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通过详评宝马iX 及 i4 M50探讨宝马的纯电动时代

作者 —— 咖加用户:开讴歌的欧哥

大概将近十年前,i3和i8的问世代表着宝马电动化时代的到来,而就在不久前,陆续发布了iX和i4,这两台车的问世代表着纯电动时代的开始。在这个纯电动车竞争激烈的年代,是否做好准备了呢?我们不妨通过这两台车的表现来看看!

iX xDrive 50

【外观】

要说这台车最具有争议的部分就是外观了,我见到大多数人都无法接受这台车的外观,不过对我来说倒还好,我看到这台车的第一眼确实觉得比较奇怪,但是看多了后又发现这台车细节上的修饰还是很到位的,我倒不想讨论这个“大鼻孔“中网有多丑,毕竟已经被大家吐槽够了,我想讨论的是这个”大鼻孔“中由内而外变小的三角形,三角形以银色作为基础色,营造出了金属质感,同时这种由外而内变小的三角形会营造出中网的立体感。观看整个前脸,我感觉这台车像是切割出来的,棱角非常的分明。其实单看前脸的每个细节都不觉得丑,但是拼接在一起的效果让人感到一些不适,我觉得主要原因是这些细节可能会显得有些不搭,更重要的原因是”大鼻孔“中网确实太突兀了,很难让人适应。

我个人觉得尾部非常漂亮,而且我听到吐槽这台车尾部的声音并不多,其实很好理解,尾部更像是磨出来的而不是切割出来的,比前脸圆润不少,再就是尾灯与车身的线条非常一致,所以整体显得很协调。

其实早在这一代4系上运用了“大鼻孔“中网,这台车发布的时候就已经骂声一片了,紧接着这样的中网几乎运用到了发布的每一台新车中,从而每次发布新车的时候都被网友嫌弃。在我看来,我们可以说宝马的设计矫枉过正,或者说过于的大胆,从而导致无法让人接受,但是无论如何我从细节部分看得出一些用心的点,宝马可能也想告诉广大群众他们在尝试让自己的车有着超前的设计感,不再像过去几年一样看着平庸,所以我还是很欣赏宝马的勇气的,而且我个人认为,宝马每发布一台”大鼻孔“中网的车型都比前一台同样设计的车型更协调,我觉得宝马也在尝试根据大众的反馈找到一个平衡点,我希望宝马能够继续寻找这个最优的平衡点,从而减少群众对宝马外观的争议。

【内饰】

我觉得宝马iX的一大亮点就是内饰,简直漂亮得不像宝马,实际的视觉效果比在图片上看起来还要好看。其实这个内饰的结构并不复杂,线条很简洁,可以体会到设计师用较少的线条营造了丰满的立体感。

除此之外,车内的用料非常上乘,按键的质感相比以往的也有了质的提升,感觉明显更厚重一些。

我觉得为这台车提供内饰氛围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这个双联屏界面的视觉效果。这块屏幕很长,并且还是曲面的,提供了很强的环抱感,再就是这个界面的分辨非常高,视觉效果也非常的绚丽多彩,进一步丰富了车内的色彩,所以在驾驶的过程中有了这个曲面屏的衬托是一种视觉享受。

上次在写特斯拉的时候就提到了,这个时代在内饰上的设计体现出的是简洁美,我觉得宝马iX就很好的诠释了这样的趋势。曾经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都认为的内饰是BBA中最差的,甚至在整个豪华品牌里面也算是比较差的,就给人感觉不注重豪华氛围的营造,似乎这只是奔驰所擅长的,但是自从iX发布之后,我个人觉得这是同时期BBA里面最好看的内饰,并且之后每台换代车型的内饰都让我很满意,甚至让我感到惊艳,比如说新一代7系。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不难看出从iX开始,的内饰进入了下一个时代,并且以后新车的内饰都会延续类似的风格,我个人为此感到非常的欣慰,这样的改变将的内饰质感带入了另一个高度,甚至在我看来达到了豪华车的顶尖水准,我非常希望以后看到有更多的新车延续iX的内饰设计元素

顺便提一下人机工程学,物理按键都集成在了中央扶手区域,包括挡把、驾驶模式及多媒体系统的调节,我觉得这一块区域的设计非常到位,对于我而言,我的手正好可以搭在这儿,所有我想调节的功能都可以在这块区域实现,非常的方便,我要给这样的设计一个赞。

