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公然吐槽交警处罚?大V遭网友“围攻”

2020年4月,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意在查纠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汽车驾乘人员不使用安全带行为。

数据显示,行动开展的头一年,2020年全国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驾乘人员交通事故死亡率同比就下降了10%以上。

其中长期被忽视的,汽车后排乘客不系安全带的行为,也在整治范围之列。经过近3年来的整治行动,不少地区的后排安全带使用率得到了实质性提升。

最近,多地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涉及后排安全带的执法行动。这本是一件合法、合情、合理的事情,然而就在4月10日,一条关于后排安全带的热门微博,引起了大家热烈讨论……

01 依法处罚没毛病

4月10日,微博一位粉丝超过300万的大V博主在微博发文,抱怨在秦皇岛被当地交警处罚其不系安全带的违法行为。

文字内容如下:

“秦皇岛昌黎县交警牛啊,后排不系安全带,也要罚款。是因为这个城市经济不行了吗,只能通过这种手段来增加税收。人生第一次坐后排不系安全带,被罚款。垃圾的秦皇岛,不配称为旅游城市。”

并在微博中附上了交警警号、执法现场的照片。

该条微博经过数位汽车圈博主转发评论后,引发了网友的广泛与讨论。仅两天时间,就有超过1900条评论、700转发以及1.8万点赞。

其中绝大部分网友的评论,均在指出其不系后排安全带是违法行为,并称赞交警依法处罚不使用安全带的执法行动。可见“一盔一带”行动开展三年来,后排同样要系安全带的安全意识,已经被公众所熟知并接受。

在法理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1条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因此,法规一直要求,不论驾驶人或乘车人,不论前排或后排,在行驶时都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此前较少涉及后排安全带的专项整治执法,并不意味在法规上不要求后排使用安全带,这一点需要和大家再次分享强调。

在处罚方面,各地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有关法律,制定的具体实施条例。因此,各地区对于后排不使用安全带的处罚各有不同。

以我们所在的广东地区为例,根据《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规定,对于驾驶人或者乘坐人员未按照规定使用安全带的行为,将处警告或200元罚款。而在深圳地区,对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上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的行为,还将处500元罚款、记2分的处罚。

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自己所在省份、城市关于后排不使用安全带的处罚规定,以此时刻提醒自己和身边人,切记不论在车上哪个位置都要系上安全带。

在被网友一顿普法教育后,这位博主再发了一条微博阐述自己质疑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对执法公平性提出疑问。

2、市区行驶速度低,后排系安全带就是脱了裤子发屁。

3、认为大多数人都不使用后排安全带。

如此执着地质疑执法处罚、质疑使用后排安全带的必要性,自然再次引起了网友的批评。甚至有不少人批评,这样的言论就是为了吸引眼球博取流量。

02 保护自己,也保护前排

“一盔一带”行动开展3年来,经过多层次、不间断的宣传,正确使用后排安全带对于后排乘客保护作用可谓是“深入人心”。

根据交管部门的数据,在一次可能导致死亡的交通事故中,规范使用安全带可使车内乘员生还几率提高60%,若后排乘客未系安全带死亡率将提高3.1倍。

而事实上,后排乘客正确使用安全带,除了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最大程度保护自身安全以外,在发生正面碰撞时还能够有效保护前排乘员的安全。

在前排乘客正确使用安全带,而后排乘客不系安全的情况下,当车辆遭遇正面碰撞时,后排乘客在强大的惯性作用下会冲向前排座椅,造成前排座椅损坏,导致前排撞向方向盘和安全气囊,这对前排乘客的生命安全会造成直接威胁。

而反观前后排乘客都正确使用了安全带的情况,即使面对碰撞时强大的冲击和惯性,由于安全带的约束作用,前后排乘客均能“相安无事”地被约束在各自座位上,不会发生“致命”接触。

后排安全带使用与否,对前排乘客的安全影响能有多大呢?我们还得用实际数据来体现。IIHS根据测试所得出数据中发现,在56km/h车辆正面碰撞测试中,前排乘员在后排乘员未使用安全带时,车祸中死亡的几率将高出一倍。

可见坐后排时正确使用安全带,不单只是保护了自己,无形之中也保护了前排的家人、朋友、同事、同行人……

03 宣传与处罚并行

在涉及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中,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法规、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纠正处罚,是目前的主要两种手段。

包括这次我们关注的“后排不系安排带”在内的诸多交通违法行为,法律法规都有明确的处罚规定。虽然如此,可还是会有不少人认为,对于这种违法情节相对较轻的行为应该重在宣传教育,尽量避免进行处罚。

关于这种论调,在文章的最后,我想结合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聊聊对于“宣传”和“处罚”这两种整治方式的观点看法。

首先给出我的观点:处罚不是目的,但“处罚”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宣传”。

小编家住珠三角的某个镇区,受我个人经历的影响,从整体交通秩序、交通参与者的意识来评价,我会认为珠三角属于交通环境、交通秩序是相对良好的区域之一。

可在“礼让斑马线行人”这一点上,我所在的这个镇区乃至整个城市,虽然交管部门进行了较长时间宣传教育工作,可效果甚微,每次出门遇见礼让行人的车辆少之又少。

在我心目中,礼让途经斑马线的行人是交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验。因此,我个人对这一点是格外地关注。

这种情况在2017年的夏天发生了质的改变,走在路上突然发现礼让行人的车辆变多了,大部份车辆途经斑马线也会提前减速观察。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次,在穿越一条双向行驶的道路时,前后一共有6辆车辆主动停下让行,这是我此前从未设想过的情景。

而发生这一切转变的根源,在于交管部门在不久前安装了一套,且全镇范围内仅此一套不礼让行人电子抓拍设备,以对该路段不礼让行人的车辆进行抓拍处罚。

配合上交管部门在媒体平台对该套电子警察的信息公开,一时间“礼让行人”成为了镇上的热门话题,由此便产生了上述的明显变化。

仅仅一套“电子警察”,便让整个镇区宣传多时的礼让行人意识,实现了“一夜落地”奇效。从中可见,好言相劝地宣传教育,与真刀真枪进行处罚相结合所产生的良好效果。

难道在抓拍设备安装前,大家就不知道“礼让行人”的规定吗?答案显然不是,但在没有亲身经历由于不礼让行人而造成的危险之前,这样的规定往往不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与重视。

而通过“处罚”这个由头,正正加强了公众对于“在斑马线要礼让行人”的认知,实现了更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同样地,回到后排安全带使用的这个问题上,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拥有“后排乘坐一样需要系上安全带”的认知。

但在没有经历过不系安全带而造成的危险,甚至是实质伤害以前,这个认知往往只会停留在初浅的表面,没有足够的“自驱力”养成使用安全带的良好乘车习惯。

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之后,从来没有后悔药这一说法。“处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实质伤害之前,以相对更低个人代价、社会成本,给被处罚人留下更直观、深刻的“宣传教育”效果。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标签: 处罚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