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2023慕尼黑,中国新能源车的“大秀”还是“大考”


毫无疑问,今年慕尼黑车展的最大亮点肯定是组团出海的中国新能源。

从数据上看,从“车展”试图转型为“出行方式”本届慕尼黑,仅仅梅开二度就已经面临了当年法兰克福时期的展商缩水,欧洲品牌“退群”的尴尬。而中国新能源车代表团的全力捧场,却拉动了展会人气,从某种意义上看,它们才更切“出行方式”的展会主题,而传统欧洲厂商依然集中在“汽车”本身。

C:\Users\赵德柱\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d1c955a64ea66d63de047561c7fa729.jpg

但如果由此就得出结论:欧洲汽车没落和中国新能源崛起,就太过武断了。当抛开当下复杂的地域政治因素,回到汽车和展会本身,以下几个对比疑问,才是我对慕尼黑车展和中国出海的思考。

  1. 慕尼黑的展商缩水vs上海的百家争鸣

本届慕尼黑展商数量从法兰克福时期的1000+减少到675家是不争的事实,在很多人眼中,这相比于今年的上海车展的全球品牌云集,场面不可同日而语,欧洲造车看来不行了。

真是这样嘛?

首先从展会的性质看,无论是当年的法兰克福,还是如今的慕尼黑,本质上只是一次专业领域的行业车展,目标人群从来都不是普通消费者。换句话说,慕尼黑车展不卖车、不搜集例子。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欧洲品牌来说,这仅仅只是一次家门口的新品新技术交流,而不是全系的公众展示,在规模上就不需要更大的展台。

C:\Users\赵德柱\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0adcb23a55397a9c329f79565fa6fc9.jpg

而上海车展的热闹,正是来自于其公众意义,展会媒体日和随后的一周公众日,展会性质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在今年BBA的上海车展展台上,媒体日和公众日的展车都完全不同。既然展会的主要功能是销售,那只要在中国卖车的,都要到场站台也很正常。

也有人说日系美系这次慕尼黑都统统缺席,甚至连法国意大利品牌都没来捧场,还是不行啊。其实从法兰克福到慕尼黑,本身就是经历过疫情后,德国方面刻意收缩的结果,实现从到“大”到“精”的转变。再说欧洲本身也不是美系和日系的主战场,哪怕当年的法兰克福,美日品牌都是意兴阑珊,毕竟本土都有自己的主力展会。至于法国品牌么,估计在为明年的巴黎车展憋大招。

不过,对于这些品牌的缺席,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出欧洲在新能源领域的确还没准备好。转型“出行方式”展的慕尼黑,的确更偏新能源和电动方向,但也正是因为其技术交流会的属性,很多在这方面尚无技术可展的传统品牌,自然也就没有参展的必要。而中国的新能源军团,则以无比贴合展会主题的姿态,可以说填补了欧洲的空白。

  1. 欧洲的环保vs中国的真皮

都是造电动车,但这届慕尼黑车展上欧洲BBA们和中国新势力的同台,却能看出大家在造车理念上的差异:中国品牌更在意用车体验、“弯道超车”,而欧洲品牌则在意环保、碳中和。无论是宝马的“循环永续”,奔驰的750km续航,还是保时捷科幻的空气提取二氧化碳……欧洲这些电动黑科技的出发点似乎都是环保,于是于此相搭配的,则是车身内饰越来越多的布艺、回收材料、合成纤维,内饰越来越简单,售价却并不便宜,消费者需要用更高的成本去为环保买单。

而中国电动车,似乎并没有这么多概念的桎梏,在实现了电驱的前提下,所有配置都只为用户考虑,什么Nappa、Merrino之类的真皮材质尽量安排,而内饰的奢华舒适程度,其实早就超过了BBA的标准,而价格上却尽可能低,在产品吸引力方面绝对完胜欧洲。唯一的问题是,作为一个环保类车型,在国内却鲜少公布在排放和碳中和方面的参数,当然国人也鲜少关心。

但是,当中国电动车登上欧洲展台,在慕尼黑接受那些环保先锋苛刻的眼光时,这种差异就会被成倍放大。“电动车搭配真皮内饰是否合适?”“电池的制造和回收是否环保?”甚至“生产环境的碳中和情况如何?”这些才国内消费者可能永远不会提及的疑问,也许未来几天在慕尼黑中国品牌展台上被欧洲专业观众频繁提起,而这些在我看来,才是中国新势力入欧需要准备好的功课。

当然,也可能会是另一种情况,当欧洲人民终于看到中国这么多价廉物美的电动车,联想到之前买本土电车,却为环保支付的高昂成本,于是幡然醒悟:让我们为企业转型买单,谁高兴!

  1. 环保科技vs智能互联

作为中国电动车最大的卖点,智能化、互联化已经在中国市场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了中国电动车的标准,而这一标准在本届慕尼黑车展,同样会成为欧洲的卖点吗?

我觉得,哪怕是消费者个人喜欢,但它最终在欧洲难成卖点,原因很简单,欧洲的移动网络体验太差了,而中国的车载智能互联,却几乎都依赖出色稳定的5G网络。在欧洲移动上网,五花八门的供应商,各地层次不齐的移动网络,别说5G,很多地区连4G都不太靠谱,过去三年应该也不会有太大改善。而汽车智能化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网络稳定,时刻在线,但欧洲地区欠缺的恰恰就是这条。

所以,当中国新势力把五花八门的大屏功能推到欧洲人眼前,不是用户没需求,而是网络做不到。这也能够解释为啥提前出海的几家中国电动车品牌,只有比亚迪在欧洲表现最好,一来是它最便宜,二来则是相比于新势力,它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度最小,自然也就迎合了欧洲的使用环境。

所以这次慕尼黑车展,以BBA和大众为代表的欧洲品牌,尽管也是黑科技不少,但点亮的是和我们截然不同的科技树:奔驰继续和风阻和能耗较劲、保时捷发布了直接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用于制造生产eFuels合成燃料的直接空气捕捉技术、宝马的环保永续车身材料技术……大部份还是属于环保型科技树,的确也是一脉相承了欧洲造电动车的初衷,只是和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

总结下吧,在我看来,今年慕尼黑,与其说是中国电动车出海去征服欧洲,倒不如看成是电动车领域,中欧制造理念的首次海外碰撞。

在国内,上海车展已经能看出中国理念的大获全胜,但在欧洲,因为用户的差异,胜负其实未定,但的确给了无比内卷的中国电动车一个可能的方向和出口,只是,如果真的想在欧洲有所建树,阿维塔们要开始考虑为欧洲定制织物纤维座椅了吧……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