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2021广州车展:宝马i4对比特斯拉Model 3

  • 原创
  • 作者: 彭佳禾
  • 2021-11-20 11:27
  • 1.21万

易车原创 随着近几年传统车企在纯电动车上的发力,特斯拉已经不再是同级中的“一枝独秀”,但其标杆地位任然牢不可破。在这届广州车展上,宝马就带来了万众瞩目的i4,这款中型纯电轿跑车的直接竞争对手显然就是Model 3,我们这就来看看这个“新人” 能否攻擂成功。

宝马i4基于后驱CLAR平台打造,并与4系四门轿跑车共享车身,因此在它的身上能看到现在大火的巨型“双肾”格栅和新一代设计语言之下的各种犀利线条。作为一台纯电动车,无论是科技感还是吸睛程度都非常不错;而且毕竟的品牌号召力摆在那,足够满足面子需求。

还记得几年前概念车刚放出的时候,这个无格栅的车头引发了巨大争议。但随着在街上的能见度越来越高,采用这种无格栅设计的纯电动车也越来越多,的设计反而成为了最耐看也最有辨识度的一个。同时,这种扁平、浑圆的设计还带来了0.23cd的低风阻,功能性和美感二者兼得。

车型分类上,i4和同属于中型四门轿跑车的行列。而在车身尺寸上,i4的长宽高分别为4785/1852/1452mm轴距2856mm,的长宽高分别为4694/1850/1443mm,轴距2875mm。从车身尺寸不难看出,虽然i4的车身长度更长,但却拥有更长的轴距,这是因为将车轮尽量推向车身四角以优化车内空间和电池组空间。而i4由于跟4系共享平台,因此还要兼顾到燃油发动机的散热和布置,难以做到空间的极致利用。

来到车尾,不难看出i4由于车身更长,溜背线条显得更为舒展、优雅,而受制于车身尺寸,车尾收的有点匆忙,略显臃肿。在细节方面,i4车尾延续了犀利的线条,配合尾部扩散器,战斗气息更浓郁;而的后挡风玻璃融合车顶天幕的设计时至今日看上去仍然足够新颖。

从轮圈的样式我们也能看出两台车的不同设计取向。i4采用跟4系相同的轮圈造型,其目的无非是增大刹车散热面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表现;而则采用半封闭式的低风阻轮圈,显然是为了降低风阻、提升续航表现。但值得一提的是两车都配备了米其林的PS4系列运动轮胎,说明二者均对运动和操控性能有一定要求。

来到车内,的内饰设计同样脱胎于4系,因此依旧保留了一定的实体按键,上手难度很低。同时,丰富的用料和扎实的做工也体现出了豪华品牌的一贯优势。但i4也并非毫无创新,其搭载了第八代iDrive系统,将液晶仪表和中控屏整合到了一块窄边曲面屏中,大幅提升了内饰整体的科技感。

的极简风内饰在推出之时可谓技惊四座,人们难以想象一个没有仪表盘、没有空调出风口,实体按键不超过5个的内饰应该是什么样子。它的推出的确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并且带来了量产车中最好的前方视野和极为科幻的视觉效果。但问题也随之浮现--过少的实体按键导致操作不够直观,上手需要一定的学习和适应时间;无仪表盘也无HUD的设计导致看时速时驾驶员需要转头,无形中增加了安全风险。

刚才说到搭载了最新的第八代iDrive系统,这个酷炫的大屏只是它的表面,其丰富的内涵才是重点。第八代iDrive在UI设计上特别注重视觉效果的呈现,打破了以往科技产品冰冷的显示效果,而让屏幕显示同样具有“豪华感”。同时,它还针对触控操作和语音操作特别进行了优化,方便在行车中随时进行操作,保证了行车安全。再加上与中国本土的互联网供应商进行了深度合作和专属定制,在i4上你也可以用到熟悉的QQ音乐、喜马拉雅FM、天猫精灵等App,满足了大家的使用习惯。

算是车载巨屏的开创者,上的这款宛如平板电脑的大屏显示极为清晰、操作起来也是非常流畅。但它的设计思路并未与手机等便携3C设备做出差异,因此会有字体偏小、交互图标偏小、菜单层级偏复杂等问题,静态操作体验不错,一但车辆开动起来,上述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同时,上的语音操作也一直不够好用,多少会影响到使用体验。总体而言,这块屏幕有些“高开低走”的感觉。

