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毁誉参半的雷克萨斯ES,到底还能“红”多久?

如果要论雷克萨斯历史上最成功的车型,ES无论如何都要占得一席。

2020年全球销量为71.8万辆。其中北美市场独占鳌头,销量达29.7万辆,同比下跌9%;欧洲市场销量为7.1万辆,同比下跌19%;日本市场销量为4.9万辆,同比下跌21%;只有中国市场给面子,同比上涨11%,销量高达22.5万辆。其中,雷克萨斯ES独占11.5万辆,占比超过51%。

但这还不足以完全表达得重要性。

目前的平均成交价为38.89万元,仅次于奔驰(42.86万元)和宝马(41.67万元)的平均成交价,把凯迪拉克沃尔沃等一大波成交均价跌破30万元的二线豪华品牌远远抛在了后面。

就有这么巧,的平均成交价恰好也在38万元出头的位置,这是ES常年有两万元以上加价销售的结果。

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ES成则成。

毁誉参半的

尽管有如此"战无不胜"的市场表现,但其并非基于产品层面的无懈可击。相反,ES可能是最受争议的车型。甚至有人固执地认为,雷克萨斯IS、GS、LS,包括CT这样的小号车,都可以算作"好车",但ES除外。

所以,就像一个大网红,捧它的人和踩它的人同样多。

一方面是加价提车,因为加价导致证全球最贵ES就在中国。

刚刚中期改款上市的ES的售价区间为29.49—48.89万元,较之改款之前,官方小涨了5000元。在智能化适当升级、内外饰小改,增推F SPORT新版本的基础上,中期改款之后的ES大概率会延续加价销售的传统。

在北美,的发源地,即便是缺席国内市场的ES350(3.5L V6+8AT),起售价也并不会超过4万美元,折合人名币不超过26.8万元;而与国内市场同款的ES300H,起售价不超过4.15万美元,起售价约为28万元。

可以肯定,中国市场所售的ES比全球任何国家、地区的同款售价至少高出30%。

另一方面,是跟价格严重不匹配的动力标定。

ES200搭载2.0L自吸发动机孱弱的动力表现一直是这款车型的最大槽点。

2018年,全新一代ES上市之初,ES200最大可提供167匹马力。这个输出表现是什么段位?即便是迈腾的2.0T低功率版本,也可以提供186匹马力;而君越2.0T则一个标准,直接到237匹马力。

要知道,不管是还是,都还只是中级轿车,而ES是中大型轿车,零百加速竟然高达13秒以上,通常情下,这个级别的车型这一数据应该在8秒。更"过分"的是,ES200在时速60—120区间疲软的加速表现最为明显,有高速公路驾驶经验的人知道,这意味着怎样的"痛苦"。

或许是实在"抹不开情面",利用2019年之后小改款的机会,"悄悄"把发动机最大动力输出调教到如今的173匹马力,但这点涨幅,也就是缓解一下用户内心的焦虑而已,与解决实际问题无补。

还有,俨然已经被神话的雷车品质。

或许是的品牌效应,神话了ES的品质。至少,从实际来看,和传说还相差很远。

ES既有几乎所有燃油版车型的通病,即车机系统逻辑混乱,操作方式非常不人性化,发动机噪声大得不像一辆豪华品牌汽车之外,ES还有自己独有的"毛病",比如前排储物空间小,底盘太低,挂底变成家常,发动机舱内进水,车身异响等;

更何况,ES是召回车型中的常客。

2016年,由于高田气囊问题,ES在召回之列;

2019年,因电液压控制系统问题,ES在召回之列;

2020年,因发动机冷却液存在泄露隐患,ES在召回之列。

根据3月美国《消费者报告》杂志公布的2021年汽车品牌质量可靠性榜单信息,已经跌至第六名,而在此之前,久居前三甲

饶是如此,在中国,ES的销量数据真心是既有质,也有量。

丰田玩法三个六

"何以致胜"?

