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奔驰S级 新款上市

探究|这两个故事,带你了解小米到底会不会造车

文章开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2009年前后,雷军已经从金山辞去了CEO的职务。他经常往返于魅族黄章的办公室,与他一起探讨智能手机的未来。

黄章十分认可这位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于是不仅将制造手机多年的心血(包括整体理念、开发流程、供应商选择、生产和销售计划、核心人员介绍和财务报表等)全部和盘托出,还每天都为雷军在办公室的冰箱里冰镇着他最爱喝的可乐。

此时,雷军不停的对外宣布,自己永远不会孤身一人涉足手机行业。黄章也很期待雷军有一天能够加入魅族,共同打造出媲美iPhone的产品。

然而,隐居山林多年的黄章哪知道商业战场的人心叵测,满心欢喜的他以为会等来雷军与自己共同研发的魅族M9,结果却等来了自己的一生之敌——小米手机。

结合最近的新闻,看到这个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恍然大明白的感觉。前几天小米回应造车的传闻,表示“还没有立项”。然而近些年雷军,又是投资蔚来,又是投资小鹏,司马昭之心早已是人尽皆知。

这个时候对外宣布“没有立项”,和10年前对外宣布“不会造手机”是不是有些相似呢?

坦白说,雷军绝对是一个极具商业眼光和绝顶聪明之人。大家千万不要被B站上3000多万播放量的「Are you OK」欺骗,以为这个满口塑料英语的人只是和「老罗」一样是企业的吉祥物。

小米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布局未来的一步大棋。从智能手机爆发式的增长开始,雷军硬是凭借着草根出身的气质,干翻了“中华酷联”中的三家。而后,小米发展的loT行业(物联网)迅速成型,至今我们家绝大部分的电器均是小米制造,甚至连我哄孩子的方式都变的特殊了起来,因为我总喜欢站在客厅对着卧室大喊一声:小爱同学。

说得好,那么这和小米造车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有关系。事实上,小米造车要比其他人更有优势。

第一,汽车行业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与能源无关,从全新一代奔驰S级就能看出来,传统车企也在想尽一切办法迎合科技至上的时代。小米在手机行业积攒了多年的智能化经验,用来打造智能化汽车再合适不过。

第二,生态链整合。汽车是物联网中发展中最关键的一环,已经有不少车企表示想要将汽车打造成「用户的第三空间」。如今,小米已经把「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绘制的有模有样,它只要还想在loT行业发展,「第三空间」是绕不过去的坎儿。

第三,供应商的支持。小米在智能手机行业发展这10年,已经和绝大部分电子元器件的供应商建立了良好关系。随着汽车的科技配置占比越来越高,电子元器件一定会越来越多,小米完全可以借到这阵东风。要知道,高通在先进制程芯片层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8155芯片的缺货影响了很多车企,但每次都能拿到「高通首发顶级芯片」的小米,你认为未来会受到芯片产能的制肘吗?

综上所述,小米造车已经像是把一条大鱼放在了案板上,那些刀具闪着银光,我们都在想这个鱼的口味,而小米却还在表示自己不会杀生。

案板上的鱼如果是你,你会相信吗?

近些年包括苹果、华为在内的众多科技企业,基本都在想办法与汽车行业接触,然而它们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先做软件,在考虑硬件”。

自动驾驶也好、车机系统也好,先找一些成本较低的项目作为突破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据我了解,目前全球只有一个科技企业敢于豪掷几十亿直接打造硬件——乐视。

你看,血淋淋的教训就摆在眼前,所有科技企业都不敢轻举妄动。

关于小米,或者说雷军未雨绸缪的远见,我可以再给大家讲个故事:

2009年前后,那时的媒体行业远远不如现在发达,爱好者之间想要交流,基本只能靠在论坛内发帖、回复。那年在国内某个大型手机论坛中,一个用户发布了一套基于安卓打造的深度定制系统,那套系统没有名字,但帖子下面却有着大量的回复。

要知道,那时给手机刷系统是爱好者最常干的事,基本就类似于汽车爱好者改装自己的汽车,但难度要相对低得多。

很多爱好者给自己的手机刷了那套系统,用了几天,发现无论是美观度、流畅度、还是易用性,均有着不错的体验。于是爱好者开始在论坛下面留言,问发帖人能否加入xx功能,发帖人看到之后,立刻表示可以追加,然后这个帖子的人越聚越多,这套系统的功能也越加越多。

在更迭了N多个版本之后,大家觉得既然这套系统已经如此好用了,就想让发帖人为这套系统想个名字。没想到,公布了这套系统名字的人可不是什么等闲之辈,正是雷军本尊。而这套系统的名字,就是影响了中国整个手机行业的——MIUI。

据后来雷军所说,他很早就从各大科技企业挖了相当大一部分顶级的程序员,然后让这些人夜以继日的研发系统,并把它们发布到论坛上。当时爱好者觉得这套系统好用,是因为这根本不是「玩家」开发的系统,而是出自真正的程序员之手。

