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日本汽车大败局:氢能从来不比电动汽车便利,丰田输得很彻底

在新能源汽车的探索之路上,中美日三国走出了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

中国和美国的战略技术研发方向是电动汽车,日本的战略技术研发方向是氢能汽车;现在的状况是美国有全球畅销的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中国有比亚迪、长安、长安、吉利、埃安、零跑、哪吒、问界、岚图、小鹏、蔚来和理想等诸多知名品牌,国产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占比是最高的。

反观日本的氢燃料汽车,以丰田汽车为首,一年能卖出几百台?

可以说氢能汽车已经彻底失败了,日本汽车工业的未来之路也已经彻底被封死。

氢能汽车为何会失败?

原因可以这样总结:

  1. 制氢方式
  2. 运输成本
  3. 使用便利性

新能源汽车不论是用电还是用氢,首要是足够清洁与环保,那么氢能汽车就注定了要失败;制氢的方式主要是利用常规燃料制氢,以及电解水制氢,常规燃料指的是石油、煤炭或天然气,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初衷就是减少常规燃料的消耗,所以常规制氢方式是不可取的。

那么留给制氢的选项就只有电解水,可是电解水制氢的耗电量是巨大的。

制备一公斤氢要消耗六十度左右的电!而六十度电在紧凑级到中型电动汽车上能行驶四五百公里,可是一公斤的氢在氢能汽车之上只能行驶一百公里左右。

确实太浪费了,不过根本原因是没有这么多的电去制氢,尤其是日本。

日本的电能有接近75%来自传统火力发电,用火电制氢完全没有意义;想要让氢能真正的清洁就需要用清洁电能,比如光伏、风能、核电等。可是日本是一个小岛国,海啸和地震频发,核电在日本是最危险的发电方式,福岛核电就是个先例。而光伏和风电的发展需要的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是巨大的国土面积,这也是日本所不具备的,所以日本根本发展不了氢能汽车。

于是日本就期望他国去搞氢能技术研发,自己也不搞大规模电解水制氢,搞的是氢能的储备和运输等技术研发。

但是别国的电能也不是白捡的,清洁电能的投入也是巨大的,面对制氢巨大的消耗,可以说只要氢能汽车普及则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力资源可以跟得上消耗。

日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氢能的运输成本非常高,短距离运输的成本大约为每公斤5美元左右,加上氢能本身的成本,一公斤的氢要要达到9.5美元左右;也就是一公斤的氢要六十几块人民币,而一公斤的氢只能在性能平平的乘用车上行驶100公里左右,其用车成本相当于2.0T的燃油动力汽车,是纯电动汽车的十倍左右。

一种让汽车的使用成本变高的技术,它从开始就注定了要失败。

重点是日本至今也没有研发出降低氢能运输成本的技术,更不可能研发出降低电解水制氢的技术。

你以为加氢很便利吗?

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加氢的速度确实要比充电快一点,几分钟就能充好。

可是加氢不像是加油,加油站加完一台车马上就能给另一台车加注燃油。

但是加氢站却完全不同,在给一台车加注好液态氢之后,下一步需要做的是给加氢站的储氢罐加压,完成加压之后才能给下一台车加注。

流程为:

  • 氢能汽车进入加氢站补能,加注时间四五分钟
  • 加氢站给储氢罐增压,增压过程约30~40分钟
  • 下一台车加注
  • 周而复始

氢能汽车加氢的速度倒是够快,可是加氢站给储氢罐增压的速度是很慢的。

这就等于“换电”,但是换电也不用等电池组充电哦,所以就需要超级多的加氢站。可是加氢站的建设成本远超过换电站,一座小规模加氢站也需要一千多万元的投入;那么假设所有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都变成氢能汽车,加氢站的数量没有上百万座都不够车辆正常运行的需要。

可想而知加氢站的建设投入成本有多离谱,把全球财富加在一起都不够建设出完善的氢能加注网络;所以推广氢能汽车技术从开始就是一个大阴谋,对于业内人士来说其实更像是一个“阳谋”,是日本汽车工业妄图把全球汽车工业拖下水的谋略,可是中美都没有上当。

所以日本汽车工业受到了重创,而汽车工业占日本生产总值的接近50%,所以现在的日本真的是癫狂了;这也是会有一系列反人类操作的原因,现在的日本明显有一种“抢不到就屙锅里”的态度,也许日本的疯狂只是刚刚开始。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欢迎转赞评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