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研发压力过大?网传理想AI算法负责人王轶伦将离职

日前有消息称,理想汽车智能驾驶AI算法负责人、AI首席科学家王轶伦将于近期离职,目前已处在工作交接状态,预计月底离开。王轶伦此前曾是华为汽车BU高级专家,2020年12月加入,在职时间不到两年。

据报道称,在任职期间,王轶伦主要负责智能驾驶感知、地图等AI算法研发工作,向智能驾驶副总裁郎咸朋汇报。

消息称,离职后,王轶伦可能参与创业,不过目前仍处于工作交接状态,预计月底离开。有业内人士透露,理想正在寻找一位算法VP来接手王轶伦的工作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理想今年第二次智能化重要人才外流。

年初,CTO王凯被曝离职,其在理想全面负责智能汽车相关技术研发和量产,在职时间同样不到两年。王凯离职后加盟元璟资本,担任投资合伙人,手头工作则由联合创始人、总工程师马东辉接手。

有消息人士透露,王轶伦离职可能跟内部研发压力太大有关。

王轶伦曾在采访中表示,加入之后,工作几乎变成了生活的全部。高强度加班下,他一年里胖了20斤。

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曾表示:大家工作到晚上12点是很正常的,尤其自动驾驶团队,大部分周六周日都在工作。研发团队非常希望尽快把作品交付出来,他们确实不愿意用别人的算法。

据了解,理想自动驾驶团队人员在700人左右,而小鹏汽车智能驾驶的研发人员和数据人员共有1500名左右,蔚来的自动驾驶业务团队规模超过1000人。

对比来看,的自动驾驶团队人数比小鹏少一半。

此外,在“蔚小理”中,理想的智能驾驶研发启动相对较晚。

小鹏在2017年开始搭建自动驾驶研发团队;更早,在2015年就立项了自动驾驶项目,并在2016年确立自研路线;理想直到2020年末才开始启动自动驾驶自研。

从人员规模和启动时间来看,理想并不占优势,这些因素或许促进了理想加快追赶的脚步,传导到组织团队上,势必会导致研发人员压力过大。

如今智能电动车竞争已经进入了下半场,如果说上半场是电动化的竞争,那下半场就已然进入了更加残酷的智能化竞争时代。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造车新势力企产品体系、组织架构方面都逐渐成熟后,如何持续吸引并留住人才,是企业家们要长久思考的问题。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