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新势力思维 或成弱势品牌逆转的新突破口?

在“产销快报”中已逐步被人遗忘的神龙汽车,在今年的11月份却吸引了无数眼球——同比增长高达158%。这其中,主要的“功臣”当然是新车凡尔赛C5 X——厂商目前给出的数据是交付超5000辆。而事实上,的热度,以明显超过了这5000辆的“数据反馈”。注意一个关键词:交付,这更多只会出现在新势力品牌的车型中。

无独有偶。虽然暂时还没有充分的销售数据佐证,但长安福特EVOS在关注度、订车量、轿车周期等细节,也或多或少预演了它很可能会复制的热度。

更有趣的是,与神龙公司在过去的几年中可谓“同病相怜”——销量的持续下滑,年度销量相比历史峰值的跌落幅度都令人唏嘘。而正当坊间在讨论它们何去何从、会不会重蹈菲亚特雷诺等品牌覆辙之时,它们却似乎已经“柳暗花明”。而这个突破口,在卡叔看来,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就是:新势力思维。

现在“蔚小理”这些新势力品牌都风光无限,似乎已很少有人在质疑它们的产品、技术,乃至企业存续之类的问题。然而如果时光逆转,别说“蔚小理”——连特斯拉在早期也经历过饱受争议的时代,不是吗?

诚然,新势力品牌通过纯电逆袭,而纯电与燃油驱动有着本质区别,看似成长路径乃至立身之本与传统弱势品牌都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在一些细节因素上它们二者之间却依然有着很多的共性。

例如最关键的:消费者的信任度,并由此形成的产品溢价,目前一直困扰着弱势品牌们,但当初何尝不是这些新势力品牌们最为寝食难安的点?然而这些新势力们为什么一个个成功了、甚至有些超预期的成功(例如蔚来的产品价格定位)?

这里面,固然有纯电“弯道超车”的因素,但同时也确实存在一些“打法”上的不同。我们回想一下:从产品设计思路、到产品定位思路,再到产品销售策略,新势力同样也是让人耳目一新的。而这些新“打法”如果应用到传统燃油车上,尤其是在品牌影响力层面有着共性的弱势品牌身上,是否能形成一种“神奇的效果”呢?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用实践,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初步的佐证:没准,真有可能成为弱势品牌逆转的新突破口。

那么,它们之间都有哪些共性?其背后的成功逻辑又是什么?卡叔在这里归纳了三点,供大家来一起讨论。

产品定调:靠创新打差异化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雪铁龙之前的本土化努力。

爱丽舍,作为“老三样”之一,虽然曾是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支柱,然而无法规避一个事实:与强势品牌正面冲突。“老三样”本身,对阵的就是“南北大众”(桑塔纳捷达)。发展到后段,除了新、新以外,还有一众一线品牌的其他车型——典型的红海中的红海。那么以的实力、优势,面对这样的市场——别说开疆扩土了,守城都难。

另一个更悲催的代表是C6。C6很差吗?开过的人都不这么认为。但是,还是这个老问题:非要去和强势品牌的热门产品硬扛,非要去打帕萨特迈腾君越雅阁凯美瑞。再加上价格又不肯拉开差距,要想玩出彩来,这不是一般的难。

事实上不光是这么做不行,其他弱势品牌这么做也不行。这其实已经形成了某种“马太效应”。弱势品牌寻找强势品牌擅长的领域去跟随、想分一杯羹,最后的结果往往就是“渣儿都抢不到”。

然后咱们再看看新势力是怎么做的。Model S诞生之前,你能在全球范围内找到与之存在产品共性的车型吗?还有蔚来ES8,虽说诞生之初有人拿Q7、X5之类来类比。然而无论是外观风格、车内感受,它们之间其实并无太多共性。哪怕是理想ONE(外形很沃尔沃),它的整体车内氛围也与人们印象中的任何一款燃油车都有明显不同。

很显然,这些新势力因为创始人团队都不是“汽车人”,因此在产品设计上彻底跳出了传统汽车的思维,推出了完全不同的产品。

这样的好处在于,你无法、也无需类比。当你觉得这类产品的设计符合你的需求时,你在所谓强势品牌那里找不到替代品。而当这种创新产品切实存在市场需求、且数量可观时,它就可以以此为突破口打开市场空间。然后,再依靠自身的产品力来赢得车主的认可,逐步形成口碑,最终完成品牌的原始积累。

然后再看:是不是就豁然开朗了?关于这两款车,上市之初我们曾做过专门的评点,当时就说到过它们的设计创意、完全没有竞品的产品设计思路。而这种创意,又或多或少受到了新势力的影响——甚至在产品认知层面,新势力们都已经替他们为用户拓展了思路。

例如基于新势力的纯电特性,它们对于如何提升高速续航、降低风阻有着近乎苛刻的需求。与此同时,它们又要满足中国消费者喜欢多功能的特性。并由此开发出许多线条流畅、车身(相对)低矮,风阻小却功能不弱的“新品类SUV”来。

都不算SUV,但它们也不是传统的轿车或旅行车。关键是,它们的设计思路与N年前曾经流行过的所谓跨界车也有很多的不同。这类新物种的特点就是——有着与轿车接近的空气动力学特性,适合高速行驶且能耗、静谧性出众,同时它们有拥有与SUV几乎一样的底盘,拥有常规跨界车所不具备的通过性,再结合旅行车式的掀背结构解决装载力,又通过溜背的造型来获得“潮感”……

