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氢能源比电车还好用,真的么,零排放的未来神话还是现实挑战?

新能源汽车领域,氢燃料电池车被寄予厚望,被视为实现真正零排放的理想方案。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的深入探讨,氢能源是否真的能担当起清洁能源革命的主角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首先,揭开氢能源汽车的神秘面纱,其驱动原理并非直接燃烧氢气,而是通过燃料电池将氢气转化为电能,这一过程可以理解为一种“氢能增程式”,只不过能量载体由电池变成了氢气。例如国内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深蓝SL03丰田某款氢能源轿车,虽然它们的核心都是靠电能驱动,但同时都配备有电池系统以支持车辆运行。深蓝SL03拥有一块相对较大的电池组,即使不加氢也能作为纯电动车使用;而丰田车型则搭载较小容量的电池,更像是增程与轻混技术的融合体,仅依赖氢气即烧即用,因此,氢能源汽车本质上并未摆脱对电池系统的依赖。如果担忧电动车电池回收处理可能带来的污染问题,那么按照相同的逻辑,氢能源汽车也不能完全做到零污染起点。

其次,尽管氢气燃烧时不会产生尾气污染,但在生产氢气的过程中却无法避免碳足迹。根据2020年的数据,全球近六成的氢气是通过化石燃料——天然气制得,另外约两成源于煤炭。我国目前主要采取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的方式,这意味氢气的制造仍然高度依赖不可再生资源。电解水制氢看似无害,实则能耗极高,并且在国内占比仅为1%。考虑到若采用燃煤发电进行电解,则综合碳排放量或许会超过直接煤制氢,因此,氢能源并不能算作绝对意义上的零排放。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直到2060年左右,氢气才有望实现较为环保的生产和利用。

再者,氢能源汽车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储存和运输难题。氢气属于高危易燃气体,在高压下压缩储存需极为谨慎,以确保安全性。氢气瓶作为氢能源车上仅次于燃料电池的第二昂贵部件,不仅体积庞大、造价高昂,而且技术复杂度较高。此外,由于氢气不易长距离高效运输,加氢站的普及程度远低于充电站,从而限制了氢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推广。

燃料电池作为转化氢气为电能的核心组件,目前仍存在转化效率较低、成本过高等问题。比如,深蓝SL03和丰田某款车型售价接近70万人民币,高昂的购车成本及使用成本令人咋舌——即便补贴后氢气价格约为每公斤60元,按百公里消耗0.8公斤计算,平均每公里费用高达五毛钱。更为尴尬的是,加氢设施尚未全面开放,私人用户难以找到便捷的加氢点。如在杭州等地,加氢站尚属稀缺资源,且多服务于企业合作方,普通消费者暂无法享受到便捷的加氢服务。

综上所述,尽管氢能源汽车以其零排放的美好愿景引人注目,但现阶段面临的生产环节碳排放、储存运输难题以及高昂的成本和技术成熟度等问题,使得它距离大规模市场化普及还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相比之下,另一种新兴的新能源——人造汽油,通过捕集二氧化碳并合成燃油替代品,似乎为传统燃油车提供了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不过,这种技术的可行性、成本效益及其何时能够真正投入商用,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面对未来出行方式的选择,氢能源汽车无疑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潜力的方向,但它能否成为主流,还有赖于科技的进步、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降低。而我们每一个关注能源转型的人,都需要在深度思考与讨论中不断寻找答案,毕竟,这场绿色出行的变革不仅仅关乎技术革新,更是对我们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未来的深刻反思。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