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魅族FlymeAuto车机系统或成吉利的定心丸

前段时间,我们《车314》长测了极氪001,对其车机部分的应用体验大为失望,根本配不上智能汽车这个称谓!再之前我们做的吉利车机测试,开机时间居然要25秒以上,连女人化个妆的时间都够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吉利的短板已经从硬件蔓延到软件层面,而且还是传统车企最不看重的领域!

吉利用户苦车机拙劣,久已……

车机智能化短板即将补齐?

关于抱怨“车机智能化拙劣”这个问题,想必对于吉利、领克,甚至之前的车主们,应该都不陌生。在8155芯片改进计划之前,不少吉利车主在网上抱怨过车机问题。当然,刚开始我们也是不信的,直到后来我们亲自测试之后,确实有点令人感到怀疑人生。

吉利10月新能源销量同比大涨 极氪首破万

那么,可能有人会认为,可能之前在硬件上没有搭载先进的车机芯片。这就巧了,我们最近刚好试驾了一段时间001,搭载了8155的车机确实反应非常流畅。不过,我们还是想要吐槽一下,比如说OTA升级没有进度条,结果导致我们等了整个晚上最后还是没有升级成功。还有就是没有自带的应用商店,所以导致很多APP没有,这对于比较注重智能网联功能的用户来说,可能会有点不适应。

不过好消息是,魅族FlymeAuto车机系统在11月11日发布。这样一来,吉利一直被人诟病的车机智能化问题,可能会就此解决。事实上,早在吉利收购魅族开始,各种传言都有,比如吉利造手机,魅族造车,当然这种可能性自然存在,但我们更看好的是Flyme的“专属车机系统”。如今FlymeAuto车机系统的到来,势必会补齐吉利车机智能化的短板,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强敌环绕,吉利处境仍然严峻

事实上,单就数据来看,自主品牌当中,吉利与比亚迪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优等生。毕竟,这两家汽车品牌在10月份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并且在联会统计的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排行中,吉利汽车分列前两名,而第三名的则同为自主品牌的长安汽车。

当然,从客观数据来看,在新能源领域可谓是傲视群雄,月销量20万的战绩足以令外企侧目。但反观吉利这边,上月燃油车与新能源的表现就比较均衡了。特别是燃油车的突然上涨也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对此,有吉利内部人士表示,“燃油车一直供不应求,这个月供应链缓解后,销量也随之上涨。”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10月份一共售出了152,263辆,环比增长17%,同比上涨36%。在耀眼的成绩单下,还有单月销量首次破万的汽车,以及销量翻倍的几何纯电系列。而在新车上市方面,吉利最近又推出了基于CMA架构和雷神混动平台打造的博越L

就事论事,燃油车彻底退出舞台绝非一时半会能够实现,不然吉利也不会跟雷诺成立合资公司,研发混动跟燃油技术。但从长远发展以及投资方的角度来看,新能源绝对是值得All in的。港股总市值5000多亿,吉利港股总市值1000多亿,五比一的差距,是不是足以说明一切?

吉利不能输在新能源转型起跑线上

虽然吉利10月份销量可喜可贺,但在新能源领域还是不可掉以轻心。且不说长城奇瑞这些老对手,造车新势力们同样比较难缠。虽然论造车底蕴,新势力不如传统车企,但在智能交互、门店服务上,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咱就拿最近热度比较高的AITO问界举例来说,赛力斯找来华为合作,这步棋堪称绝妙。且不说,华为多年来积攒的品牌号召力,单就鸿蒙车机系统而言,足以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分布式架构的优势,又可以让各智能设备与车机无缝衔接,驾乘体验全面升级。

除此之外,华为还为问界系列带来了雄厚的渠道优势。据余承东在问界M7的发布会上透露,问界的试驾门店已达600多家。而对比其他新势力,蔚来、小鹏的门店数量接近400家,理想超过200家,但都较问界略逊一筹。当然,问界的崛起,对于吉利而言,最受影响的或是品牌。

相比月销过万的成绩,问界达成得更快。而且,我们最近也试驾了001跟问界M5 EV两款车。不管是车机交互还是驾驶感受,整体而言 EV都让我觉得更好开一些。当然,刹车略软可能是唯一需要更多时间适应。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们试驾的是四驱版车型,4.5s的百公里加速确实令人心情澎湃。同样,001的机械素质也是没话说,希望FlymeAuto车机系统能够尽快运用到车机上,不然跟问界比起来,确实有点不够看。

写在最后

业内一直在强调传统车企要加快电气化转型,但转型确实也要有壮士断腕般的果敢。目前在我们看来,传统车企中做得比较出色的,不用多说,销量在那里摆着。再就是长安深蓝,能够被称为“香格里拉王冠上的宝石”,可想而知其在汽车整体转型中的重要意义。

反观吉利这边,依然是靠并购或者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来吸引业内外的注意。我们觉得,车企拼到最后,拼的是技术、是口碑。最后,希望吉利的电气化战略能够顺利实施,当然,买买买固然简单,不过拿来主义毕竟是存在两面性,太过依赖反倒容易限制企业自身的突破,大家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