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汽车人】面向电动,本田大调整

从运营到战略,再到架构,本田都显示了对未来业界发展潮流的洞察,并快速应变的主动意识。


作者丨黎野

编辑丨田草

出品丨汽车人全媒体


在全球前十大车企当中,本田一直是比较特殊的一个。


虽然其他车企也涉足其他业务,但没有一个像本田这样,将摩托车业务摆在和汽车几乎平等的地位上,即在“事业本部”层面上,四轮与两轮、发动机业务并立。


本田从未忘记自己从摩托车业务起家的历史,而且这也一直充当本田的利基市场。本田并未宣传过“技术至上”的理念(可能担心形象被误解),但实际上,它很大程度上是这样做的。


全球格局:中美并重


这就造成了本田相对不太追求产能扩张的运营风格。


本田并未发布2022年全球销量。这一年,本田生产了387万辆汽车,其中在华大约生产了142万辆,中国仍为本田第一大市场。考虑到销量与产量相去不远,《汽车人》暂将2022年全球生产量作为比较基数。


根据本田中国的数据,广汽本田销量74.2万辆,东风本田销量65.2万辆。两家合资企业的销量均有所下滑。



自从本田撤出了英国产能之后,在欧洲市场的存在感就日益稀薄。本田越来越变得与其战略合作伙伴通用汽车一样,实施某种程度的、中美并重的市场战略。


只不过,日本本土对于本田仍然比较重要,所以本田的全球市场格局,基本上是“两大一小”。原因就在于,本田日本市场的体量,只有美国的一半,因此无法成为鼎立格局。而且,日本销量2022年又一次惯性小幅下跌(-2%),人口和经济的因素,让本田反而没有理由,在本土大肆扩张投资。



从全球角度看,中国市场销量139.4万辆,美国市场销量98.3万辆,日本市场销量56.8万辆,欧洲市场销量4万辆(估算),中、美、日销量占据全球销量的76.6%,市场集中度比较高,这是和丰田运营风格不同的地方。


在美国,与通用深化联盟


2022年,本田在美国销量98.3万辆,同比下降32.9%,幅度比较大,10年来首次跌到100万辆以下。


其中,本田品牌销量88万辆,讴歌品牌销量略多于10万辆,两者跌幅相差不多。如果计入HEV车型,本田在美国销售了9.66万辆电气化车型,相比2021年跌了10%。虽然跌幅比整体小,但美国电气化领域仍在高速增长,本田这一领域走低,值得警惕。



本田将美国市场的问题归咎于供应链问题。本田发言人称:“与其他行业一样,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供应问题的困扰,但我们对本田和讴歌品牌今年(2023年)将实现更高的销量持乐观态度。”


本田将2023年在美销量目标定为120万辆,其中讴歌品牌目标是16万辆,要增长58%。这暗示,本田发自内心地认为,讴歌2022年在美销量受到计划外因素(供应链)影响,否则不会制定如此之高增幅目标。


目前,北美电动车仍旧只有特斯拉能打。在这一市场,特斯拉主要挤压的是BBA的低级别产品,以及其他品牌中高端产品;对中型以上SUV、皮卡等利润丰厚的产品没有影响。


本田在美国单品销量超过10万辆的有CR-V(23.8万辆)、雅阁(15万辆)、思域(13万辆)、HR-V(11万辆)、Pilot(一款中型SUV,针对北美市场,10万辆)。这些产品大多不受直接挤压。



《汽车人》在《中国仍为第一市场,通用汽车电动转型将进入收获期》一文中曾提到,美国轿车市场需求整体下滑得比较厉害。而市场更多转向SUV和皮卡的时候,如果抓不住“转移需求”,市场量能肯定要掉下来。所以,本田在美国的产品结构需要进行尽快调整。


果然,本田就是这么做的。在美国,本田的运营策略和通用汽车深度绑定,甚至在产品层面上也是如此。


本田和讴歌品牌计划在2024年各自推出一款电动跨界车。本田第一款电动SUV Prologue将会在2023年预售,计划在2024年年初交付。讴歌运动型多功能跑车ZDX也是差不多的时间,先在2023年预售,最终在2024年交付。这两款车都是本田与通用汽车合作的车型。


