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远景动力如何构筑储能业务“护城河”?

远景在2022年开始加速“动力+储能”双线作战模式,在动力领域相继拿下奔驰宝马等国际车企的同时,在储能领域的市场进展同样可圈可点。

回首2022年,储能市场需求呈现海内外共振的局面。

在国内,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国家及地方利好政策频出,加速电力储能尤其是新能源发电侧配储市场启动;在海外,受欧洲能源危机、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用户侧储能需求激增。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储能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23GWh,其中,电力储能出货量预计达90GWh。

作为动力及储能电池领域全球供应商,在2022年开始加速“动力+储能”双线作战模式,在动力领域相继拿下等国际车企的同时,在储能领域的市场进展同样可圈可点。

一方面,配套动力的储能电芯,能源以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开始拿下国内及东南亚等市场的新能源发电侧配储、工商业储能等订单。

今年8月,能源拿下新加坡裕廊岛独立储能项目,作为新加坡首个百MW级大型独立储能项目,该项目将配套动力高功率电芯,循环寿命可达10000圈。

另一方面,动力也开始以储能电芯供应商的角色面向海内外供货,高工储能获悉,动力已经开始在国内及海外规模化交付储能专用电芯,目前动力305Ah电芯出货量超过2.5GWh,未来三年将超过20GWh。

“储能对整个动力及科技集团都是非常重要的业务。市场需求空间越来越大,尤其是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平衡电网的冲击,因此有着极大的储能需求,市场空间毫不逊色于动力电池市场。”

面对不断提振的储能电池需求,动力已在2021年提前做出预判。在位于鄂尔多斯的零碳产业园部署储能专用电池产线,今年 4 月,动力零碳电池工厂就实现了一期 10.5GWh 电池项目的投产,目前正向满产冲刺。

同时,动力位于湖北十堰的零碳电池工厂也在加速复制储能专用电芯产能,面向未来,动力位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零碳电池工厂都将涉足储能电池,依托于本地化的产能部署,储能业务将在全球进一步铺开。

毫无疑问的是,储能正在加速成为动力越来越重要的板块,而在交通电动化与能源体系变革的加速融合中,其储能业务将与其它业务协同共进,成为科技集团战略图景的关键支撑。

远景的储能技术“底座”

事实上,对于从能源领域切入电池环节的而言,布局储能领域称得上“得心应手”。

科技集团旗下的能源和智能,前者是国内排名第二、世界排名第四的风机制造商,后者则是一家拥有智能物联操作系统 EnOS、目前已连接管理了超 2 亿个智能终端设备和 400GW 的能源资产的智能物联网企业。

再加上以动力和储能电池为核心业务的动力,三者共同构成了科技集团围绕零碳能源未来打造的业务拼图。

正是基于对于新能源、数字化、电池的系统化布局,让拓展储能业务时,比大多数竞争对手都拥有更高的起点。

动力执行董事、中国区总裁赵卫军介绍,布局储能时确立了 “全栈技术能力” 的发展道路,即从电芯、BMS、PCS、EMS 等储能系统主要零部件全部自主研发生产,这在储能厂商中较为少见。

的储能全栈技术构建中,电芯是最为基础也是极为关键的“底座”。针对此,动力通过专用电芯设计、车规级制造、国际化认证三大维度满足国内外储能市场的严苛要求。

一是储能专用电芯的设计。

面对动辄需要运行长达10-20年的电力储能项目,的判断是,储能的基础特性囊括长循环寿命、低成本、高安全等三个基本要素,这有别于动力板块对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

基于此,动力是最早一批进行储能专用电池开发的电池企业。

高工储能了解到,动力承继了AESC在电池研发设计上的安全理念和材料领域的数据积累,对电池安全进行系统化设计,在2021年就率先推出305Ah储能专用电芯产品并实现量产。

