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一封邮件引发的血案!新能源商战能有多黑暗?

虚假的商战:酒会、饭局、出奇制胜;

真实的商战:偷拍、撬锁、抢公章。

商业世界里的高手过招,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号称新风口的新能源行业也不例外,不管是刚入局的初创公司还是稳住根基的老牌新势力,在面对同行竞争时不约而同都选择了一种方式:抢人

刚出校门的毕业生要抢、工厂里的工人要抢、在别家车企里锻炼过的成熟员工更要抢。抢到人的自然欢天喜地,被抢的那个则憋了一肚子火气:

你不仅是抢了我的人,还可能拿走了我家的技术!

早在2019年,特斯拉就曾经因为前员工Autopilot的视觉科学家曹光植跳槽到小鹏汽车任职感知负责人,并有上传AP源代码副本到个人iCloud账户的行为,对其提起民事诉讼。

尽管小鹏汽车称,特斯拉和小鹏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路径来实现自动驾驶,而且其依靠全栈自研实现,并无窃取商业机密的必要,对此事也并不知晓。

但直到2021年,特斯拉也没有在诉讼和法院的调查中获得任何证据,双方才正式达成实质性的和解。但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

这种糟心事,同样发生在了一家美国造车新势力——Canoo的身上。

事情的暴露是因为一封发错的电子邮件

2022年3月的一天,一封原本应该发送给Harbinger公司的邮件出现在了Canoo的邮箱里,邮件内容是关于几项Harbinger的专利申请

本身邮件会发错就已经很让人怀疑,这证明两家公司在共用同一家律所,而这家律所在处理不同公司文件的时候显然做得不太专业。

更让Canoo警醒的,是自己原来负责法律业务的副总裁,现在当了Harbinger的总法律顾问。正是这个人在负责Harbinger的专利申请,而他在离职之前,负责的是Canoo的知识产权业务。

(就是这哥们)

那么自家知识产权的安全……细思恐极啊!

Canoo越想越不对劲,这妥妥的不就是间谍行为吗!

被气到怒火中烧的Canoo,直接把这名前高管和Harbinger公司告上了法庭,控诉这家公司违反了商业秘密法律,是在窃取知识产权!

不怪Canoo大动肝火,这案子看上去确实是Harbinger做的不地道。

因为Harbinger挖的人不止一个,这家公司里66%的员工都曾是Canoo的人,高管也是一样。

2021年7月才成立的Harbinger,9个高管里6个都是Canoo的前员工,包括CTO和COO。其中担任CTO职位的Phillip Weicker,还是Canoo曾经的联合创始人。

为此,Canoo提出的质疑显得十分有理有据:“你们来我这上班,就是为了盗取各种资源好办自己的公司!”

当然了,面对这场诉讼,Harbinger坚称自己是无辜的。具体案件结果还没出,我们暂且不知道两方究竟谁说的才是真话。

但2022年的Canoo过得着实不怎么样,甚至这次状告竞争对手,都只能算是一点小波澜。


01. 2022最惨美国新势力?


鉴于Canoo的名字在国内还相当陌生,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家公司。

Canoo,2017年成立于美国加州,初始目标是研发和制作电动车滑板底盘,后来也开始自己制造电动整车。

特斯拉“大红大紫”之后,想成功刺杀特斯拉从而一举称王的美国初创公司不少,其中就有像Canoo的一部分公司,选了“滑板底盘”这样一个流派。

关于滑板底盘是个啥,之前公社曾在介绍一家名为“悠跑科技”的国产新势力时,专门解释过,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回顾一下:《成立一年就叫板传统车企!这家公司的超级底盘,真能让造车像拼四驱车一样简单?》

简单来说,当新时代电动车的三大件——三电、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在重要性上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上的底盘、发动机和变速箱时,底盘某种程度上正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不管是车企,还是普通用户,关注点大都放在了“这辆车续航多久?”“车机用起来流畅不流畅?”“辅助驾驶功能有没有啥特别的?”

至于跟底盘调教息息相关的驾驶体验如何?大家的确多少有点顾不上,先往后排排吧。

这个时候,有一批车企站出来,表示我可以弄个滑板底盘出来,以后涉及底盘这部分的工作直接省了,造车只用在车身以及智能化上下功夫,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节约研发成本,岂不美哉?

讲道理,这番愿景还是挺有诱惑力的,投资者也很感兴趣。

于是华尔街的股东们大手一挥,Canoo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但是,摊子铺起来了,想要真的做大做强,却一点都不容易。

Canoo创立快6年,一分钱没挣到,反倒烧了十几个亿的美元。基本就是,融到多少钱,就烧掉多少钱。

辛辛苦苦创业不说,到头来(2022年第三季度末)账上只剩下2052万美元,随时都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打开浏览器搜索一下,蹦出来的联想词条全都是这样的:

看上去这家公司离凉凉也不远了。

实际上,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Canoo的整个生命周期。

去年5月份的时候,美国那边的媒体就爆出来Canoo的日子快过不下去了。

按官方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得知,截止到2022年3月31日,Canoo的现金流仅为1.049亿美元,也就是再过一个季度的钱。

半年过去,就连这一个亿都缩水到只剩下四分之一,让人怀疑Canoo还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缺钱会放大许多别的问题

放在其他时候,人员流失可能并不会被看得这么重,毕竟Canoo自己就有很多员工来自法拉第未来。可在这个时间节点,诸多核心员工的离职足以让Canoo伤筋动骨。

诉讼案是2022年12月提起,Canoo大批高管的离职潮则发生在2022年2月,包括车辆项目负责人、软件控制负责人、动力总成和电池生产负责人在内的生产环节关键角色纷纷离开。

这起动荡还要发生在第一季度的财报发布之前,我想恐怕可以视作内部员工普遍已经对公司失去信心。

而部分离职员工选择加入对头公司,无疑更让Canoo怒从心头起——

哪怕真的只是正常商业操作,也要把这事闹起来!毕竟确有其事的话,赢了官司不仅能解决掉一个竞争对手,还能获得一笔赔偿,何乐而不为?


