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德国政商谈欧盟反补贴调查中国电车:愿和中国继续开发汽车

图片

欧盟对中国的电动车反补贴调查背景下,最近有两件大事引发人们的关注:


其一,欧盟决定通过“抽签”的方式,对名爵、比亚迪、吉利三家车企启动反补贴调查。如果在调查中发现证据,将开启更大范围的调查,届时包括在中国生产的宝马、大众等都将被纳入其中。


其二,邹舟车企集团Stellantis投资约1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6亿元)以获取中国新造车企业零跑约20%的股权,这将使Stellantis集团成为零跑汽车大股东。


图片


一边是对抗,但另一边仍然是合作,这大概就是中欧汽车在碰撞中前行的真实写照。但从主流来看,合作依然是趋势。在近期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牵头举办的2023中德汽车大会上,代表中德政商两界的多位人士就两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合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当前因为新能源汽车而激起的摩擦之下,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使得此次中德汽车大会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


而德国作为欧洲汽车产业最强大的国家,其汽车产业代表们和各州的官员们都发出了与欧盟不一样的声音。


来自德国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杜登霍夫教授认为,当下欧盟对于中国的一些政策,包括对电动汽车的反补贴、惩罚性的措施等,对中国和德国汽车工业合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他表示,很多欧盟中的政策从道理上来讲并不是非常站得住脚。从长远来看,在中国和德国在这方面的合作关系一定会受损。在这里面他的误判或者偏见,主要来源于欧盟认为巨额的政府补贴会人为降低汽车的销售价格,会扭曲到欧洲的市场。


图片


杜登霍夫教授以数据来说明为何会作出这样的结论。他指出,中国在世界汽车行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最开始的时候,中国汽车产业还很弱小,在全球市场中只有5.7%的份额,但是到2030年中国汽车产业就会占据34%的庞大份额。而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中国汽车攫取世界,而是每一个和中国汽车有关系的人,都可以在其中获益,从汽车行业的发展中去获益,或者受到一些积极的影响。


参会的德国企业家认为,欧盟针对中国的车企的措施即便对于德国企业来讲,也并不健康。“我们需要一个公平的环境,我们也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需要更多的合作,因为我们已经在过去的50年当中在汽车有非常好的历史,不应该在短期发展过程中对它产生一些损害,使关系受挫。” 德国萨尔州经济发展局局长斯特凡·施魏策在当天的演讲中表示。


图片


德国汽车研究中心中国事务总监贝嘉特丝·C·凯姆进一步指出,欧洲不应该担心中国的车企走出中国,因为对中国车企而言现在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时机。中国在过去五、六、七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时候走到国外去,建立一个更加固定、稳定的市场。她表示,对中国企业而言欧洲应该成为一个最好的选择。“欧洲市场上有着非常开放的环境,可以推动不同品牌的一些发展,我们可以组织出一幅更好的图景。”她表示。


她建议说,欧洲应该转换视角,要在新的时代视角下再进行观察汽车行业的变化。比如很多中国的品牌走到欧洲市场上会产生相互之间的竞争,但也可以互相的扶持和发展,这是共同进步的过程。比如对德国车企来说,中国企业的数字化发展是在欧洲企业可以进行学习或者借鉴的。


贝嘉特丝·C·凯姆还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国际品牌包括欧洲车企与中国车企在中国所建立的合资车企,目前也在出口汽车到全球各地。比如上海大众把Polo的车型出口到了澳大利亚,华晨宝马的ix3等电动车也出口去了欧洲等地。对于合资品牌粗口来说,贝嘉特丝·C·凯姆认为这是一个额很好的机会,因为中国的制造已经非常强大,这些出口的合资品牌的企业可以带去新的技术,“这是可行的。”贝嘉特丝·C·凯姆说道。


图片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施睿哲认为,汽车行业正在其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变革,尤其是在电气化和数字化方面。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发展,但是中国以及中国的客户,他们的需求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是发展迅速,而其他地区的企业远远低估了这种变化,作出了错误的预期。


“2022年的时候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25%,我们预计新能源汽车超越转折点将比我们预期会来得更早。对高端市场来说,这种转折点出现会在2026年。”施睿哲说。


而在这种背景下,强化技术交流变得非常重要。“对于我们而言智能网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目前正在跟当地的技术公司进行合作,希望能够应对这一趋势,并且寻求出好的解决方案。”施睿哲表示,奥迪在中国正在需求更本土化的合作,推动产品和企业的转型。而最终这种变化又会以中国为起点扩散开来,并以此为据点走向全球,成为推动奥迪全球变革的力量。


图片


萨克森汽车产业集群董事会成员Michael Stopp说到,德国以前发明了汽车,但是现在却可以和中国一起继续开发汽车。而作为供应商代表的Thomas Rücker(其来自德国图林根)表示,中德之间还有很多可以互相学习的地方,他每次来中国就会惊讶中国的发展迅速,但中德文化,中德的国情还是有一些不一样。


“所以很多事情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想要促成合作,我们对于沟通的需求也是非常大。”Thomas Rücker说导。斯特凡·施魏策说我们有很多在有50多年合作的历史,在未来我们也会有更大合作的空间,可以使双方都获益,应该要继续深化我们的合作关系、伙伴关系。随着中国汽车在全球的市场的开拓,与欧洲这样的摩擦会继续出现,而中德汽车大会也让我们看到了在碰撞背后,对合作的需求一直存在。


合作而不是对抗,仍将是未来的主流趋势。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