类似的设计,其实在纯电动车型里不乏案例,因此不能完全算是设计师的创意。这也是为何许多人在第一眼看到它们,下意识的反应以为它们是纯电动车型(尤其)的原因。

然而不管创意的溯源如何,最终的效果却非常好——市场对车类车型有着实实在在的需求,同时在强势品牌中完全找不到、哪怕产品属性有些接近的替代品。

产品策略:强调电子化、科技化,弱化三大件

传统燃油车的强势品牌,总会把“三大件”的优势挂在嘴边作为重点宣传。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能真正体会到“三大件”的差异。而事实上,但凡有传承的品牌,在“三大件”方面也并不会有质的差别(例如PSA、的核心三大件,并不会明显输给强势品牌)。然而固有的认知,会让这些弱势品牌如果非要在三大件上与强势品牌“较劲”,就会明显的吃力不讨好。

然后我们再看新势力的做法。由于纯电的特性,三大件开始被弱化,而将比拼的重点放在智能车机、车联网、智能驾驶等方面。许多人之所以放弃燃油车而选择新势力的纯电动、之所以新势力的纯电动比传统车企的纯电动显得更受欢迎,电子化、科技化已成为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虽然没有刻意强调,但也可以看出它们在产品策略上采取了类似的特点。例如并没有整天把爱信8AT之类的挂嘴边上,也没有一个劲地强调它的2.0T有多强。相反,在电子化、科技化方面,它们却做得很突出、甚至很夸张。尤其是,它的27英寸“超级大横屏”,简直比新势力还新势力。也不含糊,双屏、OTA、语音控制等全系标配,第二档开始智驾、车联网也都标配。这样的产品策略,在燃油车、特别是合资燃油车里,是极罕见的。相应的,相当一部分群体被此所吸引,也就成为理所当然。

市场策略:高配起步、一步到位、直销模式

虽然一度传闻也要搞“4S”模式,但一直以来新势力厂商在产品定价策略,销售等方式上,确实是让人耳目一新。而这种新的做法,也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新势力厂商的成功。

传统车企的定价“套路”大家都比较熟悉了。

首先,是指导价整体“虚高”,营造一个“价高”的氛围和获得上市初期的超额利润,上市一段时间以后再根据市场供需大幅度优惠。这一做法,让买车人为了寻到“底价”往往需要货比N家,还得与各4S店的销售人员斗智斗勇。甚至,由此推升出一个产业(一些主打汽车报价的媒体)。

其次是车款复杂、配置组合繁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低配噱头——出一款配置“丐中丐”,连的哥都不愿意买的版本,制造低价“假象”吸引买车人进店,以方便销售人员“施展才华”。


这些“套路”虽存在多年并保守诟病,但由于其普遍性且对商家、厂家有利,一直缺乏一个勇于打破它的人。这刚好给了新势力机会。它们完全反其道而行之:不出丐版,甚至直接中高配起步,价格一步到位不搞所谓终端优惠,买车也通过官方直销模式,终端只提供展示与服务而与车价无关……

正因为之前的买车人饱受“旧模式之苦”,这种新的模式形成了非常强大的吸引力。由于价格透明,买车人不再顾虑,反而“下单”变得更加痛快。

更有趣的是,以销定产的模式看似让买车人不爽,但由于等待成为一种常态,增加了买车人的预期感,反而对销售起到了促进作用。

而作为厂商,因为可以以销定产、无需压库,无形中降低了整体成本,利润层面并不吃亏,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双赢”。

在这种创新下,各种之前从未有过的现象开始出现:车型上市时可能车辆还未下线,首次“交付”成了真正的上市日,关注焦点变成了“交付量”而非“销量”,还有大定、小定之类的关键词,以及如同股市行情般波动的官方指导价……

至此,我们再看,就会形成很多共鸣了——它们的很多做法,与新势力如出一辙。

为例。虽然它没有核心竞品、缺乏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但它的基础部分与天逸C5 AIRCROSS是相当的。而它的起步配置,几乎相当于天逸C5 AIRCROSS(1.6T版本)的顶配,而价格则比天逸C5 AIRCROSS的“丐版”还低。市场销售层面,虽然东风有很多的4S店,但它却采用官方直销下单生产的模式。于是乎,也出现了“11月‘交付’超5000”这样的关键词(而不是销量超5000)。

之前我们聊过它的本质,确实惊喜会比要略少一些。不过,它同样是高配起步的。并且它在产品属性上,确实会有“与冠道类似”的错觉。这也让它比常规B级轿车还低的价格看上去相当的“一步到位”。目前也是订单式生产,交付周期也要月余。这些,都是在传统车企、尤其是这类弱势品牌圈子里极少见的。

小结

至此,不知大家是否已看出卡叔的初衷:虽然本次话题是由“凡尔赛现象”引出,但更多的是在讨论一种产品设计、定位、销售等层面的思路。那些存续多年、看似“正常”的思路并不一定正确(尤其是高指导价、高优惠、终端压库、年终返点等等套路)。相反,新势力基于它们初期的弱势,在打破“痼疾”方面下了许多狠招。得到认可的同时,也促成了它们的成功。而作为弱势品牌,既然想“逆袭”,完全可以借助这个思路。如此,不仅可以为自己“解困”,甚至能与新势力们引领一种新风气,让整个车市更加透明,少一些内耗,多一些共赢……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