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路在哪?中国汽车品牌高端化


莫帅:中国汽车品牌高端化,路在哪里?


在中国汽车品牌高端化道路上,目前还没有成功的案例,更不用谈有什么捷径,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如果你了解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就会发现中国汽车品牌的起步比较晚,也没有什么技术积累,从0开始,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中国汽车品牌,都是模仿者和追随者,产品技术壁垒没办法打造出来,产品溢价能力弱,甚至到现在还有很多中国汽车品牌在充当模仿者。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与外资汽车品牌很接近,但是企业利润仅为整个行业的30%左右,另外的70%则都被外资汽车品牌所占据。也就是很多网友说的“对自主品牌来说,单车售价十万元是天花板”。



但是随着将近30年的积累,跑在前面、头部的中国汽车品牌开始掌握一些核心技术,从外围竞争转为核心竞争。中国汽车品牌之所以都开始转战高端市场,主要依赖国内市场消费升级,家庭置换概率大大增强,更重要的是,以华为、茅台、小米、大疆等国货带动了新的消费浪潮,国内年轻消费者也对国货有了更高的认可度。


这几年,各行各业的自主品牌产品迎来质的飞跃,都开始“向上”冲刺高端定位,老品牌推出高端子品牌,新创品牌直接定位高端。面对消费升级、市场存量竞争等“新常态”,如果车企还只是固守过去以价换量的思路,在这个投入持续加码、竞争激烈的行业发展下,很难走长久。


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有些品牌已经倒在历史的长河,有些品牌正在起步阶段,有些品牌还在酝酿,很多先行者已经在摸索,有的已经被市场淘汰,也有的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2007年,奇瑞汽车推出观致汽车,拉开中国汽车品牌高端化的序幕,随后的领克WEY品牌、蔚来汽车等。


在传统燃油车市场,高端化成功的概率很小,不被资本市场看好,随着特斯拉的国产,国内政策的扶持,智能电动车领域进一步拉升,中国品牌部分头部传统车企也蠢蠢欲动,相继通过实施高端子品牌战略,正在试探性的打破原有的价格天花板,走上破局之路。我第一次以这样的角度来看中国汽车行业,一次尝试。


机会终于来了?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依托于购车财政补贴等政策,行业得到了的快速原始成长,这在其他国家是看不到的。而随着汽车购置税补贴准入门槛的抬高及补贴额度的退坡,从表面上看扶持力度是减弱了,但实际结合近期政策动向看,是从单一的政府推动,转向市场经济的扶持,这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更利好的。


去年末,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已经明确将新能源产业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按照规划愿景,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25年有望达到市占率的20%左右,规模有望突破500万辆,较当前成倍增长。可以说,通过国家、地方在体系化的政策支持下,有了更好的发展。车企准入条件的合理化完善、创新型企业资金扶持,到电动汽车产品安全强制性标准及废旧电池回收规范的出台等,政策内容覆盖面要更加完善和多元化。


同时,在国内市场的产品技术应用层面,要知道,过去长期制约智能电动车发展的消费者里程忧虑、二手车残值率低等问题,有望得到充分解决。有一些观察员也提到,中国消费者对产品及技术的认可度、满意度都大幅提升,这时候,智能高端系列新能源产品的推出,符合市场规律,有需求就有品牌。


这背后要归功于,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的不断完善,核心技术不断攻克,带来的“三电”等关键技术水平突破,也让各家造车企业采购成本持续下探,产品综合实力也更容易提升。参考NEDC工况纯电续航数据为例来看,小鹏P7、极狐阿尔法S、蔚来ET7等均达到700-1000km水平,而传统车企产品诸如大众ID.4系列、长安CS55纯电版等也超过550km以上。


高端之路,好走?


我看到,从2007年至2014年,自主汽车品牌的“野蛮生长”期,由于产品品质和品牌溢价能力有所欠缺,没有形成规模。接着就是2016年至今,以吉利长城的发布开始,高端化进程持续加速。紧随其后的一汽、上汽、北汽、广汽、、长安、比亚迪等头部品牌发布新品牌,新车系,新Logo。


(中国董事长徐留平)


中国汽车品牌高端化已经有十几年之久,势头有强弱有起伏,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一直在坚持,当时至今还没有成功的案例,一个成功的高端品牌要被消费者认可,至少几十年的时间,可以看到虽然很多品牌时间不短,但是品牌的塑造上缺乏连续性,就拿红旗来说,之前的50年知名度很高,但是产品一直没办法走进民用市场,东风也和一样历史悠久,但是品牌,被一般消费者始终和商用车挂钩。


汽车董事长魏建军)


品牌,在几年前,依托SUV 这单一品类打开市场,在几年内实现40万+的销量。品牌仅仅用三款车型,VV7、VV5、VV6来打破合资壁垒,让中国年轻消费者有最新的选择,品牌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布局车型,比如坦克300摩卡,当然有消息透露坦克将独立品牌。在技术布局层面也加快步伐,发布“咖啡智能”平台。


新能源市场更是热闹非凡,起起伏伏,堪比宫廷剧,有三类不用群体。



第一类,以拜腾赛麟、博郡、国金、乐视等初创企业,因为资金流断裂、人事动荡、核心技术不足等问题,纷纷出现“爆雷”,一度正常经营都没办法维持。


第二类,较早布局智能化电动产品的造车新势力,发展速度远超行业预期,、小鹏、理想等,恒大汽车(目前还没有产品落地),深受资本市场的青睐,股价也是屡创新高,目前在全球车企市值排名榜中均居前20,都知道股价和市值不等同于企业综合实际价值,但由于投入资金的加码以及消费者对其造车技术水平认可度的提高,市场热度不断拉升,产销表现更受关注。


