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腾讯为车造云这三年

有别于其他科技巨头,腾讯参与新造车运动的方式是云、图等底层能力。腾讯的智驾云图一方面解决高精地图的成本问题,一方面为中国汽车出海提供合规的生态解决方案,这都是时下的痛点。在互联网巨头跨界造车的大潮中,腾讯以其不争正成为这个产业离不开的一员。‍‍‍‍

文|智驾网 黄华丹

在汽车领域,腾讯正在不断强化其云图供应商的标签。

2018年,腾讯发布了智慧出行战略,之后几年,腾讯不断向外明确自己不造车的定位。2021年,腾讯明确了在出行领域,造云、造图、造网(详见《腾讯重申不造车,但编织了一张任何一辆车都躲不开的网》)。

今年9月8日,在2023年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智慧出行专场上,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与出行总裁钟翔平再次强调,腾讯不造车,也不直接参与自动驾驶算法的研发,而是向车企和汽车生态企业提供智能汽车所需要的云、图等基础设施。

总结来看,腾讯和智慧出行相关的产品很简单也很聚焦。

这次生态大会,腾讯发布了智能汽车云华北专区,加上之前发布的华东专区,腾讯成为首个拥有智能汽车云双专区的服务商。

针对业界关于自动驾驶到底要不要用高精地图的争论,此次腾讯也率先提出了智驾云图方案 ,可有效解决传统高精地图成本高、鲜度低,且数据来源单一等问题。

基于大模型能力的智能座舱,自然也成为定位于“数字化助手”的腾讯必然的产品。

专注于云图业务,反而让腾讯的形象鲜明起来。

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腾讯智慧出行负责人钟学丹公布的数据显示,迄今腾讯云产品已服务100家车企及出行科技公司,为20+车企搭建TSP智能网联云平台,为50+汽车品牌打造新一代座舱体验,存储数据规模达到150PB。

早早看清现实的腾讯选择参与新造车这场热潮的方式,并不是以造车者或供应商的身份。

避开难而拥挤的赛道,按照自己的节奏,从公司已有的优势产品出发,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不得不说,不管在哪个时代,腾讯的商业机会,都找得很准。

01.

智驾云图解决高精地图困境

智驾云图是腾讯在本次数字生态大会上发布的新产品。自动驾驶到底能否去高精地图?腾讯的答案是借助云能力来解决问题。

传统高精地图采集成本高,更新频率低,也就是所谓的鲜度低,更新频率以月计。而腾讯推出的智驾云图,则是通过将地图数据云化来实现地图的更新问题,从而解决传统高精地图最被诟病的问题。

简单而言,就是通过车辆众包采集数据,上传云端,在云端进行多程建图再下发至车辆,从而实现高精地图的快速更新。

据腾讯地图副总裁张少宇介绍,腾讯智驾云图的目标是做到每分钟更新,大大提高地图的更新频率。

而且,由于其设计目标是更轻、更快、更灵活、更开放,腾讯智驾云图支持要素级的灵活发布更新,也就是说,不一定是整张图实时更新,而可以是单独的车信、车道线、限速牌、电子眼和地面交通标识牌等关键要素单独更新

同时,除了道路信息,智驾云图还能提供包括交通事件、恶劣天气、自然灾害等信息,由实际运行的车辆采集数据后回传给云图,再通过动态ODD服务实现分钟级、车道级实时更新,帮助车辆掌握实时路况。

甚至,智驾云图还可采集用户驾驶经验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不同路段适合采取怎样的驾驶策略,让自动驾驶体验更舒适。

在灵活度上,腾讯智驾云图拥有可扩展的多图层形态,包含基础地图图层、更新要素图层、ODD动态图层、驾驶经验图层、运营图层等,车企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配置并管理图层,并与车企自身数据图层结合,搭建适合自身的数据驱动运营平台。

此外,张少宇表示,腾讯也希望这套产品是开放的,做到可以让更多客户基于智驾云图来共建数据服务体系。

据腾讯相关人员表示,这套产品更像是一种基于云的数据服务平台,目前腾讯已经在与合作车企推进产品落地。而在地图本身,此前腾讯也已经推出了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轻地图方案。

云图的概念可以很大程度上平息目前是否去高精地图的争论。但这套方案也并非没有问题。首先,由于车云之间的交互需要时间,而自动驾驶车辆的决策对即时性要求很高,要保障驾驶安全,就对车云之间的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则是数据的采集,智驾云图需要依靠用户采集的数据来更新地图,因此需要有足够多的车辆来参与这个体系。

总体来说,智驾云图可以有效解决高精地图的成本和鲜度问题,也很可能会成为后续高精地图发展的一个方向。此前,大有时空也发布了类似产品。

02.

