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押宝终极能源,可控核聚变究竟是什么?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蔚来已经投资了一家开发核聚变技术的初创公司。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名叫Neo Fusion,将研究和开发旨在20年内将可控核聚变技术用于全球商业用途的技术。



在去年(2022年),蔚来和米哈游共同投资了核聚变能源公司“能量奇点”,该公司致力于探索核聚变的各种不同形式。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不少企业,都将目光放到了这一潜在的、新兴的能源形式上。



其中,就有OpenAI的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向一家名为Helion Energy的核聚变初创公司投入了3.75亿美元。


另外,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则投资了加拿大核聚变公司General Fusion;微软公司则已与核聚变初创公司Helion Energy签署购电协议,将于2028年从其购买电力。


当然,作为一家汽车媒体,我们更关心的是,在有生之年,我们是否能见证可控核聚变的商用化,甚至能否开上“核动力”汽车?


01什么是核聚变?


说起“核”,首先进入脑海的,除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外,离我们生活最近的就是核电站。


这里的“核”,指的就是核裂变。裂变能是重元素(如铀、钚、钍等)的原子核在分裂成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目前人类已经掌握了可以控制分裂过程的技术,因此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核电站都是通过可控裂变过程产生的“裂变能”进行发电的。


优点在于少量的原料就能产生巨大的电能,对环境污染少,且不会对化石燃料产生依赖。



至于缺点,补完美剧《切尔诺贝利》后,你可能就会有更切实的了解。同时,铀、钚等资源总量也十分有限。


除了核裂变外,在宇宙中,还有种普遍存在的核反应——核聚变。


核聚变是恒星(如太阳)的能量来源。其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核,主要是氘、氚和氦-3等,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相比核裂变,核聚变有着十分重要的两大优点。首先,核聚变不会产生长寿命和高辐射的核废料,也不会产生温室气体,因此基本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其次,地球上蕴藏的“核聚变能”远比“核裂变能”丰富得多。


据估算,每升海水中就含有0.03g氘。虽然这个数量听上去并不多,但通过核聚变后能提供相当于300L汽油燃烧后释放出的能量。如果按照一辆家用车换算的话,可以让它行驶接近4000km。



地球上,仅在海水中就有45万亿吨氘,按照目前世界能源的消耗率换算,地球上蕴含的核聚变能可用100亿年以上。因此理论上,核聚变能可用称为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如此多的行业大佬,会将视野放在“新兴能源”领域了。


02可控核聚变离我们还有多远?


实际上,可控核聚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


当时,前苏联物理学家、托卡马克之父Lev Artsimovich说过一句至理名言:


“当整个社会都需要的时候,聚变就会实现。”



虽然当时的科学家已经意识到了核聚变能带来的优势,但随即发现,要实现可控核聚变,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原子核带正电,它们之间存在很强的排斥力,要让聚变发生,原子核必须具有极高的动能才能克服排斥力,这要求燃料需要被加热至超过1亿摄氏度的高温,这个温度已经远超太阳表面。


此外,要让足够多的聚变发生,单位体积中原子核数目必须非常大,这样原子核之间才能频繁地碰撞、发生聚变。当然,让原子核长时间处于能够发生聚变的状态,也可以获得更多的聚变能量。


因此,一个系统的核聚变性能与原子核平均动能(温度)、原子核数密度(密度)和原子核处于能够发生聚变的时间(约束时间)三者直接相关。



于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过科学家们的不屑努力,核聚变仍然没有能够达到足以商用发电的水准,甚至曾一度没有实现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的能量增益。


用中文说,就是在目前大部分的实验中,需要引发核聚变所需要的能量远大于核聚变真正产生的能量。


核聚变反应的过程如同洪水猛兽一般,使得科学家很难预测它的状态,进而难以被约束在人类设计的牢笼中并达到聚变的条件。


目前,有两种形式被认为有潜力实现可控核聚变。其中,Lev Artsimovich设计的托卡马克约束构型被设计成了一个类似甜甜圈的形状,通过设计磁场在甜甜圈内部约束聚变等离子体,并有望在高温低密的条件下实现长时间运行。



在去年,中国托卡马克装置就实现了7000摄氏度的温度下持续放电1000秒,创造了世界纪录,仍未获得能量增益。


此外,中国、欧盟、韩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美国正着手共同见草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以验证和平利用核聚变能的科学和技术可行性。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是美国国家点火装置采用的方案,通过激光点燃装有氘氚聚变燃料的球形靶丸,在靶丸表面形成高温高亚的等离子体,利用反冲击力,驱动燃料向心聚爆,压缩和加热聚变燃料等离子体至高温度高密度状态,达到聚变点火条件。



其整个过程,有些类似于汽车发动机运转过程中,火花塞点燃了油汽混合气后,产生了推动活塞往复运动的力。


在这次实验过程中,释放了3.15MJ的聚能变量,相较于注入的2.05MJ能量,首次产生了54%的净能量收益,成为了实现清洁能源的里程碑。


至于真正能够实现可控核聚变商用化,是未来30年?或是50年?可以保持期待,但总觉得还是“遥遥无期”。

恒星依靠天然的引力,可以让原子核打破核融合所需要克服的静电能量壁垒,跨越库仑势垒,也实现了近乎完美的约束。


而我们却不得不依靠外加的能量以及强大的磁场,以期在地球上并不完美地复制这一过程。


人类对恒星巨大能源的追求是值得尊重的,但这其中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困难也是合乎常理的。如果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呢?


那近乎无限的能量或许是存在的,只不过它被自然锁在了那扇门后面。只是除了引力这把钥匙之外,我们需要找到另一把钥匙。而那把钥匙,还没有真正被找到。

标签: 核聚变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