公司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我们都在质疑价格频降带来的问题,但是我个人觉得那只是市场策略,它之所以还能这么坚挺,主要核心是,它发布的软件更新却总能实实在在的为新老用户提供优质体验,这在车企里非常少见,甚至说独一份,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在这些更新对最早期的老车型也完全适用,坚持住了硬件兼容空间预留充足,这是软件设计最厉害的地方,且不说价格因素负面消息,在技术领域坦诚尊重用户,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类是,头部造车新势力的成功以及市场分化的加剧,也带动了传统车企巨头开始反思转变,倒逼他们更加重视发展智能电动汽车,设立高端电动车品牌战略。



我也有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关注诞生于传统车企的“新势力”,比如岚图、北汽ARCFOX极狐、上汽智己、正在筹备中的海豚SL、长安高端车系等,应该也在筹划中了,我没有猜错的话,未来1-2年间,在中国车企高端智能电动车领域,应该很热闹,集中化,应该是一次大淘汰,一次新机遇,新挑战,这里面会有很多英雄和枭雄。


数据表明,新领域是存在的,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机会和市场的存在,想要通过培育新品牌重振旗鼓,来颠覆消费认知,攻占新市场,从历史记载和商业的逻辑上,它们的操作灵活性及成功性,显然都要更高。也有汽车行业观察人士表示,这几大中国品牌战略重心调整,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并集体向上推出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是大象转身,也是助力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


我一直认为,新兴势力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资金掣肘、销售渠道的建设、用户体验提升等,中国传统车企也无法规避。你要了解的是,传统车企母品牌大多在新能源领域处境艰难,固有的运营观念问题短期内难克服,诸如上汽Marvel系列、广汽埃安等,在早期的销售服务环节中,就屡屡出现“换汤不换药”的问题,经销商既无法摆脱过去经营中低端产品的传统模式,消费者也无法将新系列产品与原有的母品牌认知脱离开来,想要单纯的通过推出新品牌来快速占领市场、获得用户认可,这一条路还有待验证。


国内汽车品牌缺乏的是创造力,比如的创造性就非常强,大部分都只是刚在低端市场取得市场份额,对于高端品牌和车型的技术储备和积累并不多,甚至说中国品牌是差不多的,如今很多汽车品牌都打着学习的口号,目前能看到的学习是学到了精髓,其他的品牌并未看到实际性进展。


时下很多管理和战略模式,都还在学习欧美模式,甚至说日本汽车企业也是,还没有真正意义上针对高端化的需求做出相对应的调整,在变革上是缺乏创新性的,在面对强有力的对手进攻时,并不占有绝对优势。另外,很多国产高端化品牌也在尝试跨界合作,但是在汽车这个领域,并没有持续性,因为很多优美的材料,很多设计,受限制于法规和安全,无法落实到新车上。


没有成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自己为了追求市场的热度,并未深度的了解跨界双方的共性和排他性,只考虑到自己对自家产品的熟悉,而对跨界另外一方,只是浅浅了解,眼界就没有放在全局上,很难站在双方的用户上去思考产品,更别说客观的评价技术和用户需求,还只停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


我过去走访过一些中国高端品牌,产品的推出,在定位和配置上,都是根据已有的市场来去调研。不过所有的商业要创新,需要另辟新径,这显然需要勇气和自信。也就是形成了国内很多新创汽车品牌和高端化的产品,在车型的目标人群上雷同,甚至在主打的配置上也十分相近,我个人认为是缺乏远见和独特性。


在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上,中国企业还是比较欠缺的,人才的构建和培养,团队架构和人才的评价体系也原版照搬,岗位的设定放在最前面,人员的重要性显然没有突出,并未根据新兴世界商业的游戏规则来制定企业制度和发展战略。


我了解过,高端品牌就是要有鲜明个性,强调个性是品牌内涵。汽车领域,让人记住的除了品牌定位之外,还有造型设计,在汽车设计趋同的形态下,很难有比较大的区别,都在比较有限的思路里努力,比如扁平化、无脸的新能源汽车设计,要是在高端领域就会很难受到欢迎,只有独特性才能打开。


当然这里也想提到一个就是,新兴造车势力的路线是果敢“烧钱”大投入,从用户的最优化体验角度出发,积极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将高科技基因与汽车产品深度绑定,从而推动在产品定义、属性及服务等多环节领域的快速变迁,这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开局,但是要注意持续性如何维持。


基于当前中国传统车企新能源车增长受限的现实,从原有母品牌基础上孕育出的新品牌,也在尝试通过体系化的升级,塑造起全新的品牌形象,从而在智能化、网联化的新潮流面前,与新兴势力、与外资巨头们正面竞争。


小编有话说:


市场竞争远不止我上文提到的这些,随着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新兴势力优胜劣汰的加剧,传统车企巨头、通用、福特本田丰田日产等外资品牌,甚至包括BBA等传统豪华品牌也在紧锣密鼓的悄然入局智能电动车型市场。


一个新的事物,成本不是偶然,也没有必然,新品牌创建必定是一场持久战,中国品牌传统车企想要实现逆风翻盘,必定要攻关克难,实现体系化进阶。新造车势力想要占据一份市场份额,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比如啥时候实现收支平衡摆脱资本,实现自负盈亏等问题。


品牌之所以高端,一定是在某几个方面超越用户的期待,才能让用户追随和认同,这种超越并不易,从最初的设想到独立思考,到开辟都是要抛开现在的成就甚至认知,长期坚持。所有的优秀品牌或者高端品牌都在不断舍弃,持续聚焦,内在最核心的是品牌带来的精神吸引力,也正是因为有了坚持,品牌才慢慢被赋予魅力。(图:来源网络;文:懂车之道 莫帅 编辑)

标签: 汽车品牌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