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逸动PLUS:借换代之名 行改款之实

撰文 | 张传宇 编辑 | 老司机

逸动于我,有着比较特殊的情缘。

大学时因为学习汽车专业的关系,时常会被亲戚朋友咨询一些买车用车的问题。记得2012年就有2位亲戚向我询问购买家用轿车的建议。

彼时,国内SUV的消费大潮尚未兴起,轿车仍然是很多消费者购车的第一选择。

在10万元左右的价格区间内,比亚迪F3曾以一己之力,撑起了10年代的自主品牌荣光;而北京现代伊兰特,凭借着相对够硬的合资品牌号召力,成为诸多车主购车时更高价位的选择。

逆市场主流而行,我给两位亲戚提供了一样的购买建议——长安。这,也是我与长安的第一次结缘。

时隔8年后,我以媒体记者的身份,与再次相遇。2020年3月27日,PLUS正式上市,官方售价7.29万-10.39万元。

此时,我已不再年少,也已升级为PLUS。车和人一样,随着时间的流动,都在不断进步和改变。

那么,的这一次PLUS升级,能否延续过往的辉煌?又能否支撑长安汽车“轿车+”并线发展的野心?

不是换代的改款

诞生的故事,还要追溯到12年前。

2008年12月,决定面向中国主流家用消费群体,开发一款主流家用轿车——。2011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第一代正式发布;2012年3月27日,长安上市。

彼时,相对空白的10万元级家轿市场中,算得上是一个优等生。

出众的外观设计、不错的内部空间、七八万元的起步价格,加上长安不错的品牌力,构成了当年我推荐亲戚买这款车的几个理由。

事实上,与我想法一致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数据显示,曾连续27个月位居细分市场销量第一;而且上市8年以来,系列累计销量突破一百万辆。

这样的成绩,对于长期由合资车把持的家用轿车市场,有着不可小觑的冲击力。

2018年,第二代上市,在保留1.6L发动机的同时,用1.4T蓝鲸取代了之前的1.5T传动系统也换成了长安自主研发的7速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并且顺应潮流增加了智能车联系统。

然而,积极换代的却生不逢时,赶上了国内风起云涌的消费浪潮。彼时,诸多自主品牌都因而再次复活,10万元家轿仿佛也成为了市场上的边缘产品,被首度购车的年轻人们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第二代未能延续第一代月销万辆以上的销量成绩,滑落到了月销五千辆左右的区间。而且,进入到2019年后,由于整体车市的下行,又导致轿车市场遭遇相比更大的下滑速度,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两代车型,从细分市场的主导者,到细分市场的边缘看客,只用了短短7年。这样的境遇,或许用“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来形容也并不为过。

因此,无论从销量数据方面,还是从长安的轿车策略方面,都必须要做出改变。于是,PLUS来了。

长安选择3月27日作为PLUS的上市发布日,背后有着特殊的寓意。这一天,既是车型的诞生日,也是2018年第二代的上市日。

为了贴合这样的特殊设定,长安在PLUS的上市会上,特意将2年前在第二代发布会上的表演嘉宾请到现场,再次助演。这样的小心思,一方面是想要延续在轿车战略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好运气;另一方面也在向市场说明,即使车型PLUS了,它依旧还是的家族成员。

此外,官方还特意强调,PLUS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发展到第三代的中国品牌轿车车型。只是,这样的宣传话术,未免有些偏离事实。

从2018年到现在,2年左右的时间,对于单一车型而言显然还远远算不上一个代际的更迭,顶多就是完成一个中期改款的工作。

事实上,自主品牌向来有借“换代”来升级产品力的先例。例如,此前江淮瑞风S3以“2年换3代”的迅猛速度,刷新了行业和消费者的认知,但是,仍然不能挽回急转直下的销量颓势。