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用户之后,雷军借着小米手机一代的发布会,正式发布了MIUI系统。此时的MIUI有功能、有创新、有用户,小米手机有1999的定价。考虑到这些之后再回忆往昔,忽然觉得小米不火简直是件天理难容的事。

雷军的眼光非常具有独到之处,他深知“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MIUI至今被认为是中国手机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定制系统,“万基米”定律也正是由此而来(万物基于MIUI)。

结合到现在的实际情况,我相信雷军的判断依旧准确,他如果真的想进军汽车行业,我深度怀疑他已经组建好了一支团队正在暗处收集资料和信息。对外的口径当然是否认三连: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对内没准连原型车都已经设计好了也说不定。

相信我,如果小米真的放出「年轻人的第一台汽车」口号,迎接它的欢呼声一定不会比当年小米一代发布时的欢呼声弱。尤其是结合现在小米的产品,小米汽车很可能会有如下几个优势:

1.性价比奇高无比。我们现在不好计算定价,但它一定会让消费者有一种“我花了10万块钱买到了20万车”的成就感。这是小米最初能够成功的关键,即使换了赛道,我也有理由相信小米依然不会偏移太远。

2.设计功底优秀。记得小米3刚发布时,“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这句Slogan被粉丝喷成了筛子。而后小米痛定思痛,几年后,小米MIX惊艳亮相,我甚至认为这款产品的唯一缺点就是定价过低。而它最大的亮点,就是宛如工艺品般的设计感。

如果你家里面有大量的“米家产品”,你就会小米的设计清新、简洁、明了,工业设计的每个角落处处都散发着无印良品式的精致感。在所有的科技厂商中,小米是唯一一个在1年内拿到了国际四大设计奖(IF、Best of the best、Good Design Best 100、IDEA)的中国公司。

3.为发烧而生。如果小米进军汽车行业,99%会打造纯电动车。而事实上,“发烧”对于纯电动车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毕竟小米有自古以来就不怎么样的温控管理系统,如果历史遗留问题在汽车上再现江湖就不好了。

不过客观的说,小米向来喜欢把性能堆满到极致。我也有理由相信,由小米打造的汽车性能一定不会差,考虑到它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后,我更加确信了我的想法。

4.高通。千万不要小瞧高通在汽车行业的积累,未来智能硬件是汽车所有的硬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高通则是“教父”级别的厂商。

高通在汽车领域的布局时间长达18年,在去年的CES上,高通的高管还透露,截至2019年底,全球有累计超过1亿辆汽车采用高通的汽车产品及解决方案。目前它所涉足的领域包括:车联网、智能座舱、数字化平台、ADAS和自动驾驶、云端管理等等。

如今小米和高通的关系如漆似胶,高通任何车规级芯片,理论上小米是第一个受益者。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未来谁都有可能受到芯片产能不足所带来的影响,但小米一定不会。

5.物联网。小米造车,必定会为米家产品整合一部分功能,比如在车内打开家里的空调、启动家里的灯具、看到有谁在你家门口按门铃了等等。我们总说苹果的产品会绑架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如果小米能够打通这些壁垒,那它才是最大的“绑匪”。

好吧,吹了半天我自己都有点累了。说真的,我确实很看好小米的造车之路,毕竟它创造过一次奇迹,我不把宝押给雷军难道押给「下周回国」的贾跃亭吗?

不过U1S1,小米造车所面临的难度,要比它刚进入手机行业时面临的难度大的多。一方面,新能源车的风口已经快过去了,补贴在退坡、特斯拉在领跑、新势力在复苏、传统车企在反扑。小米能否凭借着上述优势让消费者为其买单,并不是个叹号,其实是个问号。

另一方面,造车所需要的资金要远超手机一个数量级。资金一旦投入,产品就在箭在弦上了,一款手机造的不好可能会遭到用户的吐槽,但如果一辆车造的不好很可能会关系到小米品牌的所有产品线。那些被浪费的白花花的银子,最终很可能造成其它产品的体验缩水。

而最重要的,也是我认为小米真正的问题——它的车到底该卖给谁?

「年轻人第一台汽车」这个是很好,但小米也是因此吃过亏的。过度重视性价比,会导致高端产品线顶不上去。换句话说,小米推出一款10万的新车,米粉买了美滋滋。但当小米推出一款50万的车时,绝大部分米粉买不起了,而买得起的那些消费者,又有几个是米粉呢?

小米的手机成功,是因为它占到了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小米的汽车还想要成功,那依旧是缺一不可。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入局时间越晚,不确定因素就越多。此时此刻,作为曾经的米粉,我也只能把一切美好的祝愿深埋在这篇文章中了。

雷总,I''m OK,Are you OK?

标签: 造车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