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站在后新能源时代再看新能源技术路线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是古人对于谋划重大问题总结出的最好方法。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从更深远的层面去思考,往往能够获得更明智的答案。对于中国的新能源发展路线而言,这样的方法同样适用。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158.6万辆,同比增长26.2%,市占率达到26.1%,其中,混动汽车销量43.3万辆,同比增长74.1%。但有意思的是,一季度上海的新能源车销量为6.2万辆,相比去年四季度的14.5万辆,环比减少了8.3万辆,上海新能源车渗透率也从去年四季度的51.2%,降到今年一季度的44.9%。有数据显示,去年11、12月上海插混销量都超过了2万辆,而今年1-2月,上海插混销量只有2165辆,一下缩水了96%。核心的原因,就在于今年1月1日起,插电混动车型在上海不再像从前那样享受免拍牌的政策优惠。这样的冷与热反馈的是政策的参与与否对市场选择的影响力。

并不是说政策不能够对于企业有扶持,毕竟如同孩子与小树的成长一般,在初期需要呵护与矫正,打好了基础,才能让他们未来的成长更为顺畅。可这样的影响不会永远施加在市场之上,记得多年前,BAO师傅参加由寰球汽车发起的海外品牌专家对中国品牌发展进行建言献策的“会诊”性论坛,其中一位韩国专家的观点让BAO师傅印象深刻:“啃老族永远不会出人头地。”所以如果不能够离开政策性的支持,独自面对市场的严酷,中国汽车也就无法真正变得健康、健壮。

同样是一季度,中国汽车的出口创造了历史性的突破,达到107万辆,超过了以往出口第一的日本。这样的成绩确实可以证明中国品牌较以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正是他们开始走出家门,走向世界市场这个“大社会”的关键阶段。在世界的舞台上,他们将面临着不同的市场需求,面临着不同的政策环境。恰巧2023年又是新能源补贴政策完全退坡的年份,所以在新能源路径的选择上,企业们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大抉择!

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上,由寰球汽车主办的“同行·善见·科学——中国新能源汽车多元发展论坛”在北京正式召开,这一论坛聚集了包括原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微能源网协同创新平台主席、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碳中和绿色发展创新平台主席、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特约理事长赵华林,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会长周卫东,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秘书长韩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助理、国汽战略院副院长、电动化研究中心主任赵立金,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清华-壳牌清洁交通能源中心主任帅石金,罗兰贝格副合伙人潘硕等多位行业专家,围绕中国新能源汽车多元发展趋势进行了专业的解读和分享,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此次论坛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得到了一个统一的意见:能源转型不能一蹴而就,新能源相关政策制定更应考虑市场现实,多元化的技术发展路线必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主要方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表示,历经70年发展,中国汽车工业正在由大到强,在电动化转型中抢得先机。然而,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明确,能源转型不能一蹴而就的。“我国汽车能源转型必将经历低碳和零碳两个发展阶段,低碳汽车和零碳汽车必将长期共存。当前汽车转型已经进入了多技术路线共存的低碳发展阶段,纯电动、混合动力、插混、增程式、燃料电池都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不同的路线满足不同的场景对应不同的现实需求,要把选择权留给市场和消费者。”

特别是市场的选择,在很多情况下,会给未来的新能源路线决策,起到关键的决策性参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会长周卫东则强调,从技术角度来看,纯电技术路线是当前电动化领域最被重视的一环,但除此之外,在HEV、PHEV、燃料电池、融合动力技术等创新动力技术,也都有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市场需求,并且还有巨大的技术创新以及市场提升的空间。就HEV车型来看,根据《中国HEV&48V节能乘用车月度销量数据库》统计显示,2022年国内HEV节能乘用车销量合计约为78万辆,同比增长约33%。从今年年初的一些数据中也可看到,2023年混动市场占比有了进一步的回升,这意味着在电动化大方向的引领下,混动汽车市场依然有着不小的市场需求潜力,动力技术的多元化发展更适合中国市场的发展需求。

罗兰贝格副合伙人潘硕则表示,根据罗兰贝格判断,未来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将被持续蚕食,其中除了纯电市场外,混合动力市场也具备较高增长潜力。“一方面,混动车型有着优于燃油车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对比纯电车型,混动车兼具里程、补能及购置成本上的优势,被部分消费者欢迎。整体而言,纯电车型与混动车型在体验、成本、补能等方面各有优劣,这也造就了其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差异,从而并存发展将是中长期可预见的趋势。”

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全球也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新型燃料以及减碳的新思路。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帅石金介绍了当今世界一些创新的能源思路:“光有电达不到我们80%的可再生能源实现碳中和,转不过来,因为他是季节性的是区域性的。“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多低碳甚至零碳的替代性燃料,也会成为可选择的方案。包括氯胺、胺氢、甲醇、E—Fuel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前沿性燃料,它们在路线转型成本、减碳效果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而这些领域也有望成为未来减碳节能方面的有力补充。而这些新方向的发现与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的力量。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秘书长韩毅认为,应发挥市场优势,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同时鼓励车企发展多元化的技术路线,让汽车市场持续散发“活力”。从产业驱动的角度来说,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是促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源动力’,助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从消费需求变化的角度来看,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汽车的使用场景,多场景出行成为了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多元化的技术路线成为了汽车产业欣欣向荣的重要体现。”而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在良性竞争的前提之下,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让“共存、互补、竞争”的多元化技术发展路线成为产业“新常态”,或许是我国目前能源转型关键节点上,最应该重视的要素。

最后,BAO师傅想引用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在论坛中的发言做结:在汽车市场上技术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在当前的技术路线上没有一个所谓的汽车技术能够100%的解决多元化使用场景需求。应该鼓励和允许多种技术路线共存发展。“消费者是决定产品技术路线发展最终的方向,一个产品技术好不好不仅仅是只谈趋势,还要立足于市场,立足于产品,让市场本身去验证。”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汽车在能源转型的大道上,在立足于全球市场的角度上,看得准,走得稳。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摘要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