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小鹏为什么突然卖不动了?


10月过去了,小鹏汽车不仅未走出销量疲软的状态,反而录得了2022年单月销量最低纪录——5101辆,同比和环比分别减少49.7%和39.8%。


10个月下来,小鹏汽车的累计销量是103654辆,同比增长56%。与全行业的表现相比,这个增幅看似不错,但与其2021年超过360%的增长幅度相比,说明小鹏汽车前进的步伐大大放缓。


今年9月,小鹏汽车向上发展的旗舰产品G9上市,却闹出了汽车行业前所未有的“二次上市”戏码。表面来看,是小鹏灵活应变能力强,从深层次分析,此事凸显了公司存在产品策略失误、定价体系混乱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小鹏品牌定位模糊出现的漏洞。


小鹏汽车销量连续下挫,其实早有定数。



“廉颇”老矣,后继乏“车”



从小鹏汽车今年的表现来看,问题出在下半年。1-6月,小鹏的表现基本正常,除了4月、5月因上海疫情零部件供应吃紧而导致产销下滑,其余四个月的单月销量增幅都超过100%,3月份甚至超过200%。


尽管与去年360%的高增长相比,小鹏今年上半年的表现不算出色,但在电动车品牌、产品大量推新、竞争加剧的市场行情下,这个成绩还算可以。


但从7月份开始,在上海周边工厂基本恢复生产的前提下,小鹏的增速却明显放缓,7月、8月的销量增幅都在三四十个百分点左右,9月、10月甚至是负增长,尤其是10月,只成交了5101辆新车,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问题出在哪里?分析其销量构成即有答案。



10月,小鹏旗下共有4款车型在售,包括G3i、P5、P7、G9。销量最高的是P7,交付2104辆;其次是P5,交付1665辆;G3i和G9分别交付709辆和623辆。


作为销售主力的P7销量大幅下滑,产能还在爬坡中的G9还无法挑大梁,这就造成小鹏目前缺乏爆款车型。


小鹏P7当年是对标特斯拉Model 3而生,至今依然热卖,P7却为什么卖不动了?


按照国产车的推新节奏,2020年4月上市的P7是一款不折不扣的老款车,虽然每年都有进行改款,但外观内饰变化不大,产品竞争力后续提升乏力。与此同时,今年有长安深蓝SL03、比亚迪海豹蔚来ET5等多款定位与之相似的新品上市,深蓝SL03和的起售价分别为18.39万元和20.98万元,比P7的23.99万元显然更有价格优势。


另一边,特斯拉最近两三个月连续“放价”,加上最近实施的保险补贴,价格区间相当于25.79万-34.19万元,相比之下,小鹏P7 23.99万-42.99万元的售价显然没有吸引力。


再看小鹏的第二款走量车型P5,去年开启预售时仅53个小时订单就破万辆,但在交付之后月销量大多在两三千辆左右徘徊,为什么会这样?主要还是因为P5竞争力不足。


小鹏P5作为一款售价区间在17.79万-24.99万元的紧凑型车,所在细分市场劲敌很多,纯电动车领域有广汽埃安AION S几何A,燃油车领域有轩逸朗逸,价格都比P5低一截,而小鹏的品牌溢价根本不足以支撑其比对手车型贵几万元。此外,P5的低配车型续航都在500km以内,续航在550km以上的车型售价上到20万元左右,这个价格根本拼不过竞争对手。


另一边,被寄予厚望的G9还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显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填补P7销量下滑带来的空白。“廉颇”老矣,后继乏“车”,小鹏又怎么能不每况愈下?



都是品牌定位偏低带来的痛?



事实上,小鹏汽车现在的困境,早在首款车G3上市之时就已埋下伏笔。


作为车市的新面孔,造车新势力若从高端产品做起,最困难的时期是头两三年扎根市场的时候,即让消费者接受其高端定位的阶段,过了这个时期,后面的处境就相对没那么艰难;反之,若从中低端产品做起,比较容易获得销量,处境也比较轻松,但往后向高端发展的时候,成功率就要比从高端往下走小得多。


纵观蔚小理三家企业,蔚来和理想的首款产品都是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只有小鹏从中低端产品做起,推出了起步价低于15万元的G3。G3当时因为比同级别、同尺寸、同续航的其他车型便宜实惠,所以比较容易立足市场获得销量,但这也为大众眼中的小鹏品牌定位定下了基调——中低端。


在G3之后,小鹏采取上攻的策略。因为有智能辅助驾驶的技术优势,24万元起步的P7取得了不错的销量,2021年卖出了6万辆。


智能化是小鹏最大的优势,也是其吸引不少消费者的一大原因,但因为自动驾驶推进过程漫长,并非买车的刚需配置,所以无法支撑P7持续热销,当消费者的新鲜劲过了之后,而竞争对手又越来越多、越来越强,P7的销量就渐渐回落了。


对小鹏来说,其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品牌定位偏低,溢价能力不足。


由于走技术导向的路子,研发成本高,小鹏的亏损增长持续加大,仅今年上半年就亏损44.02亿元,同比增长120%,相当于每卖一辆车亏损约6.3万元。为了生存,小鹏迫切希望尽快提升毛利率,这就有了G9。


 

小鹏希望用30.99-46.99万元的G9来提高品牌的格调,结果出师不利,刚上市就因为配置不合理、低配版本无法加选配而遭吐槽,随后不得不调整配置和售价重新上市。此事也暴露了小鹏汽车内部存在的问题:产品策略失误,定价体系混乱。


由于产能还处于爬坡阶段,G9 10月份623辆的销量没有多大参考价值,但小鹏品牌定位偏低、溢价能力不足的问题始终存在。当小鹏开始主打30万-40万元的产品,并卖到40万-50万元时,这个价格区间的消费者更看重品牌张力,而这恰恰是小鹏所缺失的。所以,G9成为小鹏销量主力来源的可能性很小。


当前,小鹏正深陷巨额亏损的泥淖,如果销量继续往下掉,不但市场份额持续缩小,产销规模的压缩还会带来研发制造成本的提升,这对小鹏来说不啻于沉重打击。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红海中,“小进”则退,很容易被大批新生玩家和竞争对手湮灭。市场可能愿意给你短时间的震荡调整,但绝对不愿意等待太长时间,如果小鹏不能尽快从困境中走出来,恐怕就危险了。

标签: 小鹏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