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汽车人】欧洲向右转,电动车进程有点危险


德国或者法国右翼上台,将会引起一系列严重且极具破坏性的连锁反应,脱碳进程可能只是稍小的祭品。


文 /《汽车人》黄耀鹏


当地时间7月8日中午,荷兰首相吕特,向国王通报了内阁垮台的消息。其实此事7日早上已成定局,这位战后荷兰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因移民政策的修订被迫下台。


吕特领导的本届联合政府,政治色彩是中右翼,试图限制“战争难民儿童入境”也准确反映了他的长期立场。此举遭到了左翼的围攻,右翼也对其限制移民不利不满。



在荷兰遭受了史上最严重的难民潮冲击后,接下来大选上台的政府立场,不难判断。


指责工业和能源政策


7月8日晚上,右翼的德国选择党(AfD)联合主席爱丽丝·魏德尔博士(Dr.Alice Weidel,)在议会发表演讲,强烈抨击现联合政府的能源、工业、移民政策。她提到北溪被炸而德国毫无反应,“德国已经不是一个值得严肃对待的国家”。


魏德尔将矛头对准了绿党党魁、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称其为“去工业化和摧毁经济部长”。


她暗示哈贝克是叛国者,指责其用“电动汽车计划经济”,将汽车产业推入了自杀的境地;而其不知所云的能源政策(电力、天然气、核能),导致环保和工业都无法持续。“在任何一个正常的国家,哈贝克都早下台了。”



曾有中国工作经历(博士论文内容是中国养老金政策)的魏德尔,2017年就崭露头角。但直到最近,AfD的支持率达到20%,追平了总理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而且AfD连续拿下两个地方选举的胜利,这无疑反映了民众对现行政策的不满。


魏德尔暗示她会参加2025年德国大选。照目前的支持率,AfD没可能单独组阁,而所有其他党派都宣称不会与AfD合作,这样魏德尔成为德国第二个女总理的希望很小。但是,德国整个社会风气向右转,右翼的支持率会不会继续涨,取决于现政府的政绩下滑到什么程度。


魏德尔肯定将获得比今天更高的政治声望,至少超过无所作为的朔尔茨问题不大。


欧盟基层集体向右


如今,欧洲的政治版图已经接近变色。


北欧早就集体向右转,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也发生了变化。德国右转。法国中左执政联盟因为骚乱正灰头土脸,极右党派“国民联盟”主席玛丽·勒庞,正在看马克龙的笑话。法国媒体担忧地写到:“骚乱正在成为勒庞的礼物”。



东欧国家当中,倒是只有匈牙利的欧尔班是右派。这样一来,以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的开始日期)划界,这之后,欧盟内部形势变化迅速。法国派对拉丁派(西班牙、葡萄牙)、南欧派(意大利、希腊、塞浦路斯、马耳他)影响力下降,低地派也和北欧派分离。东欧作为美国跟班,孤立了匈牙利、保加利亚。


欧盟早就不是法德两家就能说了算的政治体系了,关键就是美国借助战争强化了对欧盟的影响力,并分化了后者。


现在除了东欧,三大派(低地、法国和德国)、三小派(北欧、拉丁、南欧)整体社会氛围右转,右派上台只是时间问题(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看上去像假右派)。



如此,欧盟几乎所有色彩“不够右”的执政党派,其基础正在被掏空。这一现象反映了民意的变化,欧盟内部的分裂看上去正在加剧。


而现在的欧委会、欧盟理事会、欧洲议会,一个比一个左,这和基层变右,是背离的。布鲁塞尔因此正忧心忡忡地注视着整个欧盟发生的动荡。当然,即便右派得势,等他们席卷欧盟机构,还需要好几年。事实上,我们并不笃定此事的发生,毕竟欧盟历史上没有先例。


电动车进程有没有危险


但是,左派的得意之作——以脱碳为目标和KPI,推动欧盟电动化的进程,就有点危险。


即使一切顺利,脱碳政策的执行也需要20年、30年(现在看已经失速,追不上中国新能源的节奏)。这中间,是以欧盟内汽车产业的(尤其是德企)利益为代价的(其实包括所有能源密集型产业)。这些车企上游的中小供应商,更是早就死伤枕藉,这不是前景,而是现实。



魏德尔明确提议,放慢脱碳进程,让汽车产业活下去。如果欧盟议事和权力机构,“无时滞”反映当前向右民众的呼声,那么脱碳和“电动车计划经济”(“计划经济”这个词是用来羞辱绿党),将戛然而止。整个欧盟的汽车产业政策将发生逆转,而非停滞或放慢。这比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的电动车产业链构造计划停滞不前,更严重一些。


目前停留在本国议会上的呼吁,看上去没什么力量,不足以影响欧盟已经走完或者即将走完法律流程的决策。


那样想就太天真了。只要掌握了政治权力,AfD将很容易拿捏布鲁塞尔。不像朔尔茨不懂得如何使用手里的力量和工具,只要魏德尔威胁称,如果不重议脱碳一揽子协议,那么德国就退出欧盟,布鲁塞尔将立马傻眼。


这和英国脱欧不一样,不管欧盟如何故意淡化德国的影响力和贡献,但德国退出就等于欧盟解体,或者名存实亡,欧盟官员对此心知肚明。


这样的威胁能否发出?这就像我们讨论魏德尔上台的可能性一样,本身是不确定的,甚至希望不大。但她能发出威胁的前提恰恰是上台,这其实就是民意所在了。公投不会阻止她,只会令其获得新力量(退出欧盟也是她的主张)。



现在让我们来看德国的民意。直到今年,德国燃油车产业链的直接就业人数,仍有260多万人。其中,车企雇佣了80万人,相关产业链养活了180多万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很难找到新能源就业岗位。转型是相当残酷的,这些人的家庭将承受代价。


与此同时,由于能源、移民、医保和战争的次生影响,他们引以自豪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动摇(政府把难民塞进社保和就业注册体系),可谓雪上加霜。


这让魏德尔这样的右翼声音,听上去像是屋子里的成年人发出的,起码是站在维护本国利益的立场上发出的。这就比以往更难忽视。



德国或者法国右翼上台,将会引起一系列严重且极具破坏性的连锁反应,脱碳进程可能只是稍小的祭品。


到那时,他们可能更操心欧盟本身的命运,而非欧盟的某项决策。而全球的政治版图也将发生很大变化,给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特别是与德国的)也将带来难以估量的不稳定性。


如果现在欧盟内大国的执政党能有一些危机感,他们就应该知道,现在是时候回调一些政策,不要搞得那么极端,包括急吼吼且效率低下的电动车计划(为什么比中国慢还显得过激,是另一个话题)。这样就不会自己挖坑埋自己,自己充当右翼上台的垫脚石。【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