,满嘴主义满肚子生意。

由此可见,欧阳院士应该能预判两个月后,自己会遭遇第N次被讨伐。



2024年3月


“当前谈论最多的就是安全问题。国家消防救援局的数据,2023年一季度自燃的车辆中,燃油车有18,360辆,新能源车有640辆。 从起火率来看,燃油车是万分之0.58,新能源车是万分之0.44,然而电动汽车自燃是新闻,燃油车不是新闻。”

这段话正是今年百人会上,让欧阳明高陷入舆论战的关键所在。其实这也不是欧阳院士第一次为电池安全背书,起码是再一再二又再三了。



他依旧是引用了国家消防救援局的数据:2023年一季度自燃的车辆,燃油车18,360辆,新能源车640辆,每天烧8辆。但是电动汽车自燃是新闻,燃油车不是新闻。

不少网友认为该数据有些不够客观,肯定还有不少消防没发现的自燃事故,更觉得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自燃是不能进行简单类比的……于是,就有了这场声势浩大的网暴运动。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