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烧机油现象”的前因后果

近来在网上,看到了不少自媒体及一些同业们写的关于汽油车“烧机油””的帖子,并做出了相应的故障原因分析和和一些解决方案,委实令人收获匪浅。然,仔细核计一下,感觉似乎不够完善和细致,因此,在这里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与感受。

根据一些专家和同业们的说法,烧的原因无怪乎出于以下几种原因,从的好坏到发动机缸壁的研磨;从油分器的工作效率到密封圈的老化;再从喷油嘴供油方式积碳的影响等等;几乎囊获油品过量消耗的全部原因。诚然,这些说法总是有其合理性和可能性,处理后也或多或少对部分“烧”现象有所缓解;然而,现实中却依然无法减轻社会车辆“普遍”的“烧”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车辆为何经常出现“烧机油”问题。

众所周知,每一台车,或者说,每一台在出厂时都经过了严苛的测试,都有着相同的装配间隙;至少,是保证了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新技术的衍磨和涂层运用,只会更好的让高效运行,至于一些极个别的个体化差异,或许会存在,但绝不会引发大量“烧”的现象。因此,所谓的缸壁网格化衍磨耗费超标的说法理应可以休矣。

油分器的工作效率,以及橡胶密封圈的老化,确有可能,会引起的的大量消耗,引发“烧”的现象。我们知道,油分器的工作原理是,高速的混合油气在遇到阻力时,通过气流的高速旋转而产生的瞬间的离心力的方式将油气进行分离,进而达到理想的油气分离的效果。这里,会存在着油分中的压簧弹力不足或簧片的老化、损坏而严重影响到油分的效率。从而造成了油气分离的不彻底而出现了“烧”的情况。这种现象存在的范围较广,也算是较为常见吧。多年前的老款车型较为常见些。比如像一代的EA888,等老款,大多是属于这种类型。我们也通常把它看作是“胎里病”。

橡胶密封圈的老化变形,也是引发“烧”故障的常见现象,然而,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却和油品与燃油的选择有着一定的关联,而且,其现象也相对较为很明显些,常常是在使用过程中渐渐的形成了“烧”的情况,发生的现象相对比较缓慢些。(后面,我会专门讲到这一点)。

其他,尚有曲轴箱废气管堵塞、添加过多。。。等情况,同样会形成“烧”的现象,但这些不过是属于个例罢了,仍在普通的维修范围之内,也不足以形成普遍现象。

根据笔者近些年来的维修经验和所学到的理论原理,结合日常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答案,其实,绝大多数的“烧”故障现象,不可忽视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01

油泥过多,阻塞刮油环通路,使油品无法顺畅的回流到内,被迫强制性的潴留在缸壁而被消耗掉。活塞是上面两层气环,下面一层是刮油环。润滑油通过曲轴的搅动,以被动的飞溅润滑方式被粘连在缸壁上,既起到一个降温的作用,又起到润滑缸壁与气环相互间摩擦的作用,然后,通过刮油环的机理将油品收集起来送回到,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循环。倘若刮油环的油路不畅,那必然会形成“烧”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处理此类故障时,大都是属于这种情况。具体表象是,当你打开机关盖时,表面上是很清亮的,但刮油环的油槽内确粘连着一层肉眼可见的油泥沉积。

造成油泥沉积的原因比较多,很大一部分还是应该属于润滑油自身的问题,如调配工艺的不完善,或是配方中粘指剂与抗氧化剂的性能指标不符、高温抗氧化性不足等而造成的。或许,油圈的朋友不大爱听,但事情确实如此。有的时候,理论数值与实际应用,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毕竟,油品的运行环境太复杂了,没人能够完美的复制出实际的运行工况。(如,该粘指剂在什么温度、什么条件下容易产生“析出”现象,该粘指剂的抗剪切性如何、抗氧化性如何,与其他复合剂会不会在高温条件下叠加反应。。。),当然,这又牵涉到油品的配制与生产的问题了,这是由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去考虑的事,在此,我们不多做解释。

当然,因为润滑油的不足,而产生的高温,进一步加速了油品的氧化速度,也更容易形成较多的积炭颗粒,会进一步促进了油泥的生成条件。。。

说这些,不代表市面上卖的油品质不合格或者质量不好,是劣质油,相反,现阶段,哪怕是最”假“的油,也大多数是”假“而不”劣“的。(小作坊除外。)

