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比亚迪秦PLUS到底能不能颠覆燃油车市场?

  • 作者: 驾质
  • 2021-01-22 11:48
  • 2.71万

​判断DM-i超级混动对比亚迪而言,有多重要?即便不去分析具体的产品信息,也可以得到准确答案。

1月11日,于深圳正式发布全新动力架构,DM-i超级混动技术。出人预料的是,首搭车型竟然是“三箭齐发”——秦PLUS DM-i、宋PLUS DM-i、唐DM-i同时公布预售价,并于3月陆续上市。

看起来,基于DM-i超级混动技术的产能储备非常充分。

集团董事长王传福现身发布会,并撂下一句“狠话”:DM-i超级混动将扮演燃油汽车“颠覆者”的角色。它的出现,是汽车市场的一次“供给侧改革”。

要追溯上一次王传福出现在产品发布会现场,还得归功于2020年3月,刀片电池发布。

彼时,王传福同样留下底气十足的一句话:要将“自燃”这个词,从搭载刀片电池的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

基于此,我们可以轻松做出判断,刀片电池和DM-i超级混动是近年来,最重要的两项技术革命的产物。

“最重要”的理由是,两者皆为终结新能源汽车“痛点”而来,前者是“安全痛点”,而后者则是“成本痛点”——无论是制造成本,还是使用成本,一并终结。

技术终究还是以终端产品为载体。

鉴于,“省”是DM-i超级混动技术重要特点之一,先发“三虎”中,反而是秦PLUS DM-i成为最耀眼的产品明星。

不是说宋PLUS DM-i、-i不好,是因为当价格到了15—20万元区间,在各自所属的产品族谱中,宋PLUS的燃油车,-P都足够优秀,当选项增加,无疑会分散“筹码”。

但秦PLUS DM-i则不同。在指导价10.78—14.78万元的基础上,按照惯例,实际成交价多少还有些优惠。直白讲,同一套DM-i超级混动技术,“价格便宜”成为秦PLUS DM-i更受市场青睐的重要因素。

但“便宜”不能说明问题的全部,还需要“好用”。

DM-i超级混动技术赋予了秦PLUS DM-i“神奇”的工作策略。

以下尝试着用“大白话”,尽量把这件事说清楚。

第一, 车辆通过电起步,舒适、静谧,响应迅速;

第二,发动机启动时,BSG电机将发动机的转速提升到合理区间(高转速区)后点火,省油、减排;

第三,车辆行进过程中,电量充足,直接电驱动,车辆扮演着“纯电车”的角色。

但是,如果车辆发生负重、爬坡、急加油(地板油)等“非正常”情况,发动机会适时参与,与电机一起工作,从而提升驾驶感受。当然,在种情况下,车辆扮演着“油电混动车”的角色;

第四,当电量不足时(达到25%以下亏电红线),在市区低速行驶状态,99%的工况下用电机驱动,发动机启动发电,直接输出给电机。这时,车辆扮演“增程式混合动力车”的角色。车辆毫无续航里程的忧虑;

第五,当车辆进入高速行驶状态,1.5L阿特金森循环专用发动机转速得以稳定在超高热效率转速区间内,由此担起主责,以并联直驱的方式,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辆前进。这时,车辆扮演“高效燃油车”的角色。车辆动力强劲,油耗处于最佳状态。

所以,DM-i超级混动技术拥有EV纯电模式、HEV串联模式、HEV并联模式、发动机直驱模式四大模式,有能力覆盖全场景使用,完全配得上“超级”二字。

因此,获益于“以电为主”的驱动方式,秦PLUS DM-i的任何一个驾驶者,都能体验到电驱的平顺性和NVH的优越感。

在不具备充电条件下,亏电油耗也仅仅为3.8L/100km。事实上,从近期频繁出现的实测报告来分析,实际用车可以做到更低。

较低的售价+亲民的用车成本+绿牌的政策优惠,在三大优势叠加之下,毫不夸张地说,秦PLUS DM-i“吊打”8—12万元区间的所有传统燃油车。这当是王传福所言及“颠覆”二字的含义。

诚然,秦PLUS DM-i产品再好,其产品与价格的契合度再高,那也是一颗优良的“种子”,需要生根发芽,成为参天大树,还需要土壤,阳光、雨露等外部必要条件。

是的,基本面也很重要,“市场需求”也很重要。

如同美国硅谷里,成千上万的“科技遐想”,或许因为市场需求的不足,而纷纷泯于实验室。所以,我们更愿意相信,是“时势造英雄”!

