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新宝骏首创的“手机车联网”,真实使用情况如何?

数据,是互联网时代最为珍贵的资源。通过车联网进行大数据收集,并发掘发挥大数据应用的价值,是车企的机遇,也是趋势。而当一个最懂用户汽车的品牌在大数据时代有了智能网联的赋能,是否会迸发出新的契机?

什么才是一台真正的智能网联?它要具备智能化与车联网两个核心要素,它要能实现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控制执行,有自己的思考与辨识能力,它要有多种方式的交互与远程控制……这样的标准下,很多只是内置一张流量卡,能听听流媒体音乐,或是只能通过语音进行蓝牙电话拨号的车型,无法被称之为智能网联

一年前,以“网联科技、智能驾驶、数字化智能服务”为品牌核心的新宝骏正式发布。一年后,新在不断寻求智能网联核心技术与用户真正需求之间契合点的道路上,已经踏出了坚实的步伐。

基于对智能网联发展阶段与核心技术的认知,新一方面在车联网、语音识别、远近程控制等技术领域进行积极布局与尝试,另一方面也在体验上下功夫,去探索哪种呈现形式对用户最友好。


真正了解用户是技术升级与创新的依据,是在细分市场做出引领性产品的基础,是打通用户与品牌之间的壁垒,真正形成生态闭环的根本。正因如此,一年已经拥有四款智能网联车型的新品牌,第一次发布了旗下产品用户的智能网联使用偏好报告,并对用户的使用数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对于行业而言,这份智能网联用户数据的发布,能够了解到用户真正的使用场景与习惯,由此确定哪些是用户最迫切需求的功能,哪些技术应当成为标配,哪些应当是未来花大力气攻克的用户痛点,哪些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

为什么新宝骏的智能网联数据值得关注?

如果按照现在人们习惯的以手机为终端设备进行互联为标准,智能网联应当是能将手机互联的体验带到车上,将手机的硬件生态与应用生态带入到智能座舱里。

换句话说,智能网联应当是一个品牌的基因,是品牌开发车辆最原始的输入需求之一,而不是只停留在配置层面,考虑为配置单表格多增加几行内容。


这就是新此次发布智能网联用户偏好数据值得关注的重要原因。与众多品牌将智能网联看作“锦上添花”的功能不同,新从诞生之日起,将智能网联视为品牌建设的支撑点和品牌标签的差异化之一。这个原本就把倾听用户声音并快速响应视为立身之本的品牌,在智能网联收集的大数据支持下,有创造出更强驱动力的可能。

新宝骏用户如何使用智能网联?

真正好用的智能网联应该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以人为本,另一个是全时全维互联。任何车载智能网联技术的出发点,都应该要能为用户提供24小时在线的无缝衔接出行服务。

基于这个理念,新创新地提出了“手机车联网”的概念,将智能手机与智能车机深度绑定,最大程度将手机生态的硬件性能、软件功能与车机生态的车辆专属、用车场景适配结合在一起,从而让用户愿意用、轻松用、无感用,解决了绝大多数手机依赖的用户被迫需要进入另一套车机系统的真实痛点。


在新车型上,所有能够在手机应用上实现的功能——导航、音乐、游戏、购物、发微信,车机都可实现;所有需要对车遥控的功能——车门车窗发动机、空调,甚至智能驾驶的偏好,手机都可设置。而且因为手机的专属性,在全家不同成员使用同一部车时,或者某个人使用不同的新车型时,所有的个人驾驶习惯信息都可以实现无缝同步。

这种情况下,新用户对于车联网语音控制、近程与远程控制车辆有着很高的使用频次。

1. 语音控制

截止目前,新车联网唤醒语音次数超过730万次,各车型用户的语音控制占比已经达到了50%左右,成为用户日常用车习惯中不可割裂的一部分。其中语音导航、语音音乐、语音微信发布、语音空调启动是用户最喜欢的语音控制功能。

