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凉了?郭明錤:苹果造车项目已销声匿迹

近日,知名分析师“郭明錤”发文表示:“苹果汽车项目现阶段已销声匿迹,如果想要在未来几年内投产,最佳的方案是通过收购车企,利用现有方案进入汽车市场。如果苹果不采取收购策略进入汽车市场,我怀疑苹果汽车能否在未来几年内投入大规模生产。”


众所周知,“郭明錤”长期关注苹果公司的运营动向,此前多次对苹果旗下新品规划做出过准确的预测,因此本次他的发言也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当下苹果汽车业务的困境。

事实上,苹果的造车之路已经持续了近十年,其首个造车计划“泰坦”的启动时间可以追溯到2014年,这一时间节点甚至比很多新势力车企诞生时间还要早,那么为什么有钱有时间的苹果,就是造不出汽车呢?或许这与他们过于“偏激”的理念有着密切关系。


2014年,苹果公司正式启动了名为“泰坦计划”的造车项目,参与项目的团队成员包括了前苹果设计总监乔纳森·艾维以及初代iPod负责人史蒂夫·扎德斯基,表面来看,这两位绝对算得上是科技领域的设计大牛,但问题在于,这两人并没有汽车相关领域的经验,其次他们的设计风格也是出了名的“超前”,当然换个说法,也可以说是激进。

本来,有雄厚的财力和品牌力作为支持,苹果可以通过与汽车领域的成熟供应商展开深度合作,打造一条成熟的汽车生产线以迅速实现“量产”的计划,但苹果汽车团队却认为,那样做并没有什么新意,苹果想要做的是面向未来并能影响行业发展的汽车产品,就像当年横空出世的“iPhone”一样。


于是,苹果打算以软硬件为基础去设计一款,拥有超高智能水平的电动车产品,当所有车企都还在为L3、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而伤脑筋时,苹果已经把目光锁定在了L5级的自动驾驶,甚至在最初的设想里,苹果汽车连传统的方向盘都不打算使用。

但造车最重要的,是优先保证产品拥有稳定可靠的机械结构,毕竟电脑手机翻了车,最多也就是用着不舒服,而汽车设计要是脱离了实际,那可是要命的事。用“软件定义硬件”听上去虽然美好,但能做到的车企一个也没有,就算是特斯拉这种强调创新的品牌,也必须要优先考虑汽车行驶时的舒适性、加速性能、续航里程等问题,而自动驾驶不过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此外还需要考虑消费者的接受度,以及交通环境、法律法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正因如此,苹果汽车团队也是分分合合,解散重组过多次。2016年,苹果公司就曾停止了该团队的招聘,原因正是项目进度与预期不符,直到2018年,苹果前高管格-菲尔德回归后,项目才得以重启,不过一年之后,苹果又裁掉了汽车团队200多名员工,随后疫情爆发,苹果的汽车项目也再次陷入停滞。


直到2020年年底,苹果才重启项目,并陆续向和大、贸联、和勤、富田等中国台湾汽车零组件厂提出备货要求,而外媒也普遍猜测苹果的首款电动车产品“Apple Car”将会在2021年第三季度亮相,并于2023年量产。不过事实证明,这一切都只是传闻罢了。

2022年3月,有传闻称苹果已经解散了现有汽车团队并开始重组,他们将不再执着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打造,而是要参考特斯拉的模式,先行推出一款符合当下主流水平的高端电动车产品,其定价大约在9万美元左右。关于上述传闻,官方并未回应。

对此,郭明錤曾表示:“如果苹果汽车想在2025年实现量产,那么必须在3-6个月之内重新组建团队。”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任何消息表明,苹果汽车团队已完成了重组。


当然,对于苹果来说,当前的麻烦并不只有“造车业务”一个,如何解决iPhone、Mac等产品“缺乏创新”等问题,也是他们急需解决的,毕竟今年的iPhone15除了上岛和换接口,真的已经很难让人再有以前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了。

如此看来,苹果会对“造车”如此不上心,也就不足为奇了。


标签: 造车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