面向未来,秦PLUS DM-i至少面对两个天量“蓝海市场”。

其一,轿车市场。

援引1月13日中汽协披露数据,2020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全年累计销量774.9万辆,同比下降8.1%。全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为38.4%,与上年相比下降0.8%,为14年来最低。

在过去一年的轿车零售销量排行榜上,前15位中,自主品牌仅列两席,分别是第8位的吉利帝豪,以及第15位的长安逸动。其余13席被德、日系品牌悉数占据。

事实上,就算是38.4%的市场份额,也还是以SUV为主力所立下的汗马功劳功劳。2020年,国内市场轿车销量为927.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不足20%,约为185万辆。如果细分到中大型轿车市场,市场份额甚至不足7%。且,这一现象,延续多年。

可以肯定地说,轿车市场,就是所有自主品牌的“蓝海市场”。

所以,2020年12月,汉以新能源中大型轿车的身份,月销破万,真心让人叹服。当下,该秦PLUS DM-i登场了。

当然,经营好这件事,对而言,并不唐突。

从2005年问世的比亚迪F3迄今累计销量已破200万辆。15年对标200万,即便是在漫长的180个月以上的时间里,也依然维持着月均销量过万的记录。

更遑论,由于消费升级,加之产品打造的重心已经偏向王朝系列,当下已经失去往日辉煌,每一天都在拉低曾经月销3万+的高线绩效。

如前文所分析,以秦PLUS DM-i“吊打同级”的产品势力,加之并不陌生的轿车市场操盘经验,即便抢下一个3%的轿车市场份额,面对一个近千万量级的市场,这也是27万辆的年销数据啊。如此,足以排在TOP10的中游位置。

可以肯定,连桑塔纳这样靠“一个车名”走量的车型,在降幅达到26.6%的前提下,竟然可以年销近18万辆。2021年,不会再有这样的便宜可捡了。

其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

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创历史新高。但是,插混车的增长率并不明显,在136.7万辆的总销量中,插混车仅为25.1万辆,占比18.4%。以性能优势著称的DM-P插混车,是2020年的主打产品,尽管销量有所下滑,但仍以48084辆的销量,独占近20%的份额。

插混车为什么卖不好?明明还有“绿牌”优势。

事实上,除了因为制造成本较高,造成售价居高不下之外,对插混车“不怎么靠谱”的认知一直都在。

据统计,有近85%的插混车用户是以纯电车状态出行,有近50%的用户只会在1—3天之内充一次电,甚至还有2.4%的用户平均每一个月才会充一次电。

所以,插混车的用户会传递出两个信息:其一,买插混车不如买纯电车,反正“我”都是纯电出行,还可以享受纯电车高水准的平顺性;其二,买插混车不如买燃油车,充电真是麻烦,而且,不充电的插混车耗油量也不低。

但,在2020年10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公布之后,插混车的普及率,必然成为政策导向的重点。预计,到2030年之前,插混车的市场份额将达到整个汽车市场的40%左右,而2020年这一份额还停留在1.24%,绝对增量达到780万辆。

正如王传福在2021年1月,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所言:新能源汽车行业从早期依靠政策的“单轮驱动”,全面转向“政策+市场”的“双轮驱动”。

显然,在终结新能源车“安全”、“成本”痛点的同时,秦PLUS DM-i以无限接近纯电的驾驶感受,以覆盖全场景使用的能力,强化了用户用车的舒适性、便利性。

秦PLUS DM-i正以最符合市场需求的状态,逐渐融入市场。

结语:

2021年的“开年车市”一片喧嚣。

特斯拉Model Y “上市即降价”引发连锁反应。

部分自主品牌有些措手不及,慌忙之中,仿佛只有“超长续航”才能“自我救赎”。

蔚来的“固态电池”,智己汽车“掺硅补锂”电芯技术,广汽埃安的“硅负极”电池,无一例外,都把续航指向1000公里。

众说纷纭间,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产品好不好,“将来再说”;广告好不好,就“看现在”。

无疑,秦PLUS DM-i“现货发售”,实测续航1200公里,有颠覆燃油车市场能力的同时,它也遇到了最好的市场——是最具增量可能性的市场。

当天时、地利兼具,秦PLUS DM-i只待3月上市,聚齐“人和”。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