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自动驾驶普及的难点并非芯片,应当为AI和伦理的冲突

自动驾驶属于人工智能,其普及应用的难点不是技术达不到,而是人工智能(AI)和伦理的冲突。

AI在近些年里绝对是智能领域里的最热词,各种智能设备都离不开AI;比如最常用的语音助手就是标准的人工智能,因其具备语音识别和语义分析的双重能力。所以很多要翻来翻去才能执行的指令,现在一句话就能搞定,也许手机的人工智能使用频率还不高,但是在智能汽车上却非常高,因为简化操作能提升驾驶安全。

那自动驾驶为何总是难以普及呢?

似乎大多数人的观点都是各类传感器和芯片的硬件成本过高,然而即便是激光雷达也会越来越便宜,现在已经有20万级别的车应用了激光雷达;这得益于自主企业的研发成果,智能驾驶汽车会越来越便宜。

可是即便智能驾驶汽车的价格低到10万元以内,具备自动驾驶的车辆仍旧难以普及,因为这里有“电脑和人脑”的情感上的巨大差异。

设想一个场景:

车辆在行车道正常驾驶,前方道路出现横穿马路的行人,制动距离偏短、减速加急转弯可能造成车辆失控,此时该怎么办?

由人来驾驶汽车的话,下意识的反应应当是急刹车加转向避让,虽然错在横穿马路的行人,但是在急刹避让的前提下如果只是造成车辆的损伤而不至于造成车内人员伤亡,此时选择避让才是符合伦理道德的做法。

反之,如果没有选择避让而直接撞击的话,即便车主无责也可能受到舆论的谴责,车主也会惶惶不安。

所以大多数司机在这种场景中都会选择避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规则。

自动驾驶汽车遇到这种场景会怎么办呢?

AI的基础有三点:

  • 保证自身安全
  • 保证用户安全
  • 尽量降低损失

人工智能的逻辑很简单,AI之于智能汽车必然要做到这三点,因为是用户购买了具备AI功能的设备,用户至上是产品应当做到的;那此时自动驾驶的汽车就会做出最简单直白的判断与操作,说白了就是选择急刹车但不避让,直接撞击横穿马路的行人,这就违背了伦理道德。

可是AI只能这么设定,因为AI可以分析但不会思考,AI懂得分析但并无情感,只能按照设定程序和逻辑来执行操作。

在交通参与者仍旧保持以“人性”的角度来分析车辆驾驶意图的前提下,AI和其他车辆、行人与非机动车势必会产生激烈的冲突,会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可是想要实现绝对没有不遵守交通法规的人或车的道路环境是不可能的,不论在哪里,所以这个矛盾点无法克服。

反之,如果让AI选择避让,那车主则要承受损失,要自动驾驶还有何用?

所以自动驾驶从开始就像是一种美好的设想,想要实现的可能性其实很低;如果有一天能够实现的话,前提应当是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各行其道,以立体交通为基础才有可能实现。

也有人认为让AI自行依据伦理道德来进行驾驶行为的分析,这样也许能避免不该发生的交通事故,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AI一旦具备情感,那汽车就活了,那时候的人形机器人也不再是一种工业产品,而是一种有情感的非碳基生物。

重点是储存了大量的知识精华的机器人一旦具备了情感,这些机器人或者汽车都会成为人类社会中极其罕见的精英;而且机器人是不会有痛感的,钢铁骨骼使其变成了超人或者真正的“汽车人”。

至此AI成为比人更高阶的智慧生命,具备极强的进化能力。

人会如何?

要知道生物的本能是掠夺和扩张,智慧生命会将其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AI是不可以有感情的,可是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并不是做不到让AI有情感。所以AI技术的下一步该如何发展需要一个规则,可是现在还没有规则;但是汽车智能化无形中的加快了AI技术的进步,所以前一段时间才被行业巨头们倡议暂停。

这不是在讲科幻片,而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至此基本可以确定自动驾驶汽车普及的可能性很小,除非有完善的立体交通。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