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ame+'
'+e.price+"
"}),t+=""),this.asideContentDom.innerHTML=this.asideContentDom.innerHTML+t,yicheUtils.initLazyLoad()},showToolBox:function(e){var t='花60万购买一辆车,两年后仅值20万,这样的故事听起来仿佛天方夜谭,但在现实中却真实上演。最近,一位朋友向我诉苦:“去年购买了一辆奔驰新能源车,如今在二手平台上查看,发现价格直接减半,感觉自己仿佛成了被割的韭菜。”他提到的正是奔驰EQC——这款曾经标价62万的豪华SUV,如今新车优惠后仅需22万即可购得,二手市场上的价格更是跌至十多万。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样的“跳楼价”竟然成了奔驰争夺市场的常规手段。
从“豪华标杆”到“大幅折扣”甩卖
奔驰EQC初入中国市场时,定位为高端新能源SUV,对标特斯拉Model X。其标志性的三叉星徽车标搭配炫酷的贯穿式大灯,双10.25英寸大连屏营造出“百万级豪车”的氛围。官方宣传中,EQC拥有760牛米的强大扭矩,5.1秒即可完成百公里加速,甚至被誉为“一脚油门让路人瞬间注目”。然而,现实却远不如宣传那般美好:2023年,奔驰EQC的销量惨淡,几乎无人问津,最终不得不宣布停产。为了清理库存,经销商大幅降价,从62万元降至22万元,相当于打了3.5折。有网友戏言:“这哪里是降价?简直是把车标拆了当废铁卖啊!”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奔驰的降价并非个案。例如,奔驰GLB从30万元降至18万元,GLC的优惠超过10万元,就连刚刚上市的EQE也难以抵挡市场压力,终端价格直降22万元。相比之下,宝马虽然也在降价,但幅度明显更为“保守”。宝马i3优惠15万元,iX3优惠25万元,但与奔驰动辄“对半砍”的降价策略相比,宝马的降价更像是在“挤牙膏”。一位宝马销售人员私下透露:“我们降价还需看总部的态度,而奔驰则是直接掀桌子。”
为何奔驰在价格竞争上更为大胆?
奔驰大规模促销的背后,隐藏着两个令人深思的事实。首先,新能源车销量低迷。2024年前三季度,奔驰在中国的新能源车销量同比下滑40%,而宝马和奥迪也分别下降了35%和28%。曾经被视为“未来趋势”的BBA电动车,如今被网友戏称为“电动杂牌”。一位蔚来车主评论道:“BBA的电动车除了品牌标识,其他配置与国产车相比落后了一代。”例如,奔驰EQC的续航里程仅为440公里,而同价位的国产车型普遍达到了600公里以上,智能化体验更是远超前者。
第二,国产车将BBA逼至绝境。在2024年广州车展上,奔驰展台显得冷冷清清,而比亚迪、理想、蔚来的展区则人潮涌动,甚至需要限流。一位观众的评论一针见血:“过去认为开BBA有面子,如今花20万元购买一辆国产车,配置却远超50万元的BBA,谁还愿意当冤大头?”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比亚迪全年销量突破427万台,赛力斯同比增长183%,理想销量达到50万台。反观奔驰、宝马、奥迪,销量集体下滑超过10%,全国多地4S店纷纷关门停业,西安最大的奔驰门店甚至被蔚来收购并改造成展厅。
消费者的选择彰显一切
朋友小张的购车经历颇具代表性。他原本计划购买一辆宝马i3,试驾后却发现内饰塑料感较强,车机系统运行缓慢,续航里程也打了七折。随后,他转而考察了蔚来ET5,被其自动泊车、激光雷达和便捷的换电服务所吸引,最终决定用原本购买宝马i3的预算提了一辆顶配ET5。“现在同事们纷纷询问这辆车是否要四五十万,实际上落地价仅为28万元。”小张在提及此事时,嘴角不禁上扬。
这一现象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BBA引以为傲的品牌光环,在国产车的“配置平权”攻势下逐渐黯淡。过去“30万买标,10万买车”的潜规则已不再适用,年轻消费者更加注重实际体验。有网友总结道:“驾驶BBA的新能源车,别人可能会误以为你购买的是打折库存车;而驾驶国产新能源车,别人则认为你有眼光且懂得精打细算。”
宝马的纠结与奔驰的决断
面对市场剧变,宝马和奔驰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奔驰看似采取了“大幅降价”的策略,实则是在新能源赛道上的果断决策——既然燃油车销售遇阻,不如通过降价抢占市场份额,至少确保4S店的生存。而宝马则显得犹豫不决:一方面对i3、iX3进行打折促销,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燃油车的利润,新款5系换代失败导致销量大幅下滑。今年3月,奔驰以6.3万辆的月销量反超宝马的5万辆,正是这种策略差异的结果。
然而,奔驰的“价格王”称号也是一把双刃剑。一位二手车商透露:“如今,客户一听到是奔驰电动车,立刻摇头表示担心会亏本。”频繁的降价虽然在短期内刺激了销量,但却损害了品牌的溢价。反观国内车企,通过技术迭代和用户运营,正在逐步树立起“高价值”的形象。例如,蔚来通过建立用户社区,理想则以“冰箱、彩电、大沙发”等特色配置,让消费者感到物超所值。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