多媒体交互界面的视觉效果刚刚已经夸奖过了,在使用层面,我觉得基本上也可以给个好评,整体使用起来很流畅,触屏的响应也不错,唯独还不够好的是地图的缩放还是不够流畅。

方向盘比较粗,握起来有些过于饱满,对我而言握感比较一般。

【座椅】

前后排的座椅表现得都一般。前排的问题是座椅缺乏包裹感,坐上去没有下陷的感觉,可能与我试驾的这台配备的布制材料座椅有关,再就是前排座椅的坐垫比较短,所以长途开下来的话身体可能会酸胀。

后排空间是够用的,并且坐垫的臀点很低,为身体提供了一部分下陷感,但是靠背角度依然比较陡,坐垫的长度也比较一般,所以乘坐起来还不是那么舒服。

后备箱的空间不是特别大,大家可以从图片中直观的看出,尾门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纵向空间,并且左右侧的挡板是一个平面,没有进一步往内凹陷,这一部分的空间也没有充分利用,再就是地台也不算很低,搬运大件行李不太方便。

【动力】

这台iX xDrive50搭载了两台异步感应电机,综合马力为516匹。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电机不同于其他车厂的永磁电机,他并不是用稀土永磁磁体产生电流的,而是通过电刷去提供直流电流,据我所知的电机运用的都是这个设计,包括下文要介绍的i4也是如此,通过宣传我了解到,这种设计其中一个好处是节约稀土资源,不过在我看来最大的好处是节约了成本,这也是在宣传中提到的。

这台车有三个驾驶模式,分别是节能、运动以及个性模式,在此我想着重通过节能和运动模式的表现聊聊这台车的驾驶性。

节能模式的表现比较脱节,换句话来说就是开起来比较慵懒。在这个模式下,电门会有一段空行程,小角度踩踏的话没有什么反应,得踩深一点才会有反应,有点像一些有涡轮迟滞的车。不过好在动力介入的过程非常柔和,没有突兀感,不像有的车,不光油门初段有空行程,而且踩到动力介入点以后,动力会突然窜出来,有明显的突兀感。如果在这个模式下进行大动力请求的话,动力响应会有一点慢。所以用这个模式只适合驾驶员在市区心平气和的开,内心有一丝急躁都不行,毕竟这个模式下的动力不太跟脚,与驾驶员所期盼的节奏总是慢一拍,反正我个人不太推荐用节能模式驾驶。

切换到运动模式后,动力输出特性与节能模式截然不同。动力响应明显比节能模式积极不少,我不敢说踩下电门后动力衔接是无缝的,但之间的间隔可以说是忽略不计的了,一般人不会在乎那么微小的间隔。除此之外,动力的线性程度也比节能模式强了不少,可谓是随踩随有,动力输出与电门踏板的变化程度极其一致,完全不再是节能模式那种慵懒的性格。不过如果在低速的时候进行急加速的话,虽然动力响应很积极,但是在动力介入的时候会有一点闯动,这是在我看来可以提升的点。

动能回收的表现也可以给好评,我之前开过的一些电动车将强制动能回收开启后,动力输出也会变得慵懒,比如说我之前开过的沃尔沃旗下的电动车,这个现象在iX上并不严重,虽然还是能体会到动力输出在强制动能回收开启后变弱,但是变弱的幅度非常小,一般不太容易察觉到,与此同时,松开电门后,动力回收所产生的反向加速度也并不算特别突兀,所以总体而言这台车的动能回收还是很好用的。

【刹车】

这台车的刹车我要给绝对的差评,一方面是踏板非常的软,另一方面是制动力非常弱,并且脚感一点都不线性。如果用刹停绝大多数车的力度去刹停这台车的话,这台车无法按照我预期的节奏刹停,当我意识到刹车力度不够时,我必须继续用力踩刹车才能刹停,此时车身会猛的往前倾,会给车内乘员造成不适。这种刹车脚感非常像五到十年前的丰田,开过那个时期的人应该都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转向】

