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苹果奔驰接连暂缓电动化 欧美巨头抱团取暖孤立中国可行吗?

近日,汽车产业接连上演多重好戏,先有比亚迪开启“电比油低”浪潮,开启新的一轮价格战,随后,更有苹果、奔驰领衔的欧美车企纷纷官宣暂缓电动车转型计划。面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竞争惨烈,欧美市场却频频降温电动车的现状,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电动车将上演一场拿手好戏成为全球新能源转型的龙头企业;也有行业声音提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布局似乎是一场“自嗨狂欢”,难以真正进入欧美市场,掌握核心话语权。

那么,在此背景之下,欧美市场放缓电动车布局的背后,是否暗藏“阴谋论”,中国车企又应该如何布局全球产业链呢?就此,《一品汽车》携手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车质网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张炤虎、车问网总经理修宇以及环球时报记者丁雅栀带来大咖谈系列报道,一探电动车的出路究竟在何方。(本篇将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将聚焦欧美车企现状探讨;下篇则更加着重中国新能源产业全球化的报道。)

欧美汽车豪强接连冷处理电动化 经济营收是主因

综合路透社、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等多家媒体报道,在苹果公司被曝决定放弃电动汽车项目转而加大对人工智能(AI)投资的背景下,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CEO)蒂姆·库克28日在该公司线上股东大会上表示,苹果公司正在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大力投资。CNBC称,库克这一表态是苹果公司“迄今为止发出的最强烈信号之一”,表明该公司正在拥抱科技行业掀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热潮。

无独有偶,前不久奔驰也因为其电动汽车销量不佳,宣布推迟其全面电动化目标。同时,去年9月,英国宣布将原定于2030年实施的燃油车禁售计划推迟至2035年。而德国则在年底结束了对电动车购买的补贴政策。美国方面,尽管拜登政府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电动车推广计划,但实际推进过程中也显示出了一些犹豫和调整。

微信图片_20240229153129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也于近期撤销2035年全部电车的计划,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欧洲的电车渗透率就超过了22%,高于中国的17%;但2023年欧洲电车的渗透率只有25%,最近又降低到23%,足见欧洲市场电动车消费正处于降温区间。

众所周知,在环保与能源转型的全球大潮中,电动汽车(EV)被视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交通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谈及欧美政府与车企竞相暂缓电动车计划之际,环球时报记者丁雅栀提到:“欧美政府的态度说明,经济因素是影响欧美电动化进程的重要原因,汽车产业是欧美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尤其是对于德国这样的汽车制造大国来说,传统汽车产业链的转型升级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政府补贴的取消反映出财政压力以及对现有产业结构的保护。此外,电动车的成本仍然高于传统燃油车,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购车门槛。”

对此,崔东树同步提到:“技术挑战是导致电动化步伐放缓的因素之一。电池技术是电动车发展的核心,但目前电池的能量密度、充电速度以及回收处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和研发投入,而这些都不是欧美车企能在短期内可以完成的。”

事实同样如此,据《一品汽车》了解,电动车业务的巨额亏损是欧美车企不愿加快电动化转型步伐的重要原因。例如,福特公司在2023年的财报中显示,尽管实现了扭亏为盈,但电动车业务的亏损额仍然高达47亿美元。类似的财报数据同样体现在奔驰、宝马以及大众等欧美车企之上,如此的亏损状况使得车企在推进电动化进程时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而这也是其决定暂缓电动化进程的主因。

欧美政府与车企抱团取暖 背后是一场经济博弈战

事实上,在美国市场,从用户购买欲到厂商企业的电动化布局,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电动车似乎已经不再是欧美市场不可抗拒的未来。两年前,总统拜登曾驾驶一辆笨重的白色电动悍马车,宣布到2030年让所有新车销售中有一半是电车。但在2023年第三季度,美国电动汽车季度销量首次突破30万辆之后,美国纯电产品便陷入了停滞。

拜登与电动悍马

根据EV Sales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正在快速增长。2021-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爆发式增长,达到1082万辆。预计到202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3380万辆。针对美国市场,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新车销售中9%是电车,这一市场占有率数据远低于中国市场近40%的表现。

针对欧美电动车市场占有率始终不高的表现,张炤虎提到:“美国的电车计划从一开始就存在缺陷。起初,美国并没有将电车视为更可持续交通方案中的一个环节,而是侧重于将其作为燃油车的单纯替代品。美国的消费观念中,偏爱大型车,厂商推新体积庞大的电车却并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更大的电车需要更大的电池,这需要更多原材料来制造,这又要求生产商加大对环境破坏性矿业的运营。虽然更大的电池让驾驶者在充电间隔能走更远的路程,但它们也使车辆更重、更危险、更昂贵,对地球也更不利。”

对此,修宇同样补充道:“各家欧美车企放慢电动化转型步伐,福特曾承诺150亿美元的电动车投资计划,现在已经推迟了其中120亿美元的投入;通用汽车也推迟了关键电车型号的生产,并取消与本田合作出资50亿美元的低价电车合作战略;作为电动时代的明星品牌,特斯拉更是宣布推迟在墨西哥建造新工厂,这背后是基于现有海外情况的良性判断,相比电动化遥远的未来,盈利数据仍然是海外品牌聚焦的重点所在。”

在《一品汽车》看来,在电动化进程中,中国市场与海外市场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一方面中国品牌大搞建设,在无限内卷中寻找出路,另一方面欧美车企则更趋于在平静的运营中保存有生力量。现在来看,孰对孰错并没有一个核心的结论,但毋庸置疑的是,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电动化仍然是大势所趋,而取得先机的中国品牌面对的是从前从未出现的“替代良机”,而对此,我们也将在系列大咖谈的下篇策划中着重探讨,敬请关注明天《一品汽车》的全平台矩阵。

写在最后:

从各位行业专家的言语中,我们可以得到结论:欧美放缓电动化的趋势受到经济压力、市场需求以及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欧美车企需要在平衡经济利益和市场需求的同时,推动电动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如果电动化注定是未来,抱团取暖能够获得短暂的温暖,而自身自带“火种”才能形成燎原之势,在全球车市中掌握核心话语权。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