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离开特斯拉,融资8轮,他想做充电行业的“钉钉”

图片

作者丨潘磊

编辑丨海腰

图片丨智充科技

特斯拉跳槽的人,多数还是认可并遵循这家全球电动车巨头的方向。

但丁锐完全不同。

他是特斯拉中国的早期员工,当时负责特斯拉的家庭充电项目。

看到特斯拉通过集中式的“超充”网络大获成功,丁锐的创业方向却是搞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充电网络。

当时他的判断是,伴随中国电动车的爆发,充电站/充电桩会像几十年前的“加油站”一样大量出现,他想通过服务这些中小型充电运营商,做自己的B端生意——以销售充电桩或者提供SaaS产品的形式。

2015年,他和特斯拉中国的同事侯亦飞创办“Xcharge智充科技”,为充电运营商提供“智能硬件+去中心化”一站式垂直解决方案。

丁锐想要服务电动车时代“加油站”业主的想法,也获得了投资者支持。

根据睿兽分析的数据,2016年以来智充科技已经完成了多达8轮融资。

虽然筹集到的具体资金并未披露,但智充科技的投资者堪称阵容强大——包括真格基金、纪源资本、三星风投、壳牌等。

在这其中,真格基金在早期连续投了两轮。

今年6月份,曾有消息称智充科技已获壳牌风险投资部门 Shell Ventures注资,并正式完成 B 轮融资。

图片

但现在这条融资消息已经难以查实。

在今年4月份的一次演讲中,丁锐表示他依然认为分布式充电桩爆发的机会依然存在。

他认为,智充要做中小充电运营服务商的“钉钉”。

一、做充电界“钉钉”

丁锐曾经说过,他想给大家提供20年前开加油站的机会——以在新能源时代运营充电桩的形式。

对于他来说,通过技术和产品服务这些中小充电运营商,他也能打造一张第三方充电网络,最终实现“让充电服务无处不在”的目标。

换言之,他创立的智充科技,最终会变成一个第三方电网公司——尽管他不做C端生意。

这可能是智充科技受到诸多投资机构追捧的原因之一。

直到现在,丁锐的想法并未改变。

做C端生意,实际上就是以前互联网行业的那套模式,先拿补贴吸引用户,用户体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实现商业模式。

但在他看来,充电是一个“非常本地化”的生意,相比价格和位置,“用户可能更看重充电的便利性”。

所以他没走这种模式。

充电领域的第二个玩法属于巨头模式。

比如蔚来的充换电网络、滴滴的小桔充电、特来电,等等,通过铺设充电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

但丁锐认为,除了这些巨头,实际上还有一些中小业者也想从事充电生意。

这些潜在的中小充电服务商包括手里具备停车场,或者有社区、写字楼停车场地资源的人。

持有这些本地化资产的机构,完全可以开展充电业务,但却缺乏一套软硬件系统去实现这一点。

智充服务的就是这一波人或者机构。

在这个过程中,智充实际上并没有铺设充电桩,甚至不是“流量入口”,其角色更接近于企业间常用的办公平台“钉钉”。

图片

丁锐称,钉钉可以非常轻松地管理公司的工作管理流程,智充的一整套硬件和软件,其实也是照着这个目标去做的。

二、充电机器人,赚钱更快

做钉钉,其实就是SaaS产品。

早期,智充提供的V1平台,把充电桩装上安卓后,通过SaaS平台与安卓连接,再进行OTA更新,完成充电桩的智能化管理。

现在智充提供的是V3平台。

V3平台的亮点在于实现了COA(全自动化充电运营)。

运营商的充电桩能实现自动运维包括处理故障、自动化优惠充电费用等。

丁锐称,基本上就是一个全自动化的充电机器人。

他还表示,COA大幅提高了客户的ROI(投资回报率)。

“一个位于东莞的试验点加上COA后,ROI提高了50%”。

这相当于通过技术驱动,实现了让运营商赚钱的目的。

另外就是衍生的储能业务。

换句话说,智充服务的充电桩或者充电运营商,可以通过接入光伏等绿电,涉及储能业务。

V3平台打通太阳能储能以及其他能源系统,智充开发的NZS(净零能源,Net Zero Service)充电桩支持V2G和B2G双向充电功能,同时也支持光伏直接接入。