转向的表现只能给个中评,优点是非常的顺滑并且轻盈,回正比较自然,开起来很轻松,典型的舒适取向,但是在运动层面就不需要有太多的指望了,这台车的操控体验并不是大家印象中那个非常在乎操控性的,可以说与操控毫无关联,一开始我就说了这台车的转向非常轻盈,与此同时,我几乎体会不到什么阻尼感,并且毫无随角度及随速增益,中心感比较差,通俗点来说就是开起来比较虚,没法给人信心。所以对于这样的转向手感建立我最多给中评,有人可能会觉得我这样的评价比较苛刻,听起来我在过分要求运动氛围的营造,其实不是如此,毕竟这只是一台家用SUV,我并没有期望这台车有多么强的操控性,可就算是作为舒适取向SUV来看的话,这台车在转向手感上的建立也并没有那么好,起码其他品牌有很多舒适SUV的转向也比他好,甚至同样来源于的X5也有着更好的转向手感,这些SUV可能开起来也不是那么运动,但是他们非常注重通过阻尼的标定去营造转向质感,并且阻尼的分配也很符合逻辑,而在iX上,我看不到工程师在这方面的努力。不过这台车的车身跟随性并不算差,起码对于他的级别而言还是很让人满意的,就算是转向没给人太多的信心,在转弯和变道的时候,车身的变化还是与转向输入很一致的,没有一些其他SUV那种车身慢半拍或者到处回摆的现象。

【底盘】

底盘我给绝对的好评,表现可谓是几乎完美。这台车行驶时给人带来的隔绝感极强,并且车身姿态极其从容,几乎在所有路况下,底盘的动静都可谓是极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底盘对车身姿态的抑制做的非常好,几乎在任何路况下都是四平八稳的,没有上下起伏,没有左右摇摆,也没有前后点头动作,车轮就好似贴在地面上一样,几乎不会出现任何的弹跳动作。再就是遇到不平路面的时候,震动的吸收极其彻底,悬挂不仅能一次性将震动处理完毕,而且整个悬挂压缩的过程很快就能完毕,压缩的行程也非常的短,从而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性,这也是为何这台车的车身姿态能如此从容的原因。从感官上而言,底盘回馈的力度特别轻盈,并且这种轻盈不是那种很松散的轻盈,而是集中性较强的轻盈,整个回馈感持续的时间非常短,在片刻间便会消失,就好似在按摩的时候,按摩师用锤子在身上轻轻点一下一般。总的来说,我觉得这台车底盘的性格很特别,与我体验过的一些车不太一样,一般的车习惯于用柔韧感来诠释高档的行驶品质,或者是用隔绝感来诠释,而这台车似乎用的是另一种思维去诠释高档感,他行驶的过程中没有浓郁的柔韧感,隔绝感倒是存在的,但是他也不是完全只有隔绝感,在凸显隔绝感的同时还想透露出一些悄无声息的回馈感,我能从中体会到这台车的底盘想给乘员一个极其安逸的行车环境,同时也为那些想细心察觉路感的乘员提供一些反馈,让人觉得好似一切都没发生过,又好似一切都发生过一样,这就是在我看来这台车底盘的特别之处,心安理得且耐人寻味。在此可以顺便提及一下,这台车的NVH也是如此,任何噪音来源都被隔绝的非常好。

i4 M50

说完了iX xDrive 50,下面聊聊与之在相同时间段发布的i4 M50,可能大家觉得这就是一台油改电版本的4系,可能除了动力以外,在其他方面与4系或3系差不多,而且我知道,很多人对油改电的电动车有怨念,可能这些人认为这类车就是单纯用来适应现在的政策的,其实真不是如此,我过去开过一些油改电的车也有不凡的表现,比如说接下来要为大家分享的i4 M50就是这么一台车,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这一代车型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过纯电动构架了,这也就是为何最近大家看到每一个换代的车型会一同带来纯电动版本,所以这一类车型并不是单纯的油改电。刚刚我提到了,i4 M50在我看来是一台表现不凡的车,而且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台车的完成度比我开过的任何G20代目的3系都要高,他们之间的差别不仅仅体现在动力上,甚至在其他关乎机械素质的表现上都有差别

由于这台车不像iX一样有那么强的实用需求,我打算把重点放在机械素质的分析上,静态的表现我就在这儿简单聊聊就好了。

我想外观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刚刚写iX的时候也聊过这个“大鼻孔”的进气格栅了,我觉得没必要再聊一次了,好不好看大家说的算,我就不发表我的看法了。

在我试驾这台车的时候,这一代3系还没有改款,而改款3系直接延用了i4的内饰,也仅仅是挡把不太一样,改款3系换成了与iX一样的拨片。其实别的部分倒没有什么变化,只是人机系统换成了与iX一样的系统,从而中控也改成了与iX一样的双联屏,在此我就不用过多分析使用体验了,分析iX的时候已经提到了。

前排座椅给好评,能调节到我喜欢的低矮坐姿,座椅本身也比较舒服。后排就不怎么好了,从图片上也能看出我坐着比较局促,除了座椅本身不舒服外,后部空间也因为溜背的车身结构而侵蚀了一大部分空间,当然啦!我在前文提到了,这台车的实用需求并没有那么强,买这台车的人也不会过分的要求后排乘坐体验。

