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透视新能源补贴价格"红线" 为什么是30万?

政策对电动车们释放了"关门"信号。

4月23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与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在第三条中指出,新能源乘用车必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才能享受到补贴。

30万以下的在新政中侥幸过关,然而30万以上高端的遭遇却为他们敲响了警钟。根据既定计划,新能源补贴政策将在2022年底彻底退出市场。

为什么是价格?

在此前的补贴政策中,政策制定者一直以技术性参数作为补贴标准。纯电动的补贴金额=Min{里程补贴标准,车辆带电量×550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调整系数×车辆能耗调整系数。

因此,此前纯电动能否拿到补贴以及拿到多少补贴只与带电量、能量密度、能耗水平等技术性参数相关。

然而在最新公布的补贴政策中,政策制定者却首次引入了售价这非技术性参数作为补贴标准。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非技术性参数具有“一票否决权”,这就意味着在2020年7月22日以后,尽管一款完全符合续航、能量密度等标准的要求,但由于它的厂商指导价超过30万元,所以依然不能享受到补贴。

为什么要设置限价?有关部门对此表示,设置限价是综合考虑到我国消费者购买力水平、产业发展等因素,为避免补贴资金大量流向奢侈消费,而这正是美国、德国、英国等国通行的做法。

最新的德国补贴政策明确:德国政府和车商将联手提高和扩大电动汽车财政补助,4万欧元以下的补助提高50%。

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设置限价是很好的导向型政策,首先是提升补贴效率,补贴主流产品,对豪华高溢价产品减少补贴。同时有利于新能源车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实现与传统车价格体系并轨。

为什么是30万?

为什么门槛是30万元?对此,崔东树从电池成本的角度出发,论证了30万元门槛的合理性。

崔东树表示,新能源目前所有产品的带电量在100度以内,按照1000元/度电测算,目前电池成本不超过10万元,按照电池占整车30-40%去测算,整车总体价格在30万元左右,由此设定30万元的价格是合理选择。

然而造车新势力的两位明星创始人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直言,新能源补贴新政策的30万的门槛是为了限制特斯拉而设计的,但是却给了降价的理由和必要性,标准版可以把价格拉到30万,补贴后27万多。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认为将下调售价,他预测国产model3长续航版补贴后会降价到27.75万元,比当前价格33.9万下调6.19万。在何小鹏看来,降价后,将对原来15-40万售价的产生较大竞争压力。

令李想与何小鹏没有想到的是,并没有下调售价,反而在补贴公布后悄然上调了售价。官网显示,目前标准续航升级版和长续航版的补贴后售价分别为30.355万元和34.405万元,相较补贴新政公布前分别上涨了3500元和5000元。

由此,30万元门槛的真实用意埋没在了漫天飞舞的观点中。但从事后的结果来看,失去了补贴,并被成功地限制在了30万元以上,而主销车型在30万元以内的自主新能源企业则顺利拿到了补贴。

值得一提的是,蔚来作为唯一主销车型在30万元以上的自主企业,也因其换电技术被纳入政策支持的范围,从而有惊无险地享受到了补贴。

30万,一条生死线

随着补贴新政的公布,30万的门槛将演变为新能源市场上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就像政策对能量密度的过分追求造成了现在的高续航大行其道一样,直观来看,此次政策对30万以下的过分倾斜也将对未来的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自主企业的高端化之路自此受阻。目前为止,上汽东风北汽等自主企业都已推出了旗下的高端纯电动品牌,然而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原有的发展规划势必会大打折扣。

高端品牌在推出30万以上的新车时会变得更加谨慎,一个安全而又符合逻辑的做法是将资源投向30万元以下区间的产品。

这意味着自主企业将在事实上放弃高端市场,30万元以上市场拱手送人,高端电动品牌将徒有高端之名,而无高端之实。

在未来的高端市场上,我们会看到或者奔驰宝马等传统豪华品牌,然而却很难看到自主品牌的身影,如果非要说一个的话,或许算一个。

其次,自主品牌擅长的中低端市场将承受压力。在中国市场的遭遇,大众丰田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他们大举进攻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时候,定价将成为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由此可以预见,未来将有多款合资纯卡在30万元的门槛上,这样一来既享受到了补贴,也降低了终端售价,而原本它们并不属于30万元以下市场。正如何小鹏预测的那样,设置30万元的门槛后,原来15-40万元售价的竞争压力只会明显加大、不会缩小。在这个角度上,30万的门槛不仅将们挡在了门外,也让侥幸过关的自主企业“压力山大”。

换个角度来看,高端企在中国市场的“脱补”也给自主车企敲响了警钟——真正实现新能源产品高端化,就是具备脱离补贴、独立生存的能力。与此同时,补贴政策“限价30万元”,政策干预范围越来越小,自主新能源产品的“温室空间”越来越小,打造30万元级产品力已是燃眉之急。值得注意的是,关门时刻已经到来,时间已然不多;今日能关上高端补贴大门,明天就能“脱手”中低端。补贴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市场的认可才是正道。眼下,自主企业已经到了非走出补贴舒适区不可的地步。再不行动,就不用再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责任编辑:邵奎祎_NA6673)

易车号作者提供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