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什么?交警的酒驾测试仪,竟然也会误判?

在交警检查驾驶者酒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见被查出饮酒的驾驶者声称自己并没有喝酒,只是吃了这个或者那个食物。因此网上就有不少关于“何种食物会导致交警误判酒驾”的介绍。对于这种说法,车友们大多是将信将疑。于是我们决定实测一番。


介绍实验用品


参与实验的食物/饮料一共分3类别,分别展示如下:

第一组(水果组)分别有:榴莲、葡萄、香蕉

第二组(点心组)分别有:夹心小面包、威化饼、瑞士卷

第三组(饮品组)分别有:红牛、藿香正气水、漱口水


吹气式酒驾状态测试仪(与大多数交警部门使用的测试仪同款,为预热吹气式)


实验观测详情&观测结果:


测试员分组、分品种的吃下/喝下某种食物,吞咽完毕后,等待数秒时间,即对准酒驾状态测试仪吹气。记录员观察酒驾状态测试仪的读数反应。每测试完一款食品后,测试员喝矿泉水漱口,而后食用下一款食物。以此类推。


从本次实测结果看,我们发现:只有测试员吃了榴莲,以及夹心面包之后,用酒驾测试仪测试时,测试仪发出警报,并提示“驾驶者饮酒”。而吃、喝其他食物、饮料之后,测试仪测试结果显示为:“未饮酒”。


测试员在食用完榴莲、夹心小面包,并被酒驾测试仪判定为“饮酒”之后,通过矿泉水漱口,或者过10分钟再次测试,酒驾测试仪则又显示“未饮酒”。


实验表明:不同种类的食物,吃进嘴里之后的“酒精反应”情况不同。或者说,不同种类的食物,本身含有的酒精量不同。为此,我们观察了相应的水果:参与本次测试的榴莲是那种“熟透了”的状态,而另一种水果——葡萄则是“脆生”状态。


实验后的思考:


熟悉酿酒工艺的同学一定清楚:粮食或者水果,在进行自然发酵后,本身就会产生酒精。因而生活中的酒类饮品,几乎都是用粮食或者水果作为原料酿造的。比方说红酒,就是葡萄酒的典型代表,原料就是葡萄。


而酿酒的水果,甜度(糖度)越高,自然发酵后的酒精量越大。这就是为什么酿酒用的葡萄品种,清一色全部都是“高糖度葡萄”的原因。而另一方面,水果越是熟透,糖度就会越高!这就是为啥熟透的水果很甜很好吃的原因。


榴莲作为一种高糖度的水果,又是熟透的状态,果肉已经处于自然发酵状态,所以果肉里已经含有酒精。因此吃了这样的榴莲,才会被检测仪查出。而“脆生”状态的葡萄则几乎不含酒精。


其次,参与本次实验的漱口水、藿香正气水,我们观察包装盒,都发现标明了“无酒精配方”字样,配料成分表中也未发现“乙醇”字样。因此我们在食用/引用这一类产品之后,酒驾测试仪确实不会有任何反应。而市面上很多其他漱口水、藿香正气水,都是“传统含酒精配方”。


没喝酒却被交警

判定酒驾该怎么办?


那么问题来了:若您真没喝酒,而被交警判定为酒驾,又该怎么办呢?通常交警就是用吹气式酒驾测试仪进行快速检测,如果被判定为“酒驾”,而被测的驾驶员又坚持声称自己没喝酒,那么通常交警会有2种方法去排除“误判”。


第一种是让相关疑似饮酒的人员在边上等待15分钟,再行测试。第二种是通过采血化验方式“精准测试”。食物引起的酒精反应,或者说是食物本身所含的酒精,在人体内停留的时间极短,通常超过10分钟就消耗代谢掉了。这是因为食物中的酒精含量绝对值很小的缘故。即使是采血化验也能“还您清白”。


但考虑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我们还是建议车友们在开车前,尽量了解自己食用的食物到底含不含酒精。其次那些“熟透、软糯”的水果,可能您真的要三思!


标签: 酒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