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江淮大众生产燃油车 一汽、上汽怎么办?

股比博弈新筹码。

文丨左茂轩

6月11日晚间,江淮汽车(600418.SH)发布多条公告,披露了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增持合资公司江淮大众之后的合作规划细节。

当天,安徽省国资委、大众中国投资、江汽控股签署了《关于安徽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协议》,江汽控股应发行且中国投资应认购代表江汽控股等价于人民币17.92亿元的注册资本的新股权,对价为人民币23.83亿元。完成认购后,安徽省国资委和中国投资将分别持有江汽控股50%的股份,安徽省国资委仍控制江汽控股,因此该交易不涉及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变更。

同时,中国投资还正式签署了投资协议。中国投资和江淮股份分别认购代表合资公司等价于人民币45.2亿元和8.4亿注册资本的股权。的注册资本从20亿元增至73.56亿元,其中,中国投资和股份分别出资55.17亿元和18.39亿元,分占75%和25%。

值得注意的是,明确表示,在中国法律允许且取得许可的前提下,未来将优先考虑在生产B级车、C级车等插电混动汽车和燃油车。

这也意味着,的合作将不仅仅局限于电动车。如果,将B、C级燃油车导入可能会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正面交战。

B、C级燃油车优先考虑江淮大众

作为双方合作的重点,的产品组合框架浮出水面。

方面,集团承诺将授予合资公司4-5个集团品牌产品,计划中的产品将基于其纯电动平台。一家年产量为35万辆生产节拍60辆/小时的工厂将从2025年至2030年期间的某个时间点开始全负荷运转。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意生产燃油车,并且产品导入的优先级将高于在华的另外两家合资公司

公告称,当集团评估在B级车和C级车细分市场,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油/插电混动车型,针对中国市场的未来集团模型时,就集团控制的主体将要生产的产品,只要中国法律法规允许且取得适当的许可(即燃油投资批准/备案以及生产企业/产品准入),合资公司将获得优先考虑,以提高合资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济规模。集团潜在的商用车产品也是如此。

合资公司的目标是:在2025年生产20-25万辆,2029年生产35万-40万辆。预计总收入在2025年达到300亿人民币,在2029年达到500亿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的营业总收入为473.62亿元,这一合资公司未来的规模将于现在的相当。

也就是说,计划在导入燃油车和,让不是仅仅作为一个纯生产企业存在,从而提高合资公司的盈利性,让在中国获取更多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成立的背景是,此前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规定,在整车和专用制造方面,中方股比不低于50%,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含两家)以下生产同类(乘用车类、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而通过生产新能源汽车,从而让拿到了在中国成立第三家合资公司的资格。

2017年5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获得了新建纯电动项目生产资质。不过,发改委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企业管理规定》明确提到,新建企业可生产纯电动,不能生产任何以内燃机为驱动动力的产品。也就是说,按照规定,只能生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中提到,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 2018年取消专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也就是说,从政策上来看,两年之后,才能够突破在国内只能通过两家合资公司生产燃油车的限制。而只有纯电动生产资质的,将来是否能够突破政策限制生产燃油车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但是,由于已经是江汽控股的大股东之一,存在着多种解决燃油车资质的途径。

股比博弈的谈判筹码

在5月29日,集团全球CEO迪斯在接受智库君采访时表示,之间的合作不会影响。迪斯称,会和拥有不同的品牌,它所针对的细分市场也会不一样。从自身的特点来看,小型纯将是的切入点。

但是,根据合资公司产品组合框架,并不会局限于纯型,也不会局限于低端的小型车

集团计划将燃油车导入并提高优先级,也无疑将对产生一定的影响。

加大与的合作力度,存在一定合理性。首先,拥有对合资公司控股权,在合资公司中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另外,由于持股比例更高,也能在获取占比更高的经济利益。

2019年,中国市场为集团贡献了约40%的销量,但集团从中国合资企业获得的营业利润仍基本达到上一财年水平为44亿欧元。而集团未计入特殊项目支出的营业利润高达193亿欧元。也就是说,中国虽然为提供了足够高的销量,但其分得的利润却并不与规模匹配。因为,在华所获得利润中的很大一部分需要分给中国的合资伙伴——一汽上汽

在华的两家最重要的合资公司中,持有50%的股权,在的股权则只有40%。事实上,多年来,一直谋求提升在的股比,以获得更多利润。2014年10月,双方的谈判终于获得突破。根据当时集团与德国达成的协议,股比将调整为51:49,其中,集团占51%、集团占30%、奥迪股份公司占19%。不过因受到“排放门”事件的影响,该计划未能落地。

随着集团逐渐走出“排放门”事件的至暗时刻,以及合资股比限制的放开,试图调整股比的计划重新提上日程。提升在的股比,或许只是走出的第一步。

有业内人士认为,增强与之间的合作,可以提高在与之间谈判的筹码。

事实上,在合资公司内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在合资企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集团来说,中方团队在本土化研发、供应体系、人才培养等多方面都曾作出巨大贡献。比如,在中国市场独创的“轴距加长”、中国市场的“专属车型”,以及去年刚刚从独立的品牌子品牌捷达

不过,目前中国市场充满变化,必须思考的是,维持在这个占据着其40%的全球最大市场的发展稳定。“如果想要调整股比,股东双方必须经过理性的谈判,避免造成两败俱伤。”

并且,在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的“新四化”的革命下,本身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要在中国市场持续保持领先的优势,离不开合作伙伴的支持,如何维持三家合资公司的合作稳定,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文章由易车号作者提供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