02

油的粘度问题。我们知道,xw-30、xw-40油品中的30粘度和40粘度,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粘度数值,而代表的是一定的粘度范围;就拿40粘度来说,从粘度12.5~16.3,都属于40粘度。但每一款所适应的具体粘度是不同的;这也是一台车选用不同的厂家,自我感受不同的原因,也由此产生了所谓原厂油与品牌灌装油有差别的原故。同样一款40油,你用13与14.5的粘度,那感受绝对是不一样的;同理,如果该车标配30的油,可你却一定要加上40的油,因为粘度超过了其适应的粘度范围,并不符合其使用的工况,那不烧还等什么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合资产的别克车,你加上40的油试试,两三锅油以后,不烧你来找我!

另外油品标准的不同,也是极易造成人为“烧”现象的主因。一款德系车,你虽然选择了正确的40粘度油,但却是美标的,不但在关键的理化指标上达不到德系车的要求,就算粘度正确,也一样会“烧”!这一关键指标,就是高温抗剪切值(HTHS)。美标要求仅为2.9~3.5,而欧标却要求在3.5以上。(通俗地讲,高温抗剪切代表油膜强度)特别是针对德国原产的车系,非常关键重要。

因此,正确的选择油品,什么车型,大致该用什么油品,修理工们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也是避免车辆烧的一个主因。可惜,近乎99%UP的修配厂并不了解这一点。

03

橡胶件老化。这也是造成“烧”的一个重要要原因。然而,这个原因却是和的选用也有着极大的关联。做润滑油的工程师们都清楚,pao各项指标都很好,但它却有个难以克服的弱点,那就是对天然橡胶件有着极强的溶缩作用。如果一款油完全用pao来做原料油的话,那一锅油用不上几千公里就会产生“烧“的现象了。更不用说上万公里的换油周期了。

所以,油厂在配置油品时,常常会用上对橡胶件有溶胀作用的酯类油去综合pao的溶缩,以求彻底达到平衡的作用。这方面,正规大厂生产的油品有其优势。然而,不是每个厂家都能生产出如此平衡的油品,当你一旦加过两次或更多的那些不知名的油品后,内已经产生了橡胶件的溶缩溶胀反应,这是不可逆的。就算是换回了正确的好油,不过是对“烧”的现象有所缓解,最终想彻底的解决掉这个问题,那就只有拆缸盖换橡胶件了。因此,用油的不规范和不谨慎,也是造成“烧”的重要原因。

04

机滤与空滤。很多人常常不注意空滤和机滤,认为反正有一个就行;甚至把空滤翻过来吹吹又安了回去。这样做真是大错特错啊。我们中学时就学过,什么是气溶胶;什么状态下气溶胶的形式会被破坏。其实,里的状态跟气溶胶的情形几乎是一样的。当洁净的里掺杂进微小的颗粒时,它就充当了一个核的作用。当这个核越来越多时,洁净的就变得逐步浑浊发黑,再一点一点形成了胶泥状而粘附在缸壁上以及管路壁上,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开始沉积。因为缸内直喷和燃油的质量标准并不是完全的匹配,发生不完全燃烧的情况较为常见,因此烟炱的产生也会越来越多。其后果是什么,我想,大家都可以想象的到,所以,空滤和机滤的更换,万万不可马虎。否则,影响的就是自己的声誉。

其他,有装配后的烧现象,也有加油量不对以及什么正时、等引起的“烧”现象,在此,我不做特别描述。毕竟这种故障都是些个别故障,不具有代表性。该拆机就拆机,该换件就换件。那也没什么好说的。

简单的做了一下总结,这也是我这些年在油品制造领域和的运行特点的一点小小的感悟。还是那句话,“烧”的故障不是厂家造成的,而完完全全是人为因素,是“人祸”!

什么车,用什么油;什么车系,用什么标准!精准用油,方可有效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也才能给你带来良好的口碑

文章来源:网络,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供参考。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烦请平台留言删除。

推广

亮点不断,精彩纷呈

善养车油轮矩阵抖音平台

保存图片并打开抖音关注

温馨提示:以下为微信平台自动配送广告,与本号无关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文章由易车号作者提供

标签: 机油 烧机油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