在车内空间方面,i4的表现跟4系四门轿跑如出一辙,换句话说就是与标轴3系近似。由于与燃油车共享平台,因此后排地板中央依旧有较大突起,影响后排中间乘客的舒适性。但i4全系在前排配备运动座椅并带有腿托调节,后排座椅也宽大舒适,虽然空间表现不突出,但乘坐舒适性依旧能维持在不错的水平。

的情况则与i4相反,其车内空间会稍好一些,但前后排座椅与身体的贴合程度都不够好,因此乘坐舒适性稍差。不过值得表扬的是国产版的现在标配前后座椅加热,能在非极寒天气下减少暖气的使用,对冬季续航里程的提升有帮助。

在尾厢空间方面,i4这波可以说是完胜。得益于大掀背的设计,i4的尾厢开口巨大,内部空间也非常规整,而且后排座椅还支持4:2:4分开放倒,可提供多样化的扩展空间。由于采用了后挡风玻璃和车顶天幕一体化的设计,因此无法做成掀背,尾厢开口较小,深度也不及车尾更长的i4。

动力方面,i4提供两种动力配备可选,尾标分别是eDrive40和M50。其中前者配备最大功率为246kW的单电机,0-100km/h加速时间为5.7秒;后者配备综合最大功率为394kW的双电机,0-100km/h加速时间为3.9秒。二者配备容量相同的电池组,因此eDrive40拥有625km的CLTC续航里程、而M50则拥有560km的CLTC续航里程。

现在同样有两种动力配置,其中长续航版配备最大功率为202kW的单电机,0-100km/h加速时间6.1秒;高性能版配备综合最大功率为357kW的双电机,0-100km/h加速时间为3.3秒。在续航方面,长续航版为降低成本配备了60kWh的磷酸铁锂电池组,续航里程为556km;高性能版则配备了78.4kWh的三元锂电池租,续航里程为675km。不难发现两台车均有两种动力配置,一种是更走量的单电机+长续航+低售价版本,一种是面向玩家的双电机+大马力版本,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宝马i4 M50

Model 3高性能版

虽然两车看似都有着一高一低的动力配备和取向,但两车其实依旧有着明显的差异。i4 eDrive40虽然是入门车款,但配置依旧丰富、电池规格也没有缩水,预计价格也不低。而长续航版则是在保证一定的性能基础上尽可能压低成本,因此使用了磷酸铁锂电池,把价格压在了27万元以内的惊人水平。而在两车的高性能版上,i4 M50显然更加极致,有了M部门参与调校,并搭载高规格的制动、轮胎和避震系统,相信能提供与燃油版M Performance车型相媲美的驾驶乐趣;而高性能版则主要是动力提升,行走机构提升不明显,如果想进一步提升性能还有赖于后期改造--但其33.99万元的价格极具竞争力,预计将比i4 M50便宜数十万元。

最后来对比一下辅助驾驶功能。最开始掀起了纯电动车的辅助驾驶竞赛,把“纯电动车”与“自动驾驶”两个概念绑定了起来,搞得各大厂商也只能跟进辅助驾驶。其实标配的辅助驾驶功能较为基础,只支持车道保持和ACC功能,而更高阶的自动变道、进出匝道等功能就需要花数万元进行选装--但不得不说选满自动驾驶功能的的确是同级功能最强大的存在。而i4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将全系标配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Pro,其带有ACC、车道保持和自动变道功能,胜在稳扎稳打。


全文总结:

综合来看,可以说是很有代表性的两台车。代表着一种传统车企、尤其是豪华品牌的造车理念:在坚守传统之上做出创新、同时坚持品牌核心竞争力(豪华、驾驶乐趣),因此它很容易让人接受、但可能步子迈的不那么大。而作为新势力的代表,造车也非常突出:不破不立(设计)、做到极致(加速性能、价格),因此它非常具有突破性、但也可能会让一些人难以适应。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求稳的人,那么选i4,它一定会跟你不会跟想象中差太多;如果你是一个求新的人,那么选,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标签: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