【动力】

我试驾的i4与iX都是50的动力等级,并且他们的电机结构都是一样的,不过二者的账面数据有所区别,i4比iX大20匹,综合马力为536匹,与此同时,这台车的自重也更轻,加速也理所当然的比ix更快,破百成绩仅需3秒出头,与Model 3 Performance处于同一个动力水平,据Car and Diver表示,这台车的实际加速比M3还要快。当我开完这台车后,我发现这台车不仅仅是比ix更快那么简单,他的动力输出特性比iX还要细腻,我认为这台车动力单元的标定比iX还要高,算是这台车的一大亮点

在运动模式下,这台车也继承了iX优秀的动力特性,比如说线性的输出,以及非常快的动力响应(虽然也像iX一样在动力执行到介入之间有那么一点需要细心留意的间隔),而且因为动力及自重的优势,这台车有着更为激进的加速体验,能够给予人强烈的快感,与我之前跟大家分享的 Performance的加速体验非常像,不过我个人认为i4 M50的加速特性比Model 3 Performance更让人适应一些,他们二者的响应都很快,并且动力都很强,他们在执行地板油的时候,动力迸发速率有所区别, Performance是瞬间将动力强度打到满值,而i4 M50要缓和一点,我们可以把他们二者的加速特性用一个函数图像来表示,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速度,他们的加速图像都是一条直线,但是 Performance的图像稍陡一些,也就是斜率稍大一些,这就说明二者的加速过程都是线性的,只是 Performance在此时产生的加速度更大(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就是速度方程的导数,速度方程求导后得出的便是加速度,斜率越大加速度就越大),从而体感也更猛,我觉得这也不完全是一件好事,因为当我刚开始开 Performance的时候,我就有点晕,而i4 M50便让我更适应一些,当然,我也可以说 Performance给予人的刺激感稍强一些。除了激进以外,这台车还是有他温柔的一面的,这台车不是任何时候都那么激进,如果缓和的踩电门的话,动力输出会如流水般的丝滑;如果猛踩电门,强劲的动力会毫不犹豫的到来,用一个词形容这种特性的话就是张弛有度,这就是在我看来一个极其全面的动力表现。还有一点在我分析iX的时候没有说,那就是这两台车放在运动模式下会有模拟声浪,并且这种声浪不是模拟汽油机的运转音,而是类似电流的声音,有点像高铁加速的声音,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很独特的声浪,充满了未来感,并且让加速的体验更激进,似乎在暗示着驾驶员:忘掉老旧燃油车,未来必将是大趋势的天下。除此之外,这台车节能模式与iX的表现也不太一样,虽然电门也会像iX一样有空行程,但是比iX小,并且过了这段空行程后,动力输出强度不像iX一样会过分的削弱,动力响应也比iX更正常,所以在这个模式下比ix开起来更自然。当强制动能回收开启后,i4的表现与iX也非常相似。不过在i4上有个现象还是会存在,那就是低速地板油后,动力介入还是会产生一些闯动。不过总的来说,我觉得在i4 M50上,动力所展现出的性格更丰富,同时加速节奏也更合拍,更全面的表现出了动静结合的特质,相比之下iX在“静”这个维度显得有些矫枉过正了

