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汽车的钢板越厚越安全吗?

一辆完整的汽车,在碰撞的瞬间可以被扭曲,甚至被撕裂。这是车身的问题?还是速度的问题?如果您对安全比较关注,那么在这篇文章里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当碰撞不可避免地发生时,我们求神拜佛是没有用的,只能依靠的被动安全装置来保护自己。除了安全带、安全气囊等,车身结构才是最基础、最重要的。

钢板厚度不能最终决定的安全性能

在很多人的概念当中,认为钢板越厚越好,其实并非如此。特别是为了降低油耗和生产成本,在现代汽车设计当中,钢板正在向薄的方向发展。

世纪80年代,普通的钢板大都在1毫米以上,90年代缩减为0.8~1毫米,而如今大多在0.6~0.8毫米。但通过改进的结构设计,在使用薄的钢板后,刚度以及在碰撞时的保护能力并没有下降。

板厚度不能最终决定的安全性能,它更主要取决于、碰撞吸能技术、焊接工艺等多种因素。

该柔软的地方柔软,该刚硬的地方刚硬。

出于对车内乘员的安全考虑,从力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应该把碰撞的巨大能量转嫁于乘员身上的。所以设计应该做到的就是:该柔软的地方柔软,该刚硬的地方刚硬。也就是让车体的前部在碰撞时吸收大部分能量,而让坚固的驾驶舱尽量减少变形以避免乘员受到挤压,这就是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所以在的不同地方,会根据作用的不同使用厚度和强度不同的钢板。例如前后翼子板车顶盖、车头盖等一些不需要很大受力的部位使用薄钢板,而一些承受力较大的部位则使用较厚的高强度钢板,譬如前后防撞横梁、左右纵向边框等。

车速过快才是致命因素

不过任何事情都是有限度的,如果车速过快,再安全的也难以保全性命。在NCAP碰撞试验中,正面碰撞的速度也只有64公里/小时。而按照理论计算,速度增加一倍,的能量会以平方的关系递增。也就是说,在128公里/小时的车速下,车辆的动能会增加至原来的4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确保乘客的安全,那的生产成本可就要增加N倍了。

所以,即使是我们看好的欧洲车,也不要指望全速行驶发生碰撞时还能苟活。技术的进步只能降低事故发生的机率以及减小伤害的程度,而真正的安全还要靠自己来掌握。

文章由易车号作者提供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