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汽车百科知识:防撞横梁拉宽一些,能否提升25%偏置碰撞测试成绩

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在CIASI机构中引入,诸多车辆的「A柱」弯折引起了对防撞梁的思考:为什么不能宽一些呢?汽车的正面碰撞测试有三个标准,基础的是正面100%完全撞击,低标准为CNCAP正面40%吸能避障测试,高标准为CIASI刚性避障测试。大部分车辆在「低标准测试项目」中都会拿到挺好的成绩,原因多为单侧40%测试可以撞击到防撞横梁的保护区域,再通过吸能盒与纵梁的传导则可以保证车辆损伤很低,那么增加宽度能否提升25%的测试成绩呢?

01标准答案

增加宽度不见得有意义碰撞产生的作用力一定是「相互」的,物体间的作用不存在单向,其本质可理解为物体表面电子之间的互斥。而撞击角度又会影响相互作用力的“反向作用力”,一般理解的撞击测试是车辆完全塌缩于刚度足够高的测试避障上,但有没有注意过一个细节呢?——碰撞测试时有很多车辆会弹起,这就决定了应该有多宽。

假设100%覆盖车头可以降低撞击损伤,那么非常重视车辆安全的自主品牌为什么不使用这种结构呢?对于这些车企而言并不在意这并不是很高的成本投入。原因在于如果覆盖到车头两侧,在25%偏置碰撞测试时,其产生的反作用力则有可能将车辆“反弹”到危险车道,从而引起更多车辆的连锁碰撞,结果非常有可能造成车辆的更大损伤与人员的伤亡。

02三段防撞

100%正面碰撞_防撞横纵梁25%两侧碰撞_轮旋与想要保证侧面碰撞时车辆不会大幅侧滑或被“弹飞”,方式只能采用撞击时接近垂直受力。概念为轻度撞击直接顶到轮胎,严重撞击由轮旋进行缓冲,由扮演“防撞纵梁”的角色保证结构不变形。说白了就是车头两侧实际也有一套系统的「防撞保护结构」,只是不以“梁”来描述,而是以“柱”的概念形成全新的认知。

综上所述,之所以在讨论安全性时会聊「A/B柱强度」,原因正在于这两个结构也起到的作用。但是A/B柱又无法以水平的笔直结构打造,所以其材料强度必须远超防撞横纵梁才能保证安全,屈服强度理论上应该在1500Mpa(兆帕)左右才算高标准。至于B柱则有些尴尬的问题,因其高度一定程度的决定了强度,这就像掰断一根甘蔗会很轻松、掰断一节就很难是一个道理;所以偏高大一些的SUVMPV车型,其侧面碰撞保护水平往往要差一些。

存在的问题:CNCAP作为制造标准的制定机构,其正面偏置测试与侧面碰撞测试只进行「驾驶员一侧」的测试。结果造成了绝大多数车企只对车身左侧的A/B柱进行加强,副驾驶一侧的强度往往非常的差,所以大部分人喜欢的副驾驶实际最不安全。不过近期有传闻CIASI将会引入“副驾驶侧25%偏置碰撞测试”项目,如果能引起用户关注的话则有可能改变行业标准,拭目以待吧。

编辑:天和Auto-科学岛

责编:天和MCN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

易车号作者提供文章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