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底盘磕碰致电池起火,新能源电池安全任重道远

前段时间,广州有一辆小鹏G3发生冒烟起火,在起火过程中还伴有疑似爆炸的声响。在事故发生后,小鹏汽车的工作人员迅速反应,在经过勘察之后表示,车辆外观完好,电池箱底部有明显严重的磕碰伤痕,导致电池严重受损,初步判定为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



就处理速度而言,此次的反应不可谓不快。但即便如此,电池起火也已然成为事实,而每一次电动车起火事故,都免不了会受到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关注。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大家对安全性的不信任造成的。就以这次事故为例,尽管起火原因是底盘严重磕碰所致,可依旧有声音质疑:明知磕碰会导致起火为什么还要将电池铺在上?


就目前而言,市面上大部分的电池都布置在上,根据车企和车型的不同,大都有不同程度但绝对称得上严格的保护。可即便如此,将电池布置在,磕碰的风险依旧要高于布置在车辆的前备箱或者后备箱。这都是已知的事实,但为什么车企们还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首先,电池布置在已经是经过了充分论证的。就目前的电池技术发展而言,要保证车辆的续航里程,就势必需要一定数量的电池单体。而如果我们将电池的布置位置从上挪到前备箱或者后备箱上,就会因为布置空间的问题,导致电池体积的减小,从而导致续航缩短。


如果单纯从“自燃”这种现象出发,其根本原因不在于电池的布置方式,而在于电池的质量问题。比亚迪为什么要花大努力去做刀片电池,为的就是让消费者更加安心。须知道电池因长时间在液体中浸泡,一旦电池材料不过关、动力电池系统拼装布局有缺陷、过充、过放电、散热系统有问题,都会导致电池因发生热失控而迅速自燃。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将电池布置到车辆之后,大多数车企都会对其“层层保护”,比如增加更坚硬的电池外壳、采用更合理的电池布局、增加更多的监控系统与传感器进行监控与保护等。但就如同手机电池也会发生爆炸一般,的电池同样存在自燃的风险。


小鹏G3的此次自燃与磕碰有关,但这却也不是首例因磕碰而导致的自燃事故,比如在去年4月份,特斯拉蔚来都曾因类似原因发生过车辆自燃事故。那么对于我们开纯电动汽车的朋友来说,如何在日常用车生活中保证自身的安全呢?


首先需要普及一点,自燃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身上,同样会发生在燃油车之上,但两者的自燃却又有所不同,一般的自燃会伴随浓烟,这能够给车内乘客以警示,以更快更早地离开车内。因此,如果我们在行车过程中,看到车辆有烟飘出,就不要犹豫,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立刻远离车辆并报警处理。


有的人或许会说,电池布置在,那是否不能涉水?其实就目前来说,新能源汽车的涉水性并没有受到电池布置在的影响,包括权威机构也在测试中对市面上的大部分的涉水性给予了肯定。因此,那种所谓“不要让车辆涉水,不要走路况不好的地方”等说法,大家不要全盘接受,因为按照这种说法,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路面上。


最后,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以这多次的事例为警示,在日常的用车中多加留意车辆的情况。比如我们在通过路面之后如果感觉到车辆有磕碰,那我们不妨检查一下是否有受损的部位。即便没有上述情况出现,在每次的保养时,我们也可以让工作人员升起车辆去检查一下车辆



其实每年一到夏季,有关于自燃的新闻就满天飞,比如2018年,国内就发生了40余起自燃事件,而在全球范围内,自燃事件也达到了50多件。很多消费者由此判断的可靠性,但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准确。同样以2018年的自燃事件为例,国内保有量261万辆,起火事件不过40余起,从概率上看,接近2015年时西安高峰时期的燃油车自燃率。

而之所以明明自燃概率低却会引起消费者反感的原因,大都在于其“不稳定性”。以目前来看,燃油车的自燃大都源自缺少保养,是部件老化所致;而的自燃原因却千奇百怪,让人颇有一种“刮刮乐”的感觉,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自燃会是因为什么。因此,对于目前的来说,要想扭转这种“刻板印象”,电池安全技术的提升刻不容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