图片

对于中小充电运营商来说,这种光储充一体化有利于降低电费成本。

由此,智充会变成一个第三方电网公司。

三、巨头来了,但小业主依然有机会

不过对于智充来说,充电领域的巨头正在迅速推进业务,这些都是现实的竞争对手。

尤其是2020年3月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成为新基建重点投资的7大新兴领域产业之一后,超级玩家纷纷加码充电站/桩。

中石化、国家电网,甚至宁德时代都在进军电动车补能市场。

今年2月3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10%。

车企,包括中石化在内的能源巨头,以及特来电等,都在加码布局充电业务。

以中石化为例,其现有的加油站基础设施,几乎成为布局充电网络的最佳渠道。

但在丁锐看来,这并不意味着中小充电服务商完全没有机会。

他判断,未来四五年充电领域依然是百花齐放,而且中小服务商的本地化优势将会凸显。

“谁有地、谁有电,以及好的设备,就能赚钱”。

涉及到设备问题,丁锐在几年前就表示,智充选择自研充电桩,就是为了通过软件定义硬件,“智充能让运营商的硬件不淘汰,寿命比竞争对手更强”。

图片

另外,智充的充电桩还能优化用户体验。

“比如说我们向小鹏提供的智能化充电桩,小鹏的车来了以后,充电桩会智能识别它的车架号,并且和云端进行比对,提高充电功率”。

他指出,智能充电桩可以通过OTA不断升级,“它的运营逻辑就和特斯拉汽车一样”。

智充的系统和设备,都是围绕提高运营商的ROI设计的,“就是为了让运营商更快地赚钱”。

四、出海

2020年的消息是,智充科技已扶持超过300家充电运营商,并在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部署了超过35000台充电设备。

最近几年,智充未披露具体数据。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截至今年10月,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国家电网、小桔充电排在充电桩数量TOP5。

在这其中,排在第一的特来电运营充电桩47.6万台,第五名小桔充电为14万台。

统计还显示,排名前15的运营商占总量的92.4%。

但让外界惊讶的是,尽管身处一个潜力赛道,充电桩企业的盈利却成为老大难。

比如行业龙头特来电,成立以来就处于亏损状态。

最近3年,特来电累计亏损超过1.1亿。

这跟行业现状有关。

充电企业营收一般来自电费和服务费,电费由国家规定,只有服务费有增长空间。

但一旦提升服务费,增加的充电费用很可能吓跑用户。

这也导致充电企业投资回报周期变长。

中金证券研报曾披露,假设小工商业主掌握较优土地资源、单桩利用率达到12%,测得单桩租赁收入3.2万元/年,投资回收期为4.9年。

不过根据之前的资料,智充充电设备的大运营商平均单桩使用率在60%以上,甚至不少都在90%左右。

从这个角度看,智充科技的确实现了“帮助充电运营商快速赚钱”。

这对中小运营商颇具吸引力。

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出海”。

图片

IEA ( 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末,欧洲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51.8万台。

根据AFDC(美国能源部替代燃料数据中心)数据,截止2023年6月末,美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14.1万台。

此前流出的智充融资消息显示,其计划在欧美部署充电基础设施。

但这则消息未获官方证实。

和高资本行业研报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按2022年销量计算,智充科技Xcharge已是欧洲第二大高功率充电桩供应商。

另外,智充已在欧洲、北美和亚洲进行NZS(Net Zero Service,净零能源)解决方案的商业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和高资本投了智充科技。

该机构称,在海外充电桩建设落后背景下,国内企业可以把握出海开拓高盈利市场的机会。

据称海外充电业务毛利能达到40%。

智充显然也想抓住这个机会。

有那么一段时间,智充科技官网打开后是英文界面(也能跳转中文界面)——但现在直接就是中文界面——欧洲和北美业务成为二级页面。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