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长安马自达,如何闯关2023?

作者 | 赵文华


“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木心的这段文字我读过很多遍,但从来没有读出像2022年这般犀利:它既穿透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也肆无忌惮地刺进所有行业,包括我们热爱并为之坚守的汽车行业。

回顾2022,新能源无疑是贯穿全年的特大要点:截止11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超过590万辆和574万辆,较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503万辆,渗透率超过25%。

不同于光鲜亮丽的新能源,传统燃油车的衰败肉眼可见。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赛道大切换,没有谁能够置身事外,哪怕是一直坚持小清新路线的马自达,也不得不再谋新路。

最典型的信号就是,一个月前,马自达坚定宣布投入1.5万亿日元(约106亿美元)全面进军新能源。据“转型三步曲”:2022-2024年,利用现有的多路径电动技术加大新品投放,2025-2027年,推出全新混动车型,同时在中国推出专属纯电车型;2028-2030年,推出纯电平台专属车型,并于2035年实现“碳中和”——尽管马自达并没有像某些新能源激进派那样宣布“2030年禁燃”,但不可否认,这是迄今为止对新能源表达的最高诚意。

简单评价下2022年在中国的表现。去年是“两马合并”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客观讲,合并后的长安有得有失:“得”在经销商渠道,现全国拥有300家经销商网络,虽然销量不那么美好,但凝聚力和战斗力并没有受损,这对转型的至关重要;“失”在新品上,除了一款更像中改的CX-5,在国内全年都没推出什么新车型。放在上新比下饺子还快的现实中,你可能认为的操作过于自我,但其实这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与加入大量本土化车型追求规模化效应的车企不同,始终坚持“全球一个”的产品策略,这也是它“小而美”的体现。

最艰难的2022年算是挺过去了,结合的转型事业,我们更关心2023年长安马自达的机遇和表现,因为明年是马自达“双赛道并行”的关键年。

极度严谨的性格,很难将2023年的规划和盘托出,但借2022广州车展,刚刚履新的执行副总裁邓智涛以及市场销售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高桥良二还是提前释放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聊一个题外话,此次派邓智涛接任中方掌门人,应该是希望提升的营销能力,因为在长安欧尚项目的成功运作中,邓智涛的确展现出了他优秀的大营销实力以及沟通协作的智慧。

根据两位核心人物传递的信息:2023年虽然充满挑战,但同时也是长安马自达近几年最幸福的一年。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

其一,引进两款极具竞争力的SUV车型。其中一款就是已经首发亮相且定于2023上海车展预售的CX-50。从各大平台流量来看,新车的关注度非常高,尤其是颜值,虽说的设计从来没让人失望过,但这款主打轻越野的紧凑型SUV却打破了我们对的贯有印象:其外观内饰延续了美版风格,造型更加敦实、有力量,整体却保留了独有的精致感。我猜测,这款车应该会引入一种轻奢越野的生活方式。另外,提前透露一下,国产版CX-50的配置比北美版要高出一大截。

最令人期待的是,CX-50搭载了变缸技术,是目前唯一一款搭载变缸技术的四缸燃油发动机,从动力储备与燃油经济性双指标评判,这台发动机堪称“最强四缸”。在此之前,通常只有六缸发动机才会采用停缸技术来应对节能要求。

另一款全新车型则是CX-90。在中大型SUV细分市场,目前只有一款CX-8,而且还停留在2019款,这也让很多“马粉”意难平。从引入CX-90也能看出,求变的愿望有多强烈。

除以上两款全新车型外,还将在营销层面对 CX-5,昂克赛拉和CX-30进行强化,按邓智涛的说法是“唤醒并深化产品层面上的独特价值”,这并非公关话术,上述三款车都有各自独特的优势:昂科赛拉素有“A级运动标杆”之称;深受年轻女生喜欢的CX-30则是小型SUV的“颜值天花板”;标配GVCPLUS系统的CX-5则被称为“劈弯神器”。顺便剧透一下,CX-5在本月会作出新的产品调整。

其二,导入并全面布局电动化产品。在2023年的电动化新品规划中,CX-50的混动版(HEV)已纳入量产计划。除此之外,已开始着手布局新一代新能源车型,计划在2024年后,持续推出纯电车型、增程车型以及长续航的PHEV车型。或许你认为开发新能源车型的节奏有些偏慢,但这恰恰是“小而美”的另一种体现。正如邓智涛所说,“品牌除了节能,还希望把将操控的长板继续保持下去。因此,在技术上一直很谨慎”——毕竟操控或者说“人马一体”,是花了100年逐步积攒下来的DNA,是终生守护且绝不会为商业而妥协的底线。

而正是因为对操控的坚守,才让马自达住进了众多年轻用户的心中。不否认近几年,“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新能源正在卷动消费变革,“软件定义汽车”也成为一种新时尚,但经历消费洗牌后,每个人都会重新找到自己的内核需求。这其中,一定会有一部分年轻用户不愿舍弃驾驶乐趣,不愿意开一辆毫无灵魂的大型移动终端工具,他们就是存在的理由。这种以产品为纽带,基于价值观以及情感的彼此欣赏与认可,小众但格外坚韧。

所以,我们期望在2023年,看到更积极的变化,也希望在未来两三年,能够兑现承诺,为中国用户带来更多具有属性的新能源车型。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删)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