在电芯材料上,动力采用燃点更高、安全性更好的磷酸铁锂技术,并通过正负极的特殊化降低电芯在使用过程中的副反应。在结构设计上,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体注塑结构盖板,结构高度精简,过流能力强,确保全生命周期结构性能稳定。

为了提升储能电芯寿命,动力通过正负极材料的特殊化处理,并使用长寿命电解液,循环寿命达到了10000次。

在安全上,按照车规级的开发流程,产品完成超过200多项测试验证,包括热失控、针刺、挤压、跌落等测试内容,并获得中美日的权威认证。

储能安全不仅是电池的安全,还与电力电子、电气、电化学等专业息息相关。还在整体系统安装工序、电气连接、户外柜体结构、消防配置等多维度考虑,从而更好保障储能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二是车规级电池的严苛制造。

除了电池本身的设计,制造环节直接影响到储能电池最终的品质和可靠性。动力的储能电池沿用了其配套国际车企的车规级电池制造流程,从而确保了产品的极致安全和优异品质。

基于动力15年在汽车行业的先进生产制造经验,动力中国区制造中心负责人张阳表示,其质量管控相比同行要求更严苛,以异物管控为例,电极段做到了万级管控,其它环节按照10万级甚至更高级别的要求进行管控。

为了确保对电芯制造过程的精确管控,动力把数字化、智能化渗透到了每一个环节。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控每个环节的关键参数,如电池关键工序的涂布、激光模切、高温化成、分容等环节,一旦产品品质出现问题,设备会第一时间报警,同时把有问题的电芯直接筛选处理。

张阳介绍,动力在生产线上使用的SPC系统(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能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反馈并解决的系统工具)不同于行业其他产品,“SPC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电芯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监控,包括异物管控、电能电压监控等,一旦数据波动较大,系统还会直接发送报警到质量经理、质量总监等关键负责人的手机上,确保问题第一时间能被处理”。

此外,动力的数字化系统不仅能实现生产精确管控,还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如借鉴汽车行业的精细过程管理和效率管理工具-数据决策系统,大幅提升设备综合效率(OEE)。

车规级制造保证电池品质的同时,为了实现持续降本,动力还延承了在风机制造过程中沉淀的CBB模式,通过将生产工艺快速复制,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所谓CBB模式,就是把产品工艺变成一个模块化的设计,再变成标准化,并细分到电极涂布段、辊压段、卷绕段等各个工序,通过全面细致的深入研究进行沉淀。当产线的成熟化程度逐步提高之后,高自动化程度可以大幅精简人力,从而降低成本。

三是全球化的标准认证。

基于储能专用电芯的设计和车规级的制造,的储能电芯获得了国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检测及认证,为其在国内和海外市场拓展做好了铺垫。

高工储能获悉,目前动力已经获得IEC62619 UL9540a等一系列国内认证。在海外,动力获得了包括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认证。

以日本JIS C8715-2认证为例,JIS是日本储能市场准入的必备条件,也是全球审核最为严苛的认证之一,有极高的要求及准入门槛,而动力是目前全球5家获得该认证的企业之一。

同时,搭载着动力电芯的储能系统,是国内唯一获得国际隔热防火最高标准EI120设计要求的储能企业。该标准要求系统容器内起火后120分钟内柜体不漏火,且外部温升不超过180K,远远高于国内外行业平均水平。

远景动力储能业务“护城河”

全球零碳转型的大背景下,储能正在演化成为一条万亿级的独立赛道。GGII预计,到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

围绕于储能电池领域的竞逐,也正在变的越来越激烈,这其中,既有像宁德时代、比亚迪动力这样的“老兵”,同时还有一大批聚从各个领域跨界涌入的新进入者“虎视眈眈”。

必须清楚的是,未来几年,要想在这场市场化的竞逐中脱颖而出,必然要快速找准企业的差异化优势及竞争护城河。

对于动力而言,依托自身深厚的能源企业基因,加上在全球化的产能部署和运营经验,让其在储能电池赛道中的竞争优势日渐清晰。

一是深厚的能源“基因”和“底色”,将更好的帮助动力理解和洞察储能市场需求,并以帮助其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定义。

