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ame+'
'+e.price+"
"}),t+=""),this.asideContentDom.innerHTML=this.asideContentDom.innerHTML+t,yicheUtils.initLazyLoad()},showToolBox:function(e){var t='零跑B01作为品牌首款针对欧洲市场联合开发的智能轿车,以LEAP3.5技术架构和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为核心,旨在10-15万元价格区间打造一款兼具设计感与技术实力的“全能家轿”。本文通过静态体验与技术解析,结合场景化驾驶模拟,全面展现其真实产品力。
一、设计语言:科技感与实用主义的平衡
零跑B01延续了家族化设计语言,但通过细节创新强化了运动属性。贯穿式灯带与分体式大灯的组合极具辨识度,上方LED日行灯如“眼睑”般包裹车头,下方矩形灯组与导流槽融合,降低风阻的同时增强视觉宽度。车身侧面采用溜背式造型,黑色窗框与隐藏式门把手形成“悬浮车顶”效果,搭配密辐式轮毂(预计高配为19英寸),既有轿跑的灵动又不失豪华感。
尾部设计是外观的点睛之笔:贯穿式尾灯内部采用错落有致的灯腔结构,与车顶激光雷达模块形成呼应,兼顾功能性与设计美感。实际体验中,尾厢开口较大,但溜背造型导致开口高度略高,搬运重物时需注意重心控制。
二、座舱体验:屏幕背后的人性化思考
打开车门,双色平底方向盘与悬浮式中控屏立刻映入眼帘。12.3英寸液晶仪表与11.4英寸中控屏采用联体设计,UI界面简洁,但二级菜单层级较多,需适应。高通8295芯片的加持让语音交互更流畅,实测“免唤醒词”指令识别率较高,但方言支持仍需优化。
座椅采用皮革与翻毛皮拼接材质,主驾12向电动调节(含腰托)能适配多数体型,但坐垫前端偏硬,长途驾驶建议添加软质坐垫。后排空间表现符合轴距预期(2735mm),但中央地台隆起较高(电池布局所致),更适合四人短途出行。值得一提的是,后排出风口下方设计了隐藏式储物格,可存放小件物品,细节贴心。
三、动力与操控:欧式调校的“双面性格”
尽管未公布具体动力参数,但参考LEAP3.5架构的技术储备,B01的后置单电机预计最大功率在160kW左右,搭配CTC技术优化的低重心布局,操控表现值得期待。模拟城市道路起步时,电机响应迅速且无涡轮迟滞,但在“舒适模式”下油门开度需过半才释放全部扭矩,调校偏向温和。
底盘调校是B01的亮点。与Stellantis集团合作开发的欧式风格,令悬挂在过滤震动时保留了路感,过减速带时干脆利落,无明显余震。在弯道中,车身侧倾控制优于同级车型(如比亚迪汉EV),但转向手感偏轻,运动模式下仍需更多回馈感。
四、智能化:激光雷达的“降维打击”
B01搭载8650智驾芯片+激光雷达的组合,硬件层面支持L2++级辅助驾驶。实测NCA(导航辅助巡航)功能在市区道路可自主变道、避让行人,但面对加塞车辆时策略保守,安全冗余较高。泊车场景中,遥控泊车与记忆泊车功能实用性强,但语音提示音量不可调,停车场环境嘈杂时需紧盯屏幕。
五、竞品博弈:以技术换市场的“田忌赛马”
零跑B01的预计售价区间为10-15万元,主要对手包括小鹏P7、比亚迪汉EV等。相比对手,B01的优势在于:CTC技术降低车身重心(操控更稳)、激光雷达下放(智驾硬件领先)、欧式调校底盘(差异化运动感)。但短板同样明显:品牌溢价能力弱于小鹏,车内豪华感稍逊于汉EV。
六、短板与期待:一台“技术优先”的半成品
静态体验与技术分析显示,B01存在几处待改进空间:
1. 人机交互细节:方向盘电容传感器易误判汗湿手掌,空调实体按键缺失;
2. 续航与充电:磷酸铁锂电池低温性能存疑,快充功率未披露;
3. 空间利用率:后备厢开口偏高,后排中央扶手硬质塑料感强。
结语:技术普惠的“理工男”式浪漫
零跑B01像是一位擅长理工的“技术直男”——它用CTC技术优化空间、以激光雷达提升智驾、借欧式调校强化操控,却在豪华氛围与细节打磨上略显粗粝。这种“技术优先,体验次之”的造车逻辑,或许能让它在10万级市场以性价比突围,但若想冲击高端认知,还需在人性化设计上更进一步。对于追求科技实用主义的消费者而言,B01可能是比“新势力标杆”更有趣的选择——毕竟,用买卡罗拉的钱买到带激光雷达的纯电轿跑,这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普惠的魅力。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