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1064
这辆前脸有些奇怪的车是什么车?原来这是一辆外观改造过的吉斯151方舱车。为了改善发动机舱通风的情况,这辆车的水箱罩和机盖进行了改造,在原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通风口,看起来与原车有一些不同。
作为苏联第一种投入量产的三桥6×6驱动汽车,吉斯151的延发并非一帆风顺。1944年7月莫斯科的斯大林汽车厂曾经试制了两桥4×4驱动的吉斯150A型汽车,但是根据测试结果,这种汽车的性能还是差强人意,进一步的工作就是研制三桥驱动汽车。1946年5月斯大林汽车厂制造了后双胎的吉斯151-2型样车,使用的是8.25-20型轮胎。1946年11月又制造了后单胎的吉斯151-1型样车,使用的是10.50-20型轮胎。两辆样车外观有所不同,吉斯151-2前脸网格是横条,看起来更像吉斯150。吉斯151-1前脸网格是竖条,看起来更像万国M-5H-6,它们的测试结果也有差异。
正如预期的那样,两种样车的测试表明,与后双胎样车相比,后单胎样车的燃油效率和越野能力显著提高。这是因为在泥泞的道路上,后双胎样车的后轮不能沿着前轮的轨迹前进,增大了行驶的阻力。而且粘稠的泥浆还会覆盖住后轮造成打滑,让行驶更为困难。但是后双胎汽车接地面积更大,对于吨位相近的斯蒂贝克US6系列汽车而言,吉斯151的车长更长,自重更大,使用后双胎也有合理的地方。尽管后单胎的吉斯151-1的道路测试结果非常好,苏联军方还是坚持采用后双胎的结构。
前脸增加的通风口破坏了原有的吉斯车标
1948年4月14日,第一批吉斯151试生产下线,1948年10月8日开始批量生产。吉斯151一直生产到1958年9月18日,才被吉尔157取代。与早期生产的吉斯150型汽车一样,1949年8月之前生产的吉斯151使用的也是铁木混合结构的驾驶室,驾驶室边缘是平直的。1949年后生产的吉斯151采用全金属驾驶室,1951年4月开始机盖侧面的通风槽由向内开口改为向外开口,下面还增加了冲压的痕迹。
1953年初为了节约金属和简化工艺,大灯防护网由36格(6×6)改为25格(5×5),前脸的造型也在这个时期前后做了改动,竖条前脸的下部增加了一组小网格。1956年上半年之前生产的吉斯151大灯防护网改为12格(3×4)。1956年8月随着斯大林汽车厂更名利哈乔夫汽车厂,车标由吉斯改为吉尔。1958年4月到停产期间的吉尔151已经和吉尔157越来越接近,前脸水箱罩、大灯防护网、保险杠和吉尔157造型相同,前脸下部的小网格不见了,大灯防护网上部造型也从平直变成了圆弧形。
实际上生产中的变动远比外观的变动更为复杂,由于发动机已经做了改动,根据外观判断,图片上这辆吉斯151大概生产于1951年4月至1953年初之间。由于车上安装的钢圈几乎都是常见的6孔钢圈,而不是吉斯5和1952年之前生产的吉斯151上用的那种2孔钢圈,可以进一步判断这辆车大概生产于1952年至1953年初。但是因为汽车轮圈经常会在使用中被更换,不同车型和年代的轮圈往往会混装在一辆车上,所以只看轮圈造型来识别汽车的生产时间显然是不够准确的。
36格的大灯防护网,这是1953年初之前生产的吉斯151的特征之一。
普通的吉斯151型越野载重汽车采用6×6驱动形式,整车尺寸是6930× 2320× 2310(到驾驶室顶) /2740(到车篷顶)mm,轴距3665+1120mm。车厢尺寸3565× 2090× 355mm,车厢高栏可以下放作为车厢里的座位。公路载重量4.5吨,越野载重量2.5吨,拖带总重不超过2.5吨的挂车时主车载重量3.6吨,空车重量无绞盘5.545吨/有绞盘5.845吨,公路满载总重无绞盘10.27吨/有绞盘10.57吨,越野满载总重无绞盘8.27吨/有绞盘8.57吨。
尽管用着模仿美国卡车的驾驶室,吉斯151的前桥减速器却是往左偏的,而美国车是前桥减速器是往右偏的。
吉斯151的前轮主销后倾角是0°30′,吉尔151是3°30′。