本田在2023年,将推出五座SUV Passport和Ridgeline皮卡(改款),和《汽车人》刚才讨论的结论非常合辙。



本田仍然打算继续强化混动产品铺货。本田表示,将把俄亥俄州工厂的混合动力总成的产量提高“近三倍”,以满足销量预期。本田相信,增加混合动力车的销量将有助于建立其电动汽车客户群。本田还预计,一半的紧凑SUV CR-V买家将选择混合动力车型。


思域混动、雅阁混动,都将在2023年一开年就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本田在美国运营已经40多年,有18家各级制造厂。而且其在北美销售的车型当中,95%为北美制造,2/3为美国本田制造。按照IRA(《通胀削减法案》)的标准来衡量,本田是优等生。本田在北美的电动发展,将在IRA补贴范围之内。


电池保供策略


和通用汽车一样,本田在美国的电池供应商是LG新能源。同样地,本田选择的是以共同设立合资公司的形式,锁定电池订单,预计在俄亥俄州建设的该厂,需要32亿美元资金。


未来几年内,后者将每年向本田提供40GWh电池。只要看到这个供应量,马上就能想到,本田未来在美国新能源的运营重点,并非混动(无论PHEV还是HEV),而是纯电。


因为本田有意在美国保留100万辆市场基盘,而40GWh电池至少可以满足60万辆纯电汽车的需求。这样一来,纯电为核心的未来业务,呼之欲出。



本田对于电池供应的规划是比较简单明晰的。在日本,本田与远景AESC合作。在中国,本田与宁德时代签了长协单,由后者提供123GWh电池,供应周期是2024-2030年。显然,这个电池订单规模仅次于美国。


本田在中国拥有更大的产品规模和更有力的供应链保障,但偏偏北美订单更大一些。这可能意味着,本田对于北美纯电业务的前景,更有把握一些。


在一系列三电技术上,本田都与通用汽车达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技术开发的成本,通过两家企业旗下多个品牌来摊薄,这种技术联盟并不痴迷于采购和供应链的协同效应。它只关注于技术应用的前景,以及分担研发本身的风险和财务成本。同时,不妨碍两者在市场上公开竞争。


一些整车企业之间的联盟没能走得很远,现存的也往往有内部分歧。而本田和通用汽车这种有限联盟,反而生命力更强。两者的战略合作,在新能源时代找到了延续和扩张的理由,这是当初签约时没有想到的。


在中国,电动化开始加速


如果将本田在中国电动化业务看成整体,139.4万辆新车销量当中,有23.1万辆为电气化车型。


其中,EV销量1.77万辆(eNS1、e:NP1 极湃1、理念VE-1和思铭M-NV),PHEV销量为1.32万辆(CR-V锐·混动e+和皓影锐·混动e+等),其余为HEV。



和丰田一样,本田在HEV技术上拥有优势,在中美市场上,本田HEV的销量都是大头。但正如《汽车人》刚才提到的,本田在未来要强化纯电和PHEV产品的地位。如果在中美之间做个区分的话,美国EV力度可能上得更快一点。


而在中国,PHEV作为另一个重点品类,仍然要花费很多精力。原因是,本田在华燃油车有比较大的用户群体和利益基盘,需要有新的产品线去承接这些用户的新需求,PHEV可能有能力更好地执行这些想法。我们看到,现在本田中国的多数燃油车产品,都正在或即将推出PHEV版本。


对于跨国车企而言,燃油车都存在很大存量用户。而本田作为体量较一线稍小的车企,其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源于质量口碑。


2022年,广汽本田连续第3年位列J.D. Power中国新车质量榜首,而东风本田居亚。本田合作伙伴占据了头两名,这不是巧合,而是本田质量管理的结果反映。



和人们了解的一样,J.D. Power将产品质量和设计缺陷量化排序,得到排名表,这种规则去除了主办方的主观因素影响。因此,其参考价值和客观性都值得称道。


以高口碑和近乎粉丝运营的产品路线,让本田在中国走出一条特殊的运营轨迹。显然,这些用户被视为本田在中国的财富,不可能因为产品路线变化而抛弃财富。这就是本田在华更强调混动产品的原因。


