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特斯拉都涨价了,凭什么比亚迪不能涨?

这一波电动车涨价热潮,浩浩荡荡。

特斯拉一个月前宣布,Model3以及ModelY分别涨价1万、2.1万,一汽大众ID.6也是涨价5400元,哪吒、广汽、上汽相关电动车也都开始涨价。

这一波涨价不仅仅给消费者带来了购车压力,也给车企带来了销售压力。

​只是这波涨价热潮带来了有点不太一样的市场反馈,涨价的时候一群人装作不知道,默默承受着涨价的压力刷卡提Model3,但国产车一涨价,画风突变就得给他们扣上“接受不了”的帽子?

其实这一波涨价,国产车也不想啊,尤其是去年销量最多的比亚迪,因为有人认为涨价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但,如果想赚更多的钱,一开始就可以给​秦​PLUS DM-i定出一个更高的价格,比如说12.99万的起售价,毕竟作为DM-i的首批车型,所有人都不知道DM-i的价格高度在哪里。

​一开始就定更高的价格,市场就不会有太大的抵触,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但很显然,没有这么做,秦PLUS DM-i的价格要比很多燃油车都要便宜,它的起售价只有10.58万,低​的​让人喜出望外。

涨价,是成本绷不住了,整个行业都遇到了这个压力,、宁德时代都是如此。接受不了涨价没办法,这是行业的现实。

​一方面,新能源热度上去了,这个新赛道不需要大量的补贴来推动市场发展,去年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超过20%,这意味着10台车有两台车就是新能源,这对于一个新赛道来说,成绩就不算差了,减少补贴不代表没有补贴。

未来还会有一定的补贴来推动,但补贴力度已经是下调的,这在此前已经有预期,所以消费者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入手新能源。

毕竟看得见的方向就是新能源补贴下滑之后,企业的销售压力增大,价格上调是必然。

​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成本的确提升了,电池成本、芯片成本,去年就已经有消息爆出,电池上游产业链涨价频频的消息,锂电池正负极稀有金属成本提升,比如说,单单是电池生产成本已经提升很多,这大大超出了当年定价的策略。

对于一个良性的企业来说,利润与研发投入一定会弹性控制,成本高了,价格就要涨上去,毕竟企业没有资格帮市场抗下这份压力。

而且去年经历的不仅仅是电池成本压力,还有芯片成本压力,涨价并不难理解。

​总而言之一句话,不可能一直有人为新的产业兜底,发展到最后,可能连最后的购置税补贴都会取消,而最终的结果就是,买车成本更高了。

而回归看补贴下滑,根本是政策觉得接受新能源的人越来越多,没有必要投放大量的补贴来推动一个行业发展,因为这个行业已经逐步成熟。

这对于这些已经成功的企业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儿,虽然补贴减少,但未来会买电动车的人,越来越多了。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