【刹车】

分析ix的时候,我给了iX一个绝对的差评,而同样是,同样是纯电动车的i4,刹车体验与iX完全是两种体验,没有iX那种脚感软且刹不住的感觉,表现极为正常。

【转向】

近期跟我诟病转向标定的人很多,包括我自己也在诟病的转向,不过i4的转向标定在我最近开过的宝马中算是比较好的,不像是上文提到的iX一样几乎体会不到阻尼的标定。在此也可以提一台与i4比较相关的车,那就是40i,虽然二者的构架是类似的,但是在转向的标定上却完全不一样,我在评价40i转向的时候指出这台车的转向很做作,主要体现在阻尼感为了重而重,似乎就没有一丝细腻的修饰,也就是说我只能感觉到这台车想通过较重的阻尼感凸显运动性,但是阻尼的质感很黏且生涩,缺乏顺滑度,并且回正的节奏也不是很自然,最终开着这台车就觉得不够灵活,即便阻尼有重量也觉得比较的松弛,一点都不紧致,并不是我所理解的那种运动感,40i本身的操控性是不错的,只是这种做作的转向手感让这台车的驾驶乐趣大减。而i4就比M340i强多了,其实这台车转向阻尼本身的重量并没有40i那么重,可却比40i更紧致,阻尼的分配更均匀,虽然顺滑程度还算不上特别高,但是与40i相比还是顺手多了,同样比40i表现自然的还有回正的表现,所以从操控体验而言,i4比40i开着自然不少。不过让我定义i4转向性格的话,我觉得还算不上纯运动取向,只能说偏运动取向,他本身的车身跟随性还是很不错的,但还算不上特别凌厉,与性能车还是有差距,甚至同类型的车也有比他操控更犀利的,在此可以提一下我的猜想,我觉得这台车只是动力与平齐,在其他的表现上可能还是与有差距,把这台车等价于可能还是不合适。接着说回i4,虽然我觉得他的转向标定在近期的里面算好的,并且总体而言标定的也还不错,但是以较为苛刻的标准来看还算不上行业中标定最好的转向,我觉得阻尼顺滑度可以再高一点,随速及随角度增益可以再明显一点,如果在不同模式之间来回切换的话,我还是能感觉到一些小小的瑕疵,比如说在舒适模式下,低速的回正节奏还能再合拍一些,比如说运动模式下,转向回正力矩会变沉,如果更轻一点可以增加低速行驶的灵活度,以上这些点能进一步优化的话,这台车的转向可以变得更细腻。

【底盘】

底盘可以给好评,说这台车底盘的时候,我觉得有必要再次结合40i一起讨论一下,我觉得40i的底盘也可以用做作来形容,虽然我能从这台车的底盘回馈中感觉到柔韧感,但是他反馈的震动强度太重了,并且对那种起伏过大的路非常敏感,似乎也是为了追求运动而追求运动。而i4 在这方面也与40i正好相反,虽然这台车底盘的整体性格也比较硬朗,但是他所展现的硬朗并不是在回馈感的强度上,而是在质感和车身姿态的抑制上,回馈感比较紧实,在紧实中还微微透露着一些松散,震动传递的也较为集中,悬挂压缩的行程也很短,压缩的过程算不上极其利索,但也算是很迅速的了。以上这些特性为这台车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性,不过震动的强度并不大,可以说是比较轻微,提供了一定的隔绝感,所以这台车的底盘可以用硬而不颠来形容,这种性格与40i那种又硬又颠的感觉完全相反,在保留运动感的同时也没有牺牲舒适性。不过i4的底盘也不是所有的时候都硬朗的,在低速通行起伏较大路面时,我还是感觉到车身的是比较软的,但是我只是能体会到一些车身的动作,要说特别的软倒也不是,而且这台车遇到这样的路况也不会像40i那样敏感,所以这种现象几乎不会影响行驶品质。当我尝试激烈驾驶这台车的时候,我这台车的车身姿态也非常稳健,并且不那么容易突破极限,这可能与这台车所匹配的米其林Pilot Sport 4的夏季性能胎有关。所以总的来看,i4 M50的底盘标定还是非常完善的,他所展现的性格也是他所对应类型的车应该具备的属性。

宝马准备好了自己的纯电动时代吗?

通过以上两台车,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首先,我觉得这两台全新的纯电动车的机械素质都是非常高的,虽然不是所有的表现都让我满意,但是能打动我的点远多于让我不满意的点,我从中体会到了对这两台车的心血,我甚至认为这两台车比市面上多数燃油车造的还要认真,就好比i4,很多人理所当然的在诟病这是一台油改电的车,可在我看来这是一台在几乎所有方面超越现款3系的车,他的机械素质获得了我全方位的认可,甚至在动力表现上比纯电动构架的iX表现得更均衡。再就是从近期的动作上可以看出,为现有的每一台车都考虑了纯电动构架,不难看出宝马确实在重视电动车的研发,做好了迎接电动时代的准备,不过在我看来这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准备,文中没有提到这两台车的续航值,但是从账面数据上来看,我觉得还算不上有压倒性的优势。另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价格,这一点我想着重聊聊i4,毕竟iX面向的群体也更高端,并不是一台走量的车。目前i4是以进口的形式在国内销售的,指导价比较高,并且我还听说因为产能问题,现在还得加价,以这样的价格去购买i4的话显然是不值的,因为市面上还有价格更便宜的Model Y,虽然在我看来i4是一台比更好的车,但是他好出的部分并不足以支撑比高出十几万的价格,他们在加拿大的价格是差不多的,在这种情况下二选一的话我才会选i4。所以我希望今后华晨能够原汁原味的国产i4,从而进一步下探i4的价格,这样的话就会让更多的人去关注这台车,让更多人看到这台车的闪光点。


标签: 宝马 电动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