同样道理,即使长安方面刻意为PLUS准备了相应的新车造势活动,但想要拿“改款充当换代”这种相对不实的话术跃升来刷新消费者对产品的代际印象,显然还远远不够。

或许,还有另外一种合理的解释,那就是长安在轿车市场的打法变了。

老少同堂的市场切割策略

从产品命名上来看,PLUS的说法着实讨巧。很多人看到PLUS的名字,恐怕都会以为它是的升级版,但实际上,PLUS更像是的改款车型。

毕竟,除了前脸、尾部和内饰的设计不同之外,它基本的机械结构和没有任何区别,包括车身尺寸也仅仅比长了20mm而已,官方指导价格也相差无几。

更为重要的是,现款长安也会继续在售,所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你去长安4S店看车,会同时看到PLUS这两款车型。

综合以上这些因素,PLUS的定位显然就更为灵活,市场目标也更加多样化。

一方面,作为家族的改款车型,需要做出产品力的升级;另一方面,又想与现款车型做出差异化的尝试,从而组成“高半级的双车策略”,覆盖更广的用户群,同时,实现进一步的市场细分切割,类似于吉利帝豪帝豪GL的关系。

从具体的产品设定方面,我们也可以窥探到PLUS的这一使命。

比如,PLUS首次引入了双格栅设计,有两种差异很大的前脸。横向格栅被称作“高光层云”,适合更多普通家庭;点状格栅被称作“鲸星海”,充满运动气息,红色“S”徽标则表明了其运动版的身份。

又譬如,PLUS配置了停走式全速自适应巡航功能,可以跟随前车停车、起步,可从静止激活,可智能加速减速;同时,新车还首次搭载了全景天窗,全系搭载PM0.1滤净卫士,可高效过滤直径≥0.1µm颗粒物。

由此可见,在延续内饰设计、动力配置的基础上,PLUS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外观、智能和科技配置供消费者选择。而这些也是PLUS与现款车型做出区分的重要产品点。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方面是这样理解消费者的:今天的中国消费者,对于一款轿车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他们希望这台车足够好看,一见倾心;他们希望这台车动力不仅仅够用,偶尔还可以撒个野,满足一下他们小小的放纵心;他们也希望这台车有一颗智慧的心,能够拥有更多的科技和智能。

逸动PLUS的定位策略,也正是长安在SUV市场所采取的产品策略——差异化升级和较对手高半级的错位竞争。

不难推测,在产品越推越多,轿车产品却日渐凋零的形势下,长安终于反应过来,将PLUS的产品升级方式引入到轿车领域。只是,相比早早启动的GL升级和衍生方式,长安已慢了一拍。

因此,对于PLUS而言,利用价格的后发优势,来弥补产品升级的时间差,就成了必要的打法。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PLUS的起售价,相比朗逸卡罗拉等合资竞品,有至少2万元的价格优势;即使与等自主品牌相比,PLUS的起售价也同样便宜5千元。

综合来看,PLUS的定位十分明确,对内要与逸动DT形成长安A级轿车的三大支柱;对外以“同等价格配置更高、同等配置价格更低”、“加配不加价”的策略,弥补迟到的产品节点,从而抗衡合资和自主品牌对长安轿车市场的分流。

好消息是,这款新车自3月6日开启预售以来,短短16天就订单破万,20天内累计订单达到11,559辆。

坏消息是,长安的正面对手,已经在A级轿车市场布下远景缤瑞4款车型,在传统的家用车之外,已经以为先锋,布局个性化家轿的新产品序列。

而反观长安的轿车阵线,的销量基础,似乎还无法撑起PLUS更大的市场野心,更遑论新的产品序列为B级轿车输血了。

在路由社看来,PLUS只能算得上是阵线的一次“醒悟之作”,还谈不上对产品型谱的颠覆性重塑。这一波花式操作当中,或许还隐藏着长安在轿车市场“借换代之名,行改款之实”的无奈。

进一步说,时移势易,如果长安想要找回那些年“轿车+双线“并进的美好记忆,仅靠一款PLUS显然还远远不够。

—END—

ROAD

BOOK

为了人、车、生活的更好连接

文章由易车号作者提供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