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14个车主抢一个充电桩,电动车“充电尴尬癌”还有得救吗?

在2020年,主流纯电动车的续航都已接近500km,如果和燃油车来对比,算的上旗鼓相当。但是大多数车主的续航焦虑并没有因为续航里程的增加而减缓,深究其中原因我们会发现:在续航不断突破时,由于国内充电桩行业发展迟缓,导致的充电便利性受阻,而TA也成为产生续航焦虑的始作俑者。到了2020年,我们的充电桩建设有变好吗?

私人充电桩占比少,公共充电桩严重不足截至2019年,我国私人充电桩保有量仅70.3万个,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81万辆,私人充电桩占数目的比例仅为18.4%。这就意味着,每十台新能源车中,只有两台有私人充电的条件。

那我们公共充电桩的数量是否够用呢?截至2019年12月,现有充电桩保有量超过108万个,而真正可用的公共快充桩的数目仅为21.69万个,但是却需要服务310万的无桩车主,车桩比例是1:14,对于单次充电时间至少在1小时以上的而言,这样的比例是严重不足的。

充电体验差同时,由于我国的充电桩分布不均,车主们很难就近充电。即便是驱车找到了充电站,由于部分停车场所出于利益因素以及部分车主不够“自律”的原因,充电车位常会不对外开发,甚至还会被燃油车“霸占”。

即便是找到闲置的充电桩,新能源车主还会面临许多烦恼。目前大多充电桩运营商都有自己的APP,服务信息和支付方式都不兼容,并且还需要一系列的注册、预付费等操作。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充电行业标准不统一,许多车型在充电的时候,可能发生与充电桩不兼容的情况。我们之前有过一次体验,一排8个充电桩全试了一遍,只有最后一个能充上电,不仅严重影响了充电体验,而且不停换桩的过程,大幅增加了充电的时间。

充电桩利用率低,运营商持续亏损根据了解,以公共快充为例,一个50kW的快充成本在2.5万左右,算上配电和土地建设施工成本以及设备折旧、维护等费用,它的年平均营业开销加成本分摊在2.8万元左右。

按照0.7元/kWh的充电服务费分成来算,要想实现盈利,一年至少得充800台车,但是根据充电桩企业的财报来看,充电桩的利用率差别非常大,很多充电桩都是一星期过去都无车问津,即便是有些充电桩可以满负荷运作,算下来整个充电桩的平均利用率根本达不到实现盈利的水平。

(数据来源:上海市充换电设施数据平台)

虽然说,目前大多数充电桩是和出租车公司合作,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但是对于受众面更广的用户端,充电桩利用率远远达不到盈利的水平。充电桩利用率很低导致运营商收回投资较为困难,导致许多充电桩陷入无人维护、甚至停业的窘境。

商业模式还有待创新对于大多数充电桩运营商来说,目前其盈利模式主要是:服务收入、财政补贴、广告媒体。其中,收取服务费是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据悉,目前的充电服务费大约在0.5-0.8元/kW之间。

财政补贴方面,许多地方都对充电基础设施,电价电费,土地等方面进行了补贴和政策支持。因此财政补贴也成了充电桩运营商的盈利来源之一。

广告收入方面,运营商通过在充电桩上(或充电站)安装液晶屏或灯箱广告来实现盈利。目前行业平均水平预计单桩广告年收入约为0.05万元。大多数充电桩运营商的商业模式都过于传统,他们还未针对车辆充电的空余时间,创造二次消费空间的项目。

充电桩保有量亟待提升近日,许多地方都发布了鼓励充电桩建设运营的相关政策。比如4月1日市发改委发布了相关的通知,以资鼓励大家建设或者改造智能充电桩。

之所以要大力扩建私人充电桩,是因为私人充电桩建设的目标完成率没有达标。之前规划的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超过430万个私人桩,但是目前完成率仅为16.3%。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大家都想把私人充电桩的缺口补上,所以各地区都在紧密罗布的加速充电桩的建设。

私人领域:需要加大充电桩的普及率。私人充电桩走的是慢充路线,相比于公共快充桩,它的成本更低廉、技术更成熟。但是由于“物业难”和“电网难”等原因,影响了私人充电桩的普及率。

除了在政策上支持消费者解决“物业难”等方面的问题之外,比如老小区专门设置慢充桩的停车位,新小区出台了不得阻拦有安装条件的私人充电桩政策。针对“电网难”的问题,可以通过建设智能充电桩,在夜间居民用电低谷期对进行充电。

公共领域:需要增加直流快充桩的建设。根据上面的计算,目前一个公共快充桩需要满足13个没有私人充电桩的车主的日常充电需求,这个早就超出了单个充电桩的负荷。因此,对于公共充电桩领域来说,未来还需要大力建设直流快充桩。当然,除了在公共停车场增加直流快充的数量之外,还需要在高速、城际快速路建设快充站,以此来缓解长途行车的补能焦虑。

功率智能充电桩+换电模式补充充电慢是目前主的核心痛点,并且随着续航的不断提升,如果快充不能够得到提升,这一问题只会愈加严重。因此许多新能源车企、电池厂商甚至科研机构都在努力提升充电桩

根据统计,我国新增公共充电桩平均从2016年69.23kW持续增加到2019年115.76kW,提升67.2%。但是与目前领先的充电桩技术,比如特斯拉的第三代250kW的充电桩相比,还存在一代以上的差距。因此,增加快充充电是未来公共充电桩的发展趋势。

当然,除了提升充电之外,推行智能充电桩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智能充电桩不仅能够实现“即插即用”,能够有降低适配时间,降低车主的补能焦虑。同时,它还能结合5G技术,实现具有“电子计时表”、“充电桩”、“智能5G信号基站”技术多功能充电桩,兼顾了“泊车收费”和“充电功能”。

此外,为了解决充电带来的烦恼,不少厂商提出了“换电池”的思路。换电模式可迅速补充能源,解决和充电焦虑并降低购置成本。截至目前,我国换电站保有量400座,主要运营商有三家,奥动、蔚来、伯坦分别运营183、123、94座。

但是换电模式缺点很明显,建站成本高、电池规格难统一。所以换电模式比较适合在公交车和运营车上使用,因为这类车型的标准化程度高,而且对运营效率要求更严。

过去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补贴重心都放到了上面,相比之下对充电桩领域的补贴和支持要少一些,导致充电桩行业的发展滞后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今年开始,上到中央顶层设计,下至地方具体政策都在加大对新能源车充电桩建设的扶持。当然,随着补贴逐渐退出,保有量的增加,也会倒逼整车厂和充电桩企业来扶持充电桩的发展,只不过这个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

易车号作者提供文章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