语音控制的功能丰富程度、语音识别的精准程度与反应速度,直接决定了用户是否愿意去使用智能网联系统。而新强大的语音系统,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用户的某些出行习惯。在导航和音乐两个最高频次使用的功能上,用语音控制替代手动选择已是大势所趋,而语音发送微信,甚至是语音抢微信群红包,更是新基于对场景理解后的创新。这种由刚性需求+好用体验形成的黏性,是新智能网联系统润物细无声的前提。


2. 近程车控

一年来,新用户使用近程车控超过230万次,主要为使用手机蓝牙实现打开/锁闭,此外根据环境情况,设置空调、等的组合模式,也是近程车控常用功能之一。

车钥匙从实体钥匙到手机钥匙,进步的不仅是便利性,更是用网联化实现了安全的本质性跃升,是智能网联不可逆转的趋势。只要随身携带手机,车钥匙就可以彻底成为备用物件,安全性反而更有保障。


3. 远程车控

用户使用远程车控的使用次数近500万次,最常用的功能是定位寻车与的远程开闭。

这项功能的高频次使用,是现代人群一个用车痛点的集中体现——我的车在哪里?在硕大的购物中心停车场里忘记停车位置,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定位寻车功能因此也是当代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

同时,当偶尔需要出借车辆,或是别人临时需要从自己的车内拿取物品时,远程对、后备厢等的控制,就显得更有价值,并且能对车辆状态实时监控,远比出借钥匙更加安心。


可见,一套好用的智能网联系统,不仅仅是技术与功能的堆砌,更是要从用户的实际用车场景出发,在不增加用户额外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在无察觉的使用体验中进入到智能网联的世界,并产生使用黏性。

语音控制、近程与远程车控,是用户使用频次最高的功能,是身为智能网联的门槛。但除此之外,其它各类智能互联功能的存在感相对偏低,新总体用户车联网使用率目前大约在20%左右。这事实上是整个行业在智能网联领域遇到的瓶颈,也远非行业可以单独解决的问题。

从用户偏好看智能网联的下一步?

用户的需求千变万化,而车型的研发时间往往以年来计算。这种矛盾的客观存在,让方向与趋势的判断显得格外重要。

车载智能网联,可以划分为网联辅助信息交互、网联协同感知、网联协同决策与控制三个层级。当下行业普遍处于第一个层级,也就是基于网联辅助信息交互衍生的信息服务,如导航、娱乐、资讯、救援等。而新正是通过解决了入口级的便利与易用,让用户在第一层级产生了黏性。


但在实现信息服务后,车联网的下一步一定是用于网联协同感知和控制的V2X车联万物,与之相关的技术与服务都将随之带动。智能计算平台、感知融合、5G等基础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也在助推智能网联向更高的层次进化。

用户对于一辆智能网联感性的需要,是更加“懂你”的交互。也就是能更加自主地识别乘员的状态与意图,进而主动监测、主动交互、主动关怀。乘员的身体状态、车内外的环境状态、车辆的实时位置、道路与其它基础设施的信息,将这些整合在一起进行学习与分析,判断出用户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是智能网联在下一时代的发展方向。

此时,车不再是孤立的个体,也不再是无感情的机器,而是以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创新为承载,逐步减少用户参与操作的器官,为用户节省时间与精力,进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以人为本、全时全维互联,这两个关键词,仍然是智能网联坚守的核心。而想要持续深化,仅仅靠产业的努力已不够,需要更多生态伙伴的加入。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在车联网应用场景的探索方面走在前列,有着完整且充满活力的车联网产业链。

2019年12月,新宣布联合华为、博泰、爱奇艺、喜马拉雅、苏宁、携程、美团、百度云、酷我等众多生态伙伴共同打造“移动智能空间”,就是智能出行生态构建加速的表现之一——车企凭借量产优势持续将新技术落地,互联网科技企业用技术创新不断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而新,不仅因为生态伙伴共建、体验先人一步落地的速度与效率,将智能网联变成其发展道路上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更因对趋势与人群的洞察,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而成为智能网联的普及者。

在智能网联的下一条赛道,在下一个万物互联的入口级争夺,在为用户提供有生命、有情感、有智慧的移动空间方面,新已经牢牢打下了基础。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