具体而言,广汽本田的74.2万辆销量当中,雅阁销量23.4万辆,同比增长16.2%,仍是广本销量担当,与美国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皓影销量12.85万辆;缤智销量9.9万辆;冠道销量4.6万辆;型格销量8.3万辆;飞度销量6.55万辆;奥德赛销量4.5万辆。而ZR-V致在作为广本Honda Architecture新架构下的首款SUV车型,上市后反响不错。



为了推进电动化产品,广汽本田在2022年投资35亿元人民币,开始建设电动车生产线,该厂2024年投产,一期产能12万辆。目前在售的新能源车型有致在e:HEV、型格e:HEV、皓影e:PHEV,以及纯电车型e:NP1 极湃1等。


显然,e:N系列是本田在华推出的第一款纯电平台。在该平台上,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都推出了各自产品。如此,双车战术贯穿到纯电产品上来。如果PHEV能充当燃油车的合理承接,那么纯电产品就必须开拓出新客户,要和一众新势力、中国品牌竞争增量市场。



目前,鉴于广汽本田的纯电生产线尚未就位,其产能尚未放量,连带着供应链成本也比对手高。这种情况下,指望e:N系列能够走量,可能性不大,主要是宣示存在,等到形成产品矩阵之后,才能进一步在纯电产品上形成新的竞争力。


广汽本田目前的动力方案,涵盖燃油发动机(自吸、涡轮增压),以及新能源(HEV、PHEV、EV)。而产品覆盖了轿车、SUV和MPV。广汽本田依托本田全球战略,搭建了跨平台的“智导互联”系统(Honda CONNECT 3.0),本田希望该系统能继续为品牌调性和智能化探索服务。



与地处珠三角的广汽本田相比,东风本田受到疫情和芯片短缺的影响更多一些。


东风本田2022年销量65.2万辆,受影响比较大的车型是思域、XR-V,而CR-V销量超过22万辆,仍然保持了合资SUV第一的地位。轿车当中,思域销量15万辆,INSPIRE销量7.7万辆。东本的产品线更短一些。


在新能源方面,东风本田几乎复制了本田全球产品战略,也以HEV为基底,向PHEV、EV推进。CR-V、英仕派艾力绅都推出混动版。而纯电的X-NV、M-NV更像是试水之作。



从产品节奏上,CR-V锐·混动e+宣告了东风本田新能源的节奏变得紧凑,原因是愿意在头号主力产品上部署新能源。


再到2022年4月推出的e:NS1,东风本田也构建起和广汽本田相似规模、相似跨度的动力方案组合。


和广汽本田一样,东风本田在武汉也部署了新的电动工厂,同样计划2024年投产。未来5年,东风本田将连续推出多款e:N车型。



本田中国计划,到2030年,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销量占据40%,2040年达到100%。2030年之后,本田中国不再投放新的燃油车。


由此可见,与丰田大搞“中国战略”不同,本田中国的战略是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步调也协调成一致状态。


面向电动的架构调整


在跨国车企当中,本田是唯一一个针对电动化进行架构调整的企业。2023年1月底,本田宣布,对组织架构进行一系列调整,并将于2023年4月1日新财年开始时生效。


为了强化电动事业,在2022年“事业开发本部”这个董事会直属层级上,增设电动事业开发本部。这意味着电动业务(尤其是电动技术研发)将由董事会直接监管和指导。同时,由新设立的战略本部,进行战略联动。


而且,原来通行的六大地域本部,调整为三大地域本部,即中国、北美、统合。而统合部则囊括了日本、亚太-大洋洲、南美、欧洲、非洲和中东。简言之,除了中美两个单一市场,包括日本本土在内的所有经营区域,都纳入到统一管理当中。这无疑从架构上,确认了中美市场“特殊化”的认知。



本田这一架构变动,已经将其战略方向展露无余。本田与通用汽车达成战略(技术)联盟,与LG、宁德时代和远景AESC达成供应链合作,与索尼成立合资公司,意在探索智能化的新思路。本田看上去很愿意寻找共同应对未来业务的盟友。


在保有坚决的独立运营前提下,本田对多层多维度的联盟很感兴趣,这种务实做法,令本田可以用比较小的代价,跟上全球主流技术发展的潮流,并保留自身技术特色。


从运营到战略,再到架构,本田都显示了对未来业界发展潮流的洞察,并快速应变的主动意识。【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