02. 滑板底盘的应用难题


Canoo不是一家平平无奇的初创公司,它号称推出了“第一个真正的线控转向平台”,是美国滑板底盘领域的明星公司

投资者看好、苹果想买、现代集团也曾经上赶着合作。

哪怕是形势一片大“危”的现在,Canoo也手握20亿美元的订单,沃尔玛和NASA都躺在其豪华的客户名单里。

大家看中的是滑板底盘的广阔前景:在固定底盘平台的基础上设计车身并制造整车,据估算可让整车开发周期缩短50%、研发成本降低60%

想想动辄3、5年研发出来的一辆车,这么做可以省下多少钱?

然而,这些都是理论上的数字。现实情况下的Canoo不仅一辆车都没有交付,而且迟迟没能跑通商业模式。

这还是Canoo在中途(2021年)彻底更换过一次公司战略的情况。

公司创立之初,Canoo提出要三条腿走路——跟主机厂合作给他们提供底盘、自己造车做货运、搞订阅模式租车给个人用户使用

然而事实证明,这纯粹属于没接受过社会毒打的天真,三条腿只有一条能走路。

订阅模式暂且不提了,租车领域本就有不少老玩家,电动车也不是没人提供,单单说是“厂家直租、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并不能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心。

没有用户买单,“以需定产”的套路就玩不起来,成本压缩不了、利润无法保证,整个商业逻辑就是失败的。

跟主机厂的合作则是另一个层面上的做不下去。这个部分可以用华为与国内车企的合作来类比。

华为进军汽车领域,提供的是包括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的智能化方案。按今天“软件定义汽车”的普遍认知,车企和华为合作,就是让华为掌控了自己的灵魂。

除了本身实力不怎么在线的赛力斯,像北汽、长安这样的传统车企并不愿意拱手把灵魂交出去。

放到底盘,也是一样的道理。

今天新能源汽车的底盘,虽说看着不像以前燃油车时代那么重要了,但底盘研发和调教能力垃圾的主机厂,称得上什么有实力的车企?

与其使用其他公司提供的滑板底盘,有远见的车企都会选择自己钻研滑板底盘技术,用自家的平台。

比如此前Canoo和现代集团的合作,表面看上去是现代集团看好滑板底盘模式,想跟Canoo一起合伙干。

实际从二者合作一年就解散的情况来看,现代可能只是想白嫖一下Canoo的新技术。等摸清楚滑板底盘的概念,目标也就达到了,剩下的现代可以自己做,没必要真的通过外部合作搞个底盘平台出来。

侧面印证出来,给主机厂提供滑板底盘的商业模式,现在的主机厂并非乐于接受。

所以最终,Canoo砍掉了两条腿,决定只专心发展货运这一个方向。

这也就意味着,Canoo得自己造车

自己造车的滑板底盘公司,那就有现成的例子了——同样是美国新势力的RIVIAN。

作为先特斯拉一步,在全球第一个交付电动皮卡的车企,RIVIAN虽然日子也过得不怎么舒心,但好歹比Canoo强,股价也比Canoo高14倍。

而让RIVIAN日子能过下去的,还要多亏了大金主亚马逊。

2019年,亚马逊在RIVIAN那里订购了10万台电动物流货车。

估计也是怕初创公司车还没造完,公司就黄了。亚马逊下单之后,还跟RIVIAN提了要求,比如“这些车在2030年必须全部上路”、“自RIVIAN交付第一辆货车起,6年内享有全部货车的优先购买权”。

给RIVIAN托了底的同时,也把其业务重心,框在了商用车上。

即便如此,RIVIAN还是遭遇了难以跨越的“产能地狱”。证明哪怕是跑通了商业模式的滑板底盘企业,也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03. 写在最后


滑板底盘技术火起来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这会给汽车设计制造带来一场革命”

结果一众初创公司用亲身经历展示出来:这场革命可能也不会来的这么快

能缩减研发成本、提高造车效率,“滑板底盘”当然是个好概念,也值得去探索。

只是现阶段的滑板底盘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轴距不能调。这就极大限制了整车制造的多样性,在固定轴距的前提下,很多设计根本无从应用。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认为,“其实滑板底盘目前不合适乘用车的生产和供应商体系”,滑板底盘技术暂时只适合应用在商用车领域。

不过我相信,这个问题有可能随着技术的进化而解决——

毕竟在设计和制造上有优势的滑板底盘,完全能够成为那些在造车经验上有所欠缺、但在想法上足够前沿的科技公司造车时的救命稻草。


标签: 新能源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