车上搭载的是一台吉斯121型直列6缸水冷汽油发动机,使用苏联标准A66号汽油,缸径101.6mm(4英寸),行程114.3mm(4.5英寸),排量5.55升,压缩比为6。缸径和行程的数据和上一代产品吉斯5型汽车相同。最大功率95马力/ 2800r/min,最大扭矩310N•m/ 1300r/min。与发动机相连的是双片干式离合器,变速箱来自5速手动变速箱,最高挡速比0.81。后桥采用的是中央单级减速桥,主减速比6.67。匹配20×7型轮圈和8.25-20型轮胎。车辆最高车速60km/h,百公里油耗42L,油箱容积150+150L,续驶里程710km,最大涉水深度800mm。
前桥上用的还是原装的钢圈,换用的新中国8.25-20型轮胎,1950年上半年之前生产的吉斯151使用过7.50-20型和34×7型轮胎。
中桥上这个钢圈明显是后换的,可是轮胎上的俄文却是莫斯科轮胎厂字样。
吉斯151的生产也离不开高尔基汽车厂里设计师们的经验,吉斯151继承了未量产的嘎斯33的驱动桥的布局,全车使用非贯通式驱动桥,共5根传动轴,驱动桥主减速比6.67。
后轮刹车分泵
车上搭载的方舱已经十分破旧
车上的电源插口
吉斯151车架左右各有一个150L油箱,驾驶员通过拨动汽油表开关可以查看两个油箱里的油量。
吉斯151除了作为军用运输车和特种专用车底盘之外,有些也作为民用运输车,苏联自用之外也向很多国家出口。不仅中国军队装备了各种用途的吉斯151系列汽车,一些地方单位也保有大量的吉斯151。在国内的吉斯151型汽车,像图片上这辆吉斯151方舱车因为水箱温度高还做了改装,毕竟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气温要比苏联高一些,有些进口自苏联的汽车会暴露出散热不好的问题。外观上前脸的水箱罩上开了6个通风口,车标不得已挖去了两个字母,看不出来原本的面目。左右两侧的机盖也在原来没有通风口的地方开出了通风口。有的车甚至会将水套分水管进行改造或者更换,同时钻通汽缸盖上的出水孔,再更换上解放CA10B型汽车使用的6叶风扇,这样可以进一步改善吉斯151型汽车水箱温度高的问题。
这台车的化油器和进排气歧管都换成了国产的产品,进排气歧管上还能看见一汽的标志。
化油器上的标牌216A2 用于解放CA-30型汽车
吉斯150型汽车存在的油耗高的问题也出现在吉斯151型汽车上。图片上这辆吉斯151就用国产的216A2型双腔并动化油器取代了原车使用的MKZ-K-80B(MKZ-16A)型可变喉管化油器。实际上最初生产的吉斯151使用的是装有MKZ-14V型化油器的吉斯120型发动机,功率只有90马力,1950年5月才改用装有MKZ-K-80B(MKZ-16A)型化油器的吉斯121型发动机,功率92马力,拆除限速器才能达到最大功率95马力。1956年11月生产的吉斯121型发动机又改用MKZ-K-84型化油器。1957年4月后生产的吉斯121系列发动机用铝合金缸盖取代了原有的灰铸铁缸盖,压缩比从6上升到6.2,功率增加到104马力。
1950年5月后散热器框架上增加了护风圈,1955年2月开始使用6叶风扇取代4叶风扇。
吉斯151的内饰和吉斯150有着较高的相似性,仪表板都是通用的,图片上这辆车的仪表板改用了国产的仪表板。吉斯151型汽车的挡位也与吉斯150型汽车相同,最高挡速比0.81。不过由于吉斯151比吉斯150增加了前驱,所以驾驶室内增加了分动器变速杆和前桥接合杆,分动器高挡速比1.24,低挡速比2.44。分动器变速杆向前是高挡,中间是空挡,向后是低挡,驾驶员可以根据路况和实际需要来操作。
从开始生产到1953年下半年吉斯151使用的是弧形车速表,然后才是图上这种圆表。
内饰已经很破旧了
作为斯大林汽车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生产的经典车型,吉斯151型汽车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它是当时苏联汽车工业的代表车型之一,也见证着古老的莫斯科城从战后走向复兴。尽管眼前这辆吉斯151型汽车已经有些破旧,外观也进行了一些改动,但是仍然能体现出吉斯151的独特风采。如果车也有生命的话,在这个远离故乡的地方,它是否会想起红莓花儿开的时候,是否会怀念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