由于储能的能源强相关性,对于入局者而言,是否具备对于新能源、电力市场的深刻认知与理解,将可能直接决定了其在该领域走多远。

动力涉足储能之前,本身已经在风电、能源管理等领域拥有了长期的市场积累和运营经验,同时在储能领域也构建了全栈技术能力。而储能电池业务的拓展可以说是对于已有业务的延伸和补充。

这种差异化优势使得动力在储能布局时不仅具备了极高的宏观视野,同时在具体的落地执行时也更清楚市场的需求和技术产品方向。

例如,作为最早提出“储能本质是交易”的企业,比其它同行更早就意识到,应对储能电力系统“新基建”特性,对于电池的要求体现在全生命周期降本和高安全性上追求极致。

而基于全栈技术的把控,动力也是最早在储能电芯开发上提出更高电压、更大电流的企业。通过借鉴车载电池技术,率先推出液冷储能系统,目前已经成为业内主流。

此外,也很早就意识到,储能电池需要与系统高度耦合,电子电力、电气、电化学等互相协同作战,形成一个安全、长期有效“电力基础设施”。基于对于新能源、数字化、电池的系统化布局,还率先提出“智慧储能概念”,比大多数竞争对手拥有更高的起点。

二是动力的全球化零碳产能部署及运营经验,将为其储能业务的海内外拓展提供高品质供给。

在动力领域的竞争中,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由内而外的节奏和战略所不同,动力一开始就是以国际化的视野和路径来参与全球竞争。而在涉足储能领域时,这一优势依然还将继续体现。

过去10多年,国际化生产及运营经验确保了动力稳定且高品质的产品供应,通过统一严苛的质量标准以及本地化的团队管理能力,动力已经在多个国家实现相同品质的产能复制。

截至目前,动力已经在在中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及西班牙设有13大生产基地,到2026年,其零碳电池总产能将超过400GWh。

这意味着,动力未来可以持续为海内外的储能市场提供高品质的电池产能。

与此同时,零碳已经成为动力参与全球动力及储能市场竞逐时的最大标签,通过零碳产业园的新业态,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成本,生产出满足本地化需求的零碳储能电池。

同时,动力还将通过全球多地的零碳产业园,吸引电芯上游材料企业落地产能,通过产业集群,形成电池产业链生态,降低物流成本,并提升供应链可靠性。

三是动力的储能业务,将与集团旗下的风电、能源管理、零碳产业园等业务加速融合,并通过协同并进的形式进一步开启全球业务拓展。

汽车电动化与能源体系变革的加速推动,两者的相互融合也在不断加快。而放眼国内乃至全球,是唯一一家掌握可再生能源、电池、碳管理、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底层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

基于这种变化,也正加快其各个业务板块之间的深度融合和业务系统,以今年中标新加坡裕廊岛储能项目案例为观察窗口,高工储能认为,除了本身在储能系统全栈技术能力,在能源管理方面的长期积累和全球能源管理经验,可以帮助新加坡提供系统的能源转型方案。

事实上,这也是目前作为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多个国家及国际企业认可的核心能力。

复盘过去两年与英国、法国、西班牙、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与日产雷诺等企业的合作,并不是单纯的将定义为一家供应商,而更为看中的是在可再生能源、储能、制氢、碳管理、电力交易等领域的解决方案可以为其在产业生态的构建上提供更多的赋能,从而让以跨界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各国政府的经济转型及企业的战略变革中。

面向未来,在全球零碳转型的浪潮中,的新能源科技企业的角色和定位将进一步凸显,而基于此,其相互间的业务协同也将加速推动,这也将成为参与全球市场竞逐时为自身构筑的竞争“护城河”。

标签: 远景 动力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