当然与这么些年在品牌宣传上的精心运作关联紧密。

由此,给带来了一笔丰厚的无形资产。

比如"匠心"品质,比如"看起来容易,学起来难" 的服务等等。ES很好的传承了这一笔无形资产,加之ES是公认的最能代表外形设计精髓的产品,使得ES"始于颜值,终于品质,升华于品牌价值"的口碑效应传颂于圈内,甚至被"神话"。

上述更多基于共性层面的附加值成为ES"拔得头筹"理由,显然还不够充分。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个"个性化"的设计。

我们知道,产品入市,采取的基本策略是"内部升级打造,外部错位竞争"。

"内部升级打造"是指,同底盘架构车型,从换到都升一级。定位中大型轿车的ES则由中级轿车凯美瑞升级而来。

但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此"内部升级",市场认不认可呢?毕竟轴距在那里摆着。ES的轴距为2870MM,还是一个中级轿车的水准。而真正的中大型轿车轴距都在3000MM以上。

所以,ES引入了2.0L车型,拉低了入版的起售价。"外部错位竞争"的效应就形成了——"我"虽然定位勉强了点,但禁不住我起售价低呀。

由此可以肯定,200就是一款为中国市场而来的"特供车型"。全球市场,独此一家,别无二店。

ES以大中型轿车的产品定位,却有着与奥迪A4L宝马3系等中型轿车大致相同的起售价。

但ES显然不甘心于此。凭借成名已久的THS混动技术的底子,创造了"智.混动"的产品说辞。

这套说辞为ES从低配到高配创造了近20万的价值空间。同样的统计口径,不足10万,11万出头。所以,ES的中高配车型携加价之威,有机会直杀奥迪A6L宝马5系的成交价腹地。

如此设计,如同手握"尚方宝剑",上打BBA之56E,下打BBA之34C。留给中国用户的选择空间确实很大了。

如果预算有限,又看重ES的"壳",那就2.0L入门版;如果预算无虞,需要"形神兼备",那就走"智.混动"方向。怎么样,都在ES的设计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ES的"成功",为之后的NX和UX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成功"得以复制。截至目前,ES和NX是中国市场最成功的两款车型,无一例外,其中2.0L车型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在过去的三年时间,或许大众在营收上有稍胜一筹的年份,但始终稳稳坐在全球车企利润榜首的位置上。

由ES的"成功",可见的"功力"。

还能"红"多久?

还能"红"多久?这个问题在2021年之前,还显得有些"无厘头"。但2021年之后,则多少可以有迹可循。

凭借2.0L车型走量,应了"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句俗语。但中国还有一句话,"上梁不正下梁歪",或许的"塌房",就从傲娇的"智.混动"开始。

很长时间以来,以日系两田为代表的混动技术,成为全球混动造车的翘楚。

随着2021年比亚迪DM-I,吉利CHS2.0、长城DHT、奇瑞鲲鹏等各具特色,且毫不逊色日系产品的混动技术品牌发布,我们可以自信地说,未来混动造车看中国。

诚然,上述所有自主造车,在品牌力上还比不过。但完全可以和比,之王朝系列、领克WEY都有一战之力。

这就意味着,在即将到来的混动之战中,THS会受到极大冲击。一旦达到销量的临界点,的混动车型就会降价求量,如当下这样和燃油车之间形成巨大差价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降了,就算是击穿了的"混动神话"。还好意思披着一件"皇帝的新装"继续前进吗?

不要过分迷信品牌的力量,特别是在新能源造车即将全面来临的时代,品牌远不及传统燃油车霸屏的时代值钱。

倘若,包括ES在内的混动车型开始官降,那么就表明的品牌开始褪色。车价便宜了,不是更利于销售吗?

恰好相反,"追涨杀跌"的效应在身上体现最明显。过去,因为这四个字占了多大便宜,以后就可能因为这四个字要吃多大的亏。

一旦,混动车型官降,ES2.0车型本身的问题就会放大,再放大,2.0L 孱弱的动力表现承载不了ES的全部。将随着时代的要求而自然消失,结束其特供车的使命。

就此,ES归于平凡,失去"大网红"的光环。

也许,在今天看来,上述一段关于因为THS失去技术上的先发优势,而诱发ES"塌房"的论述,完全是臆想。

如果自己都不认为这是"臆想"呢?隐隐,我们都已经听到,正在和谈判使用E平台3.0造车的事宜。

看来,也清楚,纯电造车才是终极目标。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