大模型提升智能座舱体验

在座舱领域,腾讯提供的能力除了内容生态,便是基于垂域大模型的应用。

基于大模型能力,系统可以结合车辆感知数据、语音输入和用户行为分析等因素,提供场景化分析和智能决策,带给用户更自然的对话体验,以及生成式的交互界面、多样化的场景编排和更个性化的出行服务建议等。

这部分是与此前多家大模型宣布上车的功能相似,不过,腾讯的优势是,除了大模型能力,腾讯还自带内容生态。结合腾讯其他产品,可以轻松打造出不同的车内场景。

例如,办公场景下,腾讯会议车载版可以利用车辆音响、麦克风和屏幕等设备,将车内空间转化为一个移动会议室,实现更优质的会议体验。在娱乐场景,腾讯爱趣听能提供更加沉浸的HIFI高品质音乐、更适合车载场景的个性化内容推荐,并支持多人扫码点歌、听歌,提升娱乐互动性。

在出行服务场景,腾讯与蔚来汽车、捷停车等企业合作,推出“腾讯智慧停车缴费”产品,在停车全程中无需主动操作,即可实现服务智能触发,坐在车内即可轻松扫码缴费。

“我的车钥匙”则打通了丰富的车后服务场景,为车主提供代客维保取送车、代客充电、代客泊车等服务。借助于腾讯已有的微信生态,车主可以通过微信分享车钥匙,即可授权对车辆进行操控,方便用车。

在会场当天的展位上,智驾网也体验了微信车钥匙的功能。

车主可自主推送数字车钥匙,并设定授权时间和权限,而无需将实体车钥匙转交他人,大大提高便捷性。目前该产品已经有小批量的落地应用。

据该项目负责人表示,车企也可以自主定义服务权限,而产品相关的硬件均来自合作伙伴,腾讯做的是后台的服务能力,这项业务,同样基于云端能力。

03.

腾讯云为中国品牌出海提供合规平台

此外,腾讯为车企提供的另一大服务是车云一体化的出海解决方案,在中国车企掀起出海热的时候为车企出海提供保障。

出海虽是解决中国车企内卷的答案之一,但随着中国品牌的扎堆出海,尤其是挑战世界汽车巨头盘踞的欧洲市场,贸易壁垒、地缘政治正成为新的不确定因素。‍‍‍‍‍‍‍‍‍‍‍‍‍

智能汽车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与欧洲国家对用户隐私的关注正引发合规争议。‍‍‍‍‍‍‍‍‍‍

腾讯为中国品牌出海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安全合规的国内外一体化云底座服务、高价值低成本的智能网联云平台和本地化的数字化应用生态平台。

例如,腾讯智能座舱已经正式推出海外版,可以提供腾讯海外生态的多媒体内容源以及海外语音助手解决方案,并通过轻量化方案聚合丰富的外部生态,帮助车企构建丰富的海外数字化应用平台。

此外,腾讯智慧出行战略总经理沈沛在会上也表示,腾讯今年起也将为多个车企在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提供云服务和智能网联平台服务。

本次大会上,腾讯在此前的华东智能汽车云专区外又发布了华北专区。

在算力方面,腾讯智能汽车云融合了腾讯云的HCC高性能计算集群和腾讯自研的星脉高性能计算网络,带来最高3.2Tbps的带宽,据钟学丹介绍,其云底座可实现算力性能提升3倍通信性能提升10倍,计算集群GPU利用率提升60%以上。为智能驾驶大模型训练提供高性能、高带宽、低延迟的智算能力支撑。

数据方面,则可高效处理海量的视频、点云等非结构化数据,支持10亿级向量检索规模,百万级查询(QPS)能力,让智驾数据处理效率较传统数据库提升10倍,极大满足智能驾驶训练、推理及仿真场景的需求。

写在最后:

腾讯在汽车领域的布局给人的第一感受是不纠结,在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中,腾讯是最早干脆地明确表示不造车的,这种甘做供应商的角色,很难说对错。腾讯多年来一直没有意愿在自己的基因中加入硬件产品的动力。

钟翔平在2021年曾明确表示:腾讯不碰硬件,不造车,将专注自身所长,总结为三件事:提供“数字基建、连接价值、生态共创“三件事。

今天其为车企提供的服务均基于其现有产品和能力衍生而来,云、地图、生态,都是腾讯既有能力的延伸。而服务汽车,只是数字化时代,腾讯着力开发的算力和数据能力发挥作用的一个方面。

在9月7日,腾讯正式发布了通用大模型混元大模型,腾讯“全面拥抱大模型”时代,加入百模大战。

相较于百度的文心,华为的盘古,阿里的通义千问,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各种模型,腾讯的产品来得稍晚了一些。

但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在发布会上表示,大模型,方向比速度重要。腾讯大模型致力于解决产业实际问题,并以开放的态度,为企业做定制化开发。‍

腾讯数字生态服务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游戏、社交娱乐、媒体、金融、教育、工业等到各行各业的出海发展都有腾讯云的影子。腾讯混元大模型也被应用于包括腾讯会议、腾讯文档、腾讯广告在内的50多个应用。

对比华为和百度的智能汽车业务表现,结合不久前将智能电动车业务打包卖给小鹏的滴滴,在腾讯的战略中,出行业务只是作为其数字化服务产品的一部分,基于其整体的云图能力为不同行业赋能,这个决定,十分纯粹。

2023年二季度腾讯实现营收1492.08亿元,同比增长11%,环比减少1%,对应的期内盈利为270.23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41%,环比增长2%。其中,腾讯第二大收入来源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贡献出486.35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32%。

而华为2023上半年财报中,智能车业务仅实现10亿元营收,远不及其在该领域的投入。2022年的财报中智能车业务更是成为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而百度的造车和智驾业务也同样陷于肉眼可见的挣扎。

面对造车的诱惑,不头铁的腾讯专注做云,看似不争,实则是当下汽车业内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