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叫板特斯拉!大众打造电动帝国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巨头之一,大众汽车集团正在打造自己的电动帝国。

3月15日,汽车集团首次召开以电动技术为主题的“电力日”,从电池构造到类型、从充电服务到场景、从搭载车型到规模,给出一张庞大而细致的电动技术路线图。

技术集团管理委员会成员,集团零部件CEO Thomas Schmall说到,“为了满足对电池单元不断增长的需求,本集团正全力推进欧洲产能的发展。与合作伙伴一起,我们希望到2030年在欧洲建立和运营总共6家电池工厂,从而保证供应安全。”

集团透露,如果要满足其野心勃勃的电动车产品规划,每年要生产240 GWh的电池。这意味着每家工厂的产能为40GWh。显然,在电动出行时代,集团希望把“电池自由”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前两个工厂将在瑞典的Skellefteå和萨尔茨吉特运营。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集团已决定与瑞典电供应商Northvolt合作在Skellefteå的瑞典超级工厂Northvolt Ett集中生产其优质电池。这些电池的生产定于2023年开始,并将逐步扩大至年产能高达40 GWh。”

 

改造电池技术 成本下降一半

特斯拉在去年9月举办过一次“电池日”,上一次,发布4680电池,除此之外,就是一再强调降成本、扩产能。本次电力日,集团不仅把这个问题剖析出来,还展示了具体的发展路线,相比于,要更实在一些。

“电动汽车已成为我们的核心业务,我们正在系统地整合价值链中的其他阶段。”汽车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我们在争夺零排放时代的最佳电池和最佳客户体验的长期竞赛中获得了头把交椅。”

 

电动汽车快速增长,电池需求量与日俱增。回归电池本身,第一个环节是电芯,然后是电池化学成分,电芯成本降低30%,电池成本可下降50%。据Thomas Schmall介绍:“我们的目标是降低电池的成本和复杂性,同时扩大其范围和性能。”

固态电池方面,称,固态电池是电池的终极状态,使用了固态的分割层后,就能确保锂离子双向的流动,同时不需要使用电解液,因此电池的重量下降,充电时间能够缩短。目前, ID.3的电池达到了100公斤,将来会大幅度降低,充电时间也可以缩短50%以上,和今天最先进的技术相比,续航里程可以再增加百分之三十。另外,在磷酸铁锂、高锰、镍钴锰等电池技术的改进上均有布局。

集团的统一单元标准电池,定于2023年推出,这也为过渡到固态电池提供了最佳条件,到2030年将在全集团80%的电动汽车中实现安装。集团的目标是逐步降低入门级电池组的电池成本,达到降幅50%,批量电池组的电池成本降幅达到30%。“在电池方面,我们还将利用规模经济为客户带来利益,平均而言,我们会将电池系统的成本降低到每千瓦时100欧元以下。” Thomas Schmall说。

价值链闭环 回收不能少

在整个产业链中,电池阳极的生产是第一位的,第二就是中间环节,最后是产生环节。因此,与选定的战略合作伙伴一道,确保其电动汽车系统长期的电池供应。除了成本优势外,还有望提高存储容量和快速充电能力以及电池和充电资源的有效利用。

除了统一单元和内部生产的持续扩展外,集团的新技术路线图还将着重于整合价值链中的更多步骤,包括工业回收。集团的第一座电池回收站已经开始测试。

在回收方面,集团推出了一个湿法冶金工艺,能够实现95%的电池回收率,几乎相当于收回了一个新的电池,再将相关的成分重新用到电池生产的第一个环节当中,节省了大量成本,同时减少废物排放。

汽车集团的萨尔茨吉特工厂在回收方面的目标是打造原材料回收闭环管理体系,对锂、镍、锰、钴、铝、铜和塑料等有价值的电池原材料进行工业化回收。工厂的初期规划是每年回收3600个电池系统,相当于1500吨。未来,随着回收管理流程的不断优化,工厂将进一步扩能以处理更大体量的电池回收需求。

的电池回收方法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回收流程不再使用高耗能的高炉熔炼工艺,而是将回收的旧电池进行深度放电、拆解,电池组件被粉碎成颗粒然后干燥分筛。

中国任务:2030年累计销售1200万辆纯电动车

对电动汽车而言,如果说成本是第一大支柱,那么充电就是第二大支柱。电动车充电在世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挑战,所以与电动车发展同步的必然是基础设施的完善。

 

在中国,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博士列举了几个数字: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将超过500万台,已经将基于MEB模块化的电驱动平台打造的车型的年产能设定在了65万台的水平。

到了2025年,集团旗下在华各个品牌将有15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车型实现本土化生产,而电动车型将占集团在华产品组合的35%,预计届时新能源汽车在华年交付总量将会达到150万辆。

在华投资建设的两家纯电动汽车合资公司中,汽车安徽公司预计2023年投产首款车型,奥迪一汽新能源公司2024年夏推首款车型。而未来10年,汽车集团在华的纯电汽车交付量将达到200万台以上,这就意味着到了2030年,在中国的纯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近1200万辆。

中国拥有着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因此充电业务的部署不能停息。2019年,集团成立了提供充电服务的合资公司——开迈斯(CAMS),目前在北京、成都和深圳三座城市布局了40个超级充电站,充电功率介于120kw到180kw之间,高效快速的充电服务意味着便捷的充电体验,目前已建立了255座充电站,包括1800个充电桩。

 

今年开迈斯在中国市场将布设500个充电站、6000个充电桩,覆盖全国8个城市;至2025年将布设1.7万个充电桩,充电功率从120kW至300kW,覆盖绝大多数城市。

 

据悉,开迈斯公共充电服务的整个充电操作可以在一个APP上中完成,冯思翰专门演示了这一流程:一键点击即可提前30分钟预约充电桩,抵达之后,用户通过APP或者是扫描二维码解锁,充电的时候 APP还会推荐周边的餐厅、商场以及其他的兴趣点,当充电结束,就已经通过APP预付账户快速结账。

车云小结

集团这场Power Day电力十足,可谓是有备而来。内部生产的细节、与产业链合作方的关系、在欧洲、中国、美国的布局,一一在此揭晓,可见电动化战略转型的决心。

能否在电动时代,重新占据与其在燃油车市场相同的地位,我们拭目以待。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