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行车记录仪视角被全网共享!智能汽车必定牺牲隐私吗?

  • 作者: 懂车
  • 2022-06-09 21:35
  • 1463

几十万的豪华智能汽车,竟然把我的隐私放到网上让人随便视奸?某国产新势力的车主们,最近真的是气坏了,因为有人发现,这款车的行车记录仪,居然是共享视角的,可通过内置APP的“车车互联”功能,读取其它车主的行车记录仪内容,包括对方的实时摄像画面,而且不受地域限制,在北京能看到郑州的用户视频,这个功能还能查到对方的头像、昵称,以及它和本车的距离等等。

这一消息在网上传开之后,大家几乎一边倒地指责车企泄露用户隐私,给别人随意窥视。当然,最让大家无语的是,别人“出卖”用户隐私多多少少还换点功能性,这个共享行车记录仪视角,怎么想都想不到它存在意义是什么,联网保存事故视频?还是方便车主们社交?……反正就是不明白,车企为什么要安上这么一个功能。

最终车企给出的解释是:“车车互联”功能是车队出行、车路协同系统的组成部分,新车出厂时默认关闭,需用户在车辆启动上电后,打开设置中的功能选项,并通过二次确认隐私条款弹窗才能开启。只要车辆处于关闭下电状态,该功能就无法使用,也无法远程开启。此功能在开发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隐私保护,并设置了多种保护及确认措施,无任何数据存储。不存在泄露用户隐私。

这种解释让给广大网友很难接受,因为多数人都觉得,即使是组队出行,也很少需要用到行车记录仪视角,你没事用前车视角找路吗?而且退一步说,组队使用,那应该使用近距离的连接手段来共享,比如说wifi热点互联,再怎么样也应该设置加密,仅供车队内部使用吧,为什么远在千里外的其他车主能看到呢?这从逻辑上说不通。

类似的隐私争议,其实之前就有过很多。当汽车逐渐智能化,就不可避免加入更多的录音、摄影设备以及网络传输功能。

四五年前,很多车评人连车内摄像头都无法接受,觉得自己被车企实时监控了,车企的解释是摄像头可以识别驾驶者的身份,来切换对应的设置,还可以看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于是大家默认了它的存在。

后来,又有很多人,车内的对话会被智能助手上传到云端,觉得自己被窃听了,车企的解释是,不用大数据来分析,助手咋知道怎么回复你?于是大家接受了它的存在。

再后来,很多政府机构和敏感部门都了,这些智能汽车全身上下都是监控摄像头,数据也不知道传到哪去了,简直就是行走的间谍车啊,车企的解释是,自动驾驶技术可不得装一身的摄像头,没眼睛还咋监测路况?

对于这种哪边都有理的事情,大家往往会采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对抗,此前就有车主,直接用胶布贴住了车内摄像头来保护隐私,以至于这玩意都发展成了产业,你去某宝上随便搜搜,就能买到各种车型的可开闭摄像头盖。很多政府和部队大院,都谢绝外国品牌的智能汽车入内,原因是可能收集敏感信息,只能一刀切;还有一些车企的远程哨兵功能,已经因为有关部门要求而停用,车主不能再通过手机APP查看车辆实时监控。

但这不是个长远的办法,首先,根据工信部的预测,2025年中国的智能汽车渗透率将达到80%,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2030年渗透率将达到95%,约为3800万辆,而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每天至少会产生和收集多达10TB的数据,如此海量的数据,怎么堵都是堵不住的。其次,人们一边要求保护隐私,另一边又对汽车功能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自动驾驶等等高科技配置可不能少。在这种尖锐的矛盾之下,车企有什么折中的办法吗?

其实也是有的,他们完全可以让技术“退化”。就比方说原来的摄像头功能,无非就是为了满足面部识别和疲劳预警功能,在我们的手机上,面部识别功能是由更加精准的3D扫描传感器来实现的,虽然它理论上也是个镜头,但不能完整成像,会给用户更多的安全感,疲劳预警也是如此,功能可以单独拆分出来,用一个眼球追踪器来实现。这些零部件目前并没有什么技术上的困难,手机行业家家都在用。

还有个简单粗暴的方法,把摄像头做成伸缩式,只有开启时才会弹出来,让用户心里有个底,这也是来自手机厂商的经验;要么就牺牲一点B格,来个保护盖,让用户可以物理屏蔽摄像头就好了。

在信息安全方面,国家的政策其实也有重要作用。比如说车辆对于大数据收集,可能威胁到国安全,对于跨国车企的数据流通就必须有监管措施。目前的规定是,数据不离境,去年中旬,头号新势力特斯拉已经发布声明称,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国内销售的所有车辆产生的数据,都将在国内保存,这种措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泄密的风险。

但是在其余关于个人隐私的方面,目前的几个规范文件,要么写得不够细致,要么不具备强制力。比如说《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要求车企应该尽可能将行车记录仪拍摄到的画面进行匿名化处理,包括删除含有能够识别自然人的画面,或者对画面中的人脸信息等进行局部轮廓化处理等。但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在开头说的那个车上,能看到完整的行车记录仪印象,人脸什么的,都没有打码。可以说,在个人隐私保护上,我们还任重而道远。

某位互联网大佬曾经公开说过,“中国用户喜欢用隐私换取便利”,